![](https://img.jasve.com/2024-4/ebde476ff9bf80844972cad3742678ea.webp)
作者 | 車內韓車
來源 | 汽車服務世界(ID:asworld168)
3月28日晚上22時,雷軍宣布了小米SU7的價格,標準版21.59萬元,Pro版24.59萬元,Max版29.99萬元。
然後就是上市4分鐘訂單突破了1台,上市7分鐘突破2萬台,27分鐘訂單更是達到了5萬台,24小時訂單已經超過8.8898萬台(只有我一個人覺得這個數碼裏面的8多得太假了嗎?)。
就算後續如網傳的一樣有高達40%的退單率,那也還是有超過5萬的定單量,也是相當驚人的。
這裏且不說小米汽車創造的銷量奇跡,單從小米汽車的配置表裏面,我們約略的能看到將來會從以下三個方面給後市場,特別是40萬汽服店帶來的重大沖擊。
一
首先是專用件的使用範圍深入到了油電輪領域,進一步壓縮了社會修理廠的生存空間。
![](https://img.jasve.com/2024-4/b7458cdc85503e406756ca09c07501bb.webp)
凡是使用過蘋果產品的人,都被蘋果鋒利的鐮刀大把的放過血,比如稍微好用一點的軟件要收費、給喜歡的作者「打賞」蘋果要抽傭30%或以上、就連經過蘋果認證的數據線的價格比未經它認證的在價格上都要貴上好幾倍等等,為什麽?因為是專用的、客製的、認證的。
同樣的道理,在汽車行業,特別是新能源車,大量的零部件都在電子化,只要主機廠願意、只要在這些電子零部件上加上一顆成本不到一元錢的芯片(與蘋果的數據線一樣),你不購買原廠配件,你就不能用。
在燃油車時代,很多底盤件以及油電輪等標準件是獨立於原廠配件體系之外的,加上剛需的內容,這就給了養車平台們生存和做大的空間。
但是在小米SU7的配置表裏,除19吋米其林E-Primacy低滾阻輪胎(能提供更長的續航裏程)外,其余三款(19吋普利司通 TURANZA 6 舒適胎、20吋米其林Pilot Sport EV靜音胎及21吋倍耐力P ZERO 5代運動胎)均為輪胎品牌方結合小米SU7效能量身打造的客製款。
目前,我暫時沒有這些客製款與標準款的差異數據,已經購買了小米SU7的小夥伴們可以重點關註一下它們之間在速度級別、載重級別以及輪胎花紋方面的區別。
因為這涉及到輪胎在極限狀態下的捲動半徑和附著力,這些又直接關系到車速以及車輪間的轉速差。
車上的很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動安全器材如:自動防抱死系統(ABS)、牽重力控制系統(TCS)、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等,其正常運作都是建立在車速和輪胎附著力等基礎物理數據上的,而這些基礎物理數據由輪胎的寬度、直徑、胎壓、速度級別、載重級別以及輪胎花紋等決定。
不符合原廠設定的輪胎,可能導致這些主動安全器材的動作失靈。
這在低速時(小於30KM/小時)沒有影響,但是在輪胎附著力處於極限狀態時(積水冰雪等低附著力、兩側輪胎路面狀態不一致、達到車輛的最高速度),後果就可能是致命的;另外,還有可能造成續航裏程減少或者表顯續航裏程誤差變大等狀況。
此前,已經因為新能源車普遍比同級別燃油車重百分之十以上,而且靜止加速和低速再加速的動力效能更強,導致輪胎磨損加劇,輪胎企業已經在開發新能源車的專用輪胎。
如果再進一步像小米SU7這樣,連輪胎都成了專車專用,油電輪裏的輪胎業務給砍掉一大塊,無疑會大大增加社會修理廠的生存難度。
二
其次,傳統燃油車經過了百余年的發展,各個品牌在發動機、變速箱、底盤調教等方面依然在技術性、經濟性上表現出明顯的差異化。
