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友們,不要錯過了!我挖到了一本真正讓我徹夜難眠的小說,情節跌宕起伏,角色鮮活得就像從書裏跳出來陪你聊天。每一頁都是新的驚喜,絕對讓你欲罷不能。要是你也在尋找那種讓人上癮的閱讀體驗,這本書就是你的最佳選擇,快來一起沈浸在這個非凡的故事中吧!
第一章養生先養氣血,氣血是人體的「命根子」
生命的本質在於「氣」
【氣血養生經】 人體和宇宙一樣,都是靠著五行之氣凝成的有形之物,靠著氣在臟腑、器官之間的有序迴圈而維持著生機和活力。所以,氣順,則體安;氣在,則人在。
到底是中醫好還是西醫好呢?這個問題已經爭論了不止一日了。不得不承認,在科學領域,語言從來不像它在文學領域那樣魅力四射,在事實面前,它不得不低下頭敗下陣來。
我想說的事實是這樣的:傳統中醫經受了幾千年的考驗,名醫輩出,如東漢張仲景,西晉皇甫謐,唐代孫思邈,清代王清任等等。治療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精妙獨到。即使現在,很多西醫解決不了的疑難雜癥,中醫都可以藥到病除。
多年來,王小姐一直生活在某種怪病的陰影下,她長期月經不調,有時候一個多月來一次,有時候兩個多月來一次,還有時候三五個月來一次,王小姐去看西醫,西醫作了很多種危險的猜測,並作了全面檢查,可是化驗結果證明:子宮發育完好,腎功能健全,也沒有婦科炎癥。所以醫生給出的結論是:沒病。
一方面握著自己「沒病」的西醫學化驗證明,一方面想著多年來的「非正常」狀態,王小姐一籌莫展,她帶著滿腹疑惑來到了中醫診所。醫生在一番望聞問切後告訴她:是寒氣太重,氣血失調的結果。
一開始,王小姐將信將疑,心想:氣又看不見摸不著的,誰知道真相如何呢?
可是既然找不到更合適的方法,那就寧可信其有吧,六服中藥喝下去,王小姐的氣色明顯好多了,就這樣堅持下去,王小姐的老大難問題終於得以解決,她的「好朋友」回歸到正常的軌域上來,她成了個「正常」的女人。
這說明了什麽呢?這說明傳統中醫具有極強的生命力,而這一生命力正是來源於它找到了人體維持其生命活力的發動機——氣!
我們說一個人生命力旺盛,總是說他朝氣蓬勃;形容一個人衰弱,我們說他氣息奄奄;判斷一個人的生死,我們以喘息和斷氣定奪;還有,人活一口氣,人就活個精氣神兒……這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一個「氣」字。和王小姐的病情一樣,在臨床實踐當中,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疾病,都是「氣」在作怪。
我們不禁要問,氣是什麽?它來源於何方?旺衰取決於何物?
