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來自山東的訊息震驚了社會:一位60歲的高齡女性透過剖宮產手術成功誕下了一名男嬰,這一事件挑戰了公眾對於生育年齡的傳統觀念。
在當前生育率持續下滑的背景下,盡管國家已相繼放開二胎、三胎政策,但令人意外的是,備孕的主力軍並非年輕群體,而是越來越多的高齡夫婦,使得「高齡生育」成為了社會關註的焦點。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高齡生育面臨著三大主要難題。
首先, 卵子質素 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這與中醫理論中的「腎藏精,主生殖」密切相關。女性腎氣漸衰,卵子缺乏腎精的滋養,不僅受孕難度增加,而且胚胎發育過程中胎停、流產的風險也顯著提高。
其次,現代男性面臨巨大的生活壓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工作勞累、熬夜應酬、缺乏運動等,容易損耗腎精,導致 精子數量減少、活力降低、畸形率上升 ,從而降低了優質受精卵形成的概率。
最後, 高齡女性的子宮內膜容受性不佳 ,中醫認為氣血是維持子宮正常功能的重要基礎,高齡女性氣血漸虧,子宮內膜變得貧瘠,難以接納胚胎著床,增加了著床失敗或孕早期流產的風險。
中醫強調「治未病」,對於高齡備孕夫婦而言,孕前調理至關重要。透過中醫的整體觀念和辨證施治,可以有效改善生育環境,提高受孕成功率。
以下是一個成功案例的分享:
去年,一對夫婦前來就診,張女士42歲,丈夫45歲,他們備孕三年未果。張女士月經量少、周期紊亂,常伴有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癥狀;而丈夫則精子活力低,工作疲憊。經過細致的辨證分析,我為張女士制定了個人化的中醫調理方案。
在月經結束後,采用 補腎活血的中藥方劑促進卵泡發育 ,方劑包括熟地黃、山茱萸、當歸等藥材,旨在補腎填精、活血化瘀、促進卵泡發育。
排卵期則使用溫腎助陽、行氣活血的藥物助力卵子排出 ,方劑中含有鹿茸、肉桂、杜仲等藥材,以溫腎助陽、行氣通絡。
平時則註重養血安神、健脾補腎,調理整體氣血 ,方劑由黃芪、白朮、茯苓等藥材組成,為受孕打下堅實基礎。
同時,我也建議張女士的丈夫服用歸脾丸和復方玄駒丸調理身體。經過三個月的堅持調理,張女士驚喜地發現自己懷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