![](https://img.jasve.com/2024-4/c432adfd6af638ecb2e0f552272f780a.webp)
但是在新能源車上,產品的各方面效能被迅速的同質化,核心部件中的電池和電機都是幾乎只需要適配的貨架產品,只有電控還是各品牌在獨立(至少是主持)制作。
為了凸顯自身的獨特性和價值,也為了獲取對燃油車的技術優勢,新能源車都開始在輔助駕駛上展開了競爭,因為在理論上輔助駕駛設施的大量套用,會降低駕駛難度,減少事故的發生。
它們遵循的工作原理都是辨識與測距——判斷與執行,其中的辨識與測距,需要大量的傳感器,如: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網絡攝影機等;判斷與執行涉及大數據建模、數據儲存與讀取、演算法與算力、硬件執行器等。
由此,新能源車的故障形式和導致的後果,也與燃油車完全不同。
通常燃油車的效能是隨著時間的持續延長而逐漸劣化的,與此同時,伴隨著異響增強、靈敏度下降等顯著的特征,目前已經很少發生突然失效的情況。
新能源車上的智能輔助駕駛設施的故障則會表現的比較突然,而且一旦發生故障,就意味著某項功能的徹底失效,這就必須增加器材的冗余度,而這樣又會降低系統的可靠性。
這一切最終在後市場就會表現為,新能源車的售後保障嚴重依賴品牌主機廠的技術支持,授權服務中心基本只具備總成或功能模組的更換能力。
對於車主而言,不再像駕駛燃油車那樣,透過降低速度、減少使用頻率、舒適性變差等方式,還可以湊合著使用,新能源車的某個部件的故障就有可能讓車輛完全無法使用。
對社會修理廠而言,面對的不僅僅是技術壁壘和配件壁壘,還有授權壁壘,或者說,這一塊的維修機會有可能完全喪失了,反倒是從事電子電器維修的人員,有可能進入到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維修業務中來。
三
最後就是一些新材料新技術的套用,如前後檔和天窗的鍍銀以及側窗塗層的套用,對太陽膜行業也將帶來重大的沖擊。
![](https://img.jasve.com/2024-4/5e0b21048e2a6a621e6507dc38b13746.webp)
以往國人在買車後,必裝的精品一定有太陽膜,這一點跟國外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外國目前立法禁止汽車貼太陽膜,原因不一而足。
國內熱衷貼太陽膜主要是為了防曬隔熱,其它都在其次。一般至少貼側後膜,講究點的,天窗和前擋也貼上,不差錢的就用前擋膜貼全車。
小米SU7采用了前風檔三層鍍銀防曬隔熱玻璃,全景天窗雙層鍍銀防曬隔熱玻璃,四門車窗則是UV-IR塗層防曬隔熱玻璃,這防曬隔熱的效果一點不輸頂級太陽膜的防曬隔熱效能。
目前,在車窗玻璃上采取防曬隔熱技術的汽車品牌,除了小米外,比亞迪漢、問界、蔚來、智己、理想等品牌更是已經先行一步了,在中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中大有流行之勢。
社會修理廠的膜洗美業務中,膜業務主要是太陽膜和近年興起的改色膜,但是太陽膜是剛需,改色膜是愛好,業務量不可同日而語。
如果太陽膜業務就此逐漸消亡,對社會修理廠的盈利還是會產生不小的沖擊的。
在新能源車的總體滲透率超過30%的當下,小米汽車的上市,無疑將國產新能源車的道路開拓得更寬,新能源車采用的各項不同於燃油車的技術,也必將對汽車後市場產生山呼海嘯般的影響。
各位汽車後市場的同行們,如果有一天,某個電腦城的一個攤位上或手機維修的店招中出現了「精修汽車快/慢充電機、N合一電控模組、各種車載雷達及網絡攝影機」的招攬廣告,你會不會感到驚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