氣在本質上是一個哲學概念,「氣」散見於先秦著作裏,隨處可尋,如【莊子】有「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孟子】有「氣,體之充也」,【荀子】有「治氣養生」,【黃帝陰符經】裏也有「離之制在氣」,這些都是中醫「氣」理論的重要依據。
傳統中醫認為,人由氣生,大到整個宇宙,小到人體的一個器官,實質上都是由無形的氣凝聚而成的有形的事物。【黃帝內經】中【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清陽為天,濁陰為地。」【素問·寶命全形論】說:「人以天地之氣生。」清陽和濁陰是氣的兩種形式,那麽陰陽二氣不僅能產生天地,還能產生萬物,這其中當然也包括人。
人體不僅因氣而生,而且也因氣而長。我們知道,人體是一個不斷迴圈的運動場,促成這種運動的物質就是我們所說的氣。舉個例子,風是我們看不見的東西,但怎麽來判斷它的存在呢?透過樹枝的搖曳,透過水的波紋,也就是說透過風自身的流動來證明它的存在。
人體內的氣也是同樣的道理。氣的功能需要透過氣的運動來實作,也就是中醫所說的氣機,主要包括升、降、出、入四種,這四種運動在人體的臟腑、經絡、組織、器官內進行,進而促進了人體內部的迴圈。簡單來說,氣對人體內部迴圈的促進作用有這麽幾種:
(1) 推動作用。包括對人體整個生長發育過程的推動,也包括對臟腑工作的推動。比如我們說肝有肝的氣,肺有肺的氣,腎有腎的氣,這就是說五臟、六腑、形體、官竅、血、津液等的生理功能活動,都必須在氣的推動下進行。如果氣虛,推動力就小,臟腑功能就弱了,會出現如消化不良、胸悶等癥狀。
(2) 溫煦作用。這一作用最為重要的是調節人體體溫,輔助各臟腑組織器官及經絡的生理活動。我們可能有這種感覺,久坐不運動,就會感覺手腳冰涼;如果長時間不舒展肢體,就會覺得腰部很涼,這在根本上就是因為氣行不暢所致的。
(3) 防禦作用。有些人容易生病,或者易被細菌感染,而有的人即便遇到再強烈的流行性感冒也能安然無恙,區別就在於抵抗力的大小。而決定一個人抵抗力的關鍵,就是氣的充足與否。一個人氣足,也就相當於擁有了一個抵抗外邪的護身符,身體本身抵抗能力較強,病邪自然就不能奈何他了。
(4) 固攝作用。這是指保持臟腑器官位置的相對穩定。我們知道人體內包含著諸多大大小小的器官,這些器官雖然繁雜卻有著自己固定的位置和功能,而這種井然有序就全靠氣來維持。同時,汗液、尿液等的排泄也有一定的規律,如果不是氣來掌管和統攝,它們會隨意地被排出體外,打亂人體正常的代謝。比如盜汗就是氣虛的表現。
此外,氣對人體的最突出貢獻還表現在它對血的種種作用。氣為陽,血為陰,兩者關系密切,中醫自古就有「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的說法。
總之,氣是維持體內迴圈的發動機,有了氣的存在,身體內的各個零件才能有條不紊地運轉,身體這個大機器才能保持健康。所以,愛自己,愛健康,就要從認識「氣機」開始!
陽氣是人體活力之源
【氣血養生經】 宇宙的和諧,人體的健康都離不開陽氣的扶持,失去陽氣,花不會開,葉不會長,動物不會旺,人也不會健康。
生活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註意這樣一種現象,形容女孩子開朗活潑,我們往往說她很陽光,用「陽光女孩」來形容。形容男孩子健碩英俊,則會稱之為「有陽剛之氣」。這都充分說明,陽與健康的關系有多麽密切。
對於宇宙萬物,陽,是一種什麽樣的力量?
說起陽氣的魔力,【紅樓夢】裏有這樣一個膾炙人口的小故事。
【紅樓夢】第三十一回。有一天,富家小姐史湘雲和丫鬟翠縷一道出去散步。史湘雲性格豪放開朗,同時也學識豐富;翠縷是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姑娘。那是一個夏天,她們走到水池邊,看見荷葉隨清風蕩漾,聞到陣陣清香,忍不住就在那兒停了下來。翠縷說:「怎麽荷花還沒有開?」
湘雲說:「時候還沒有到呢,天地間萬物都由陰陽二氣化生,陽氣到了,荷花就開了。」
翠縷不解地問:「什麽陰啊陽啊,沒影沒形的,我怎麽一點也不懂?」
湘雲對她說:「陰陽哪裏有什麽影啊形啊,它不過是氣,天地中的一切都是陰陽二氣產生的,比如天是陽,地是陰;日是陽,月是陰。」
翠縷好奇起來,問道:「難道花啊,草啊,蟲子啊什麽的,也有陰陽嗎?」
湘雲接著說:「當然有了,什麽都有陰陽,比如那樹葉的正面叫陽,背面就叫陰。」
翠縷越發有興趣,說道:「這下我懂了,男的就是陽,女的就是陰;動物也是一樣,公的就是陽,母的就是陰……」
上面這個小故事雖然有調侃的成分,但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陽氣的偉大作用,荷花之所以沒開,是因為時令未到,陽氣未足,人體也是這樣,離開陽氣的扶持和養護,它也會枯萎。所以說,對於生命萬物,陽氣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
「陽和陰」是純粹的東方概念,或說是源於中國本土文化的概念。在醫學上,只有東方醫學(泛指中醫)有陰陽的學說。中醫的「陽」含義很多很廣,狹義是指體內維持人體旺盛精力的部份;陽氣,就是此部份在人腦想象中的物質化狀態,其實是只可意會和感知,不可觸摸和測量的;同時也因人而異。【黃帝內經】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意思是說:「陽氣就好像天上的太陽一樣,給大自然以光明和溫暖,如果失去了它,萬物便不得生存。人體若沒有陽氣,體內就失去了新陳代謝的活力,一片黑暗,這樣,生命就要停止。」
根據【易經】的陰陽理論,我們受到啟發,陽氣才是生命的動力和源泉。我們要想健康長壽,必須堅持不懈地保養與延長我們的陽氣,對抗陰氣的生長,從而使陽氣始終處於旺盛的狀態。這就是【易經】這部玄妙與智慧之書告訴我們的養生真諦。
如何保護好我們體內的陽氣呢?
補陽氣首要是補腎、暖腎、保暖、去寒或調陰:腎為一身之陽,就像人體內的一團火,溫煦、照耀著全身。先天之精氣其實代表的是先天之本的「腎」。腎,就是人的根,就如大樹的樹根一樣,只有從根上施肥、松土,才能生長旺盛,只有樹根不斷吸收營養,才能牢牢地紮在大地之中。就是大樹給吹斷了,只要有根在,它還會發新枝、長新葉。人也是一樣,只要保住腎,也就是保住人的根,人就永遠健康,永遠充滿活力。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中醫認為的「腎」是個泛指概念。以西醫學概念而言它不僅僅包含腎臟,也包含心臟和肺臟等;也就是說泛指直接為營養物質提供運輸動力的臟器和組織。補腎氣,就是要增補這些臟器和組織的功能和相互協調的能力。
腎氣不足,大致分為陽虛和陰虛兩種。陽虛者,體質偏寒,消化系統和內分泌系統欠佳:易出現消瘦,畏寒,血壓低,神經衰弱,血液迴圈功能性障礙等癥狀。陰虛者,體質偏熱,也有冷熱交替者,一般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欠佳:易出現肝火旺盛,血壓偏高,血脂偏高,內分泌紊亂等癥。
當然,保養陽氣也要掌握一定的要領,首先就是根據季節保養真陽。一年四季,陽氣也有自己的活動規律,從冬天到春天,陽氣就開始生發,從春天到夏天,陽氣是最多的時候,這叫作陽長陰消,那麽我們就應該抓住春夏時節好好養陽,多曬太陽。因為我們人的這個陽氣,和天上的陽氣是息息相通的,頭頂太陽,就是最便宜又最有效的養陽方式。
保養陽氣還要求我們學會吃,怎麽樣吃保養陽氣的食物,怎麽樣調整寒熱。具體的內容我們將在飲食養氣血的章節中進行詳細講解。
保養陽氣還有重要的一個方面是要調整我們的心態。人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分別對應著我們的心、肝、脾、肺、腎。七情也分陰陽,因為喜是屬於陽,悲是屬於陰的,所以假如我們每天都很快樂、開心,那就無形中滋養了陽氣。如果我們總是很悲觀,郁悶,不開心,那就等於自己損害自己的陽氣。所以,我們每天要快樂生活,要保持樂觀的心態,它就會給我們從七情裏面沾染陽氣。
保護腎臟,多曬太陽,多找樂子,這就是最簡單地捍衛陽氣之道,做起來容易,但堅持起來很難,大家要持之以恒,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 血是臟器離不開的「鐵飯碗」
【氣血養生經】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五腑六臟也不堪承受餓飯之苦,而血就是臟器的飯,吃飽喝足才有精神幹活兒。所以,養生的重點在於養血,血氣方剛才是好男兒。
「血氣方剛」是個常用成語,成語詞典的解釋是用來形容「年輕人精力正旺盛」。
成語「血氣方剛」出自【論語·季氏】,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朱熹在【論語集註】中說:「血氣,形之所待以生者,血陰而氣陽也」。這就說明了,「血」和「氣」是兩種並列的物質。
為什麽要把血放在氣的前面呢?對於人體,血又起著什麽樣的作用呢?
顏顏是某時尚雜誌一名小編,最近為了趕稿,同事們響應主編的號召,不惜挑燈夜戰,很多同事都累得倒下了,唯有顏顏一人依然面不改色,神清氣爽的。問及不敗的秘訣,顏顏不吝施教,說小時候在鄉下,就聽奶奶教育她說:人是鐵飯是鋼,吃飽喝足了血脈才會旺。顏顏於是就記住了奶奶的話,無論多忙多累,或者心情多麽不好,她都會吃得像公主一樣好。
最後,顏顏告訴大家:吃飯香香,血液旺旺,臟器棒棒,身體自然健康。
聽了顏顏的話,大夥兒這才明白,原來身體的臟器也需要吃飯,吃不飽臟器也會「罷工」。
中醫認為,一個人健康的標準就是氣血充足。人體的臟器就如同人一樣,其也有胃口,也需要吃飯,吃飽肚子才能幹活、工作。而臟器的飯就是氣血。
當體內的各種臟器每天都能吃飽喝足時,幹勁就十足,活就幹得好。而當人體的總血量不夠,臟器的飯不夠,它們吃不飽肚子,雖然它們都還在運轉,但很容易疲勞,無力,抵抗力下降,就出現了人們常說的「亞健康」狀態。時間一長,各臟器由於供血不足,各種疾病都會惹上身來。
心臟供血不足時就會心慌、氣短、胸悶,這時,特別想休息,就會偷懶,就會出現短暫停頓,心跳的跳動速度就會越來越慢,心就開始痛。這是在提醒你,它餓了、累了,你沒管它,或者只是給它吃了一些擴血管的藥物,可根本原因並沒有找到。當缺血癥狀進一步加重,血管不能充盈,就會造成閉塞,心梗,最後危及生命。
大腦供血不足,輕者頭暈、記憶力下降,重者因遠端末梢的血管得不到充足的血液而幹癟、閉塞,繼而出現腦缺血、腦梗死,時間一長,腦子開始變「瘦」,腦萎縮、老年癡呆癥也開始發生。
肝臟供血不足,它的工作能力也開始下降,作為「人體化工廠」,以前吃一斤肉,它都能轉化成人體所需要的能量,而這時只能轉化7兩,余下3兩只好以脂肪的形式棄置在肝臟裏,形成脂肪肝;或者堆積在血管裏形成斑塊。
腎臟供血不足,它擔負的排毒工作就不能保質保量完成,如此,身體內的各種毒肯定就不能及時排到體外,就容易引起尿酸、尿素過高。
胰腺也是一樣,吃飽了就能供應給人體充足的胰島素,沒吃飽時,糖不能被正常代謝,多余的糖就存留在血液裏,血糖自然增高了。
所以,我們應該把養血作為保健養生的核心內容,該從哪些方面著手才能充分保證器官有飯吃不鬧饑荒呢?
1.飲食蓄血
脾胃為後天之本,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必須重視飲食調養。首先要註意保持脾胃的健康和旺盛的食欲,既要飲食有節,又要重視對脾胃疾病的治療。其二,要適當多吃富含「造血原料」的食品,特別是富含優質蛋白質、必需微量元素(尤其是鐵元素)、葉酸和維生素B12的營養性食品。要記住,食療的重要性是貫穿人一生的,也是要落實在每天的每一頓飯上面的。
2.神誌養血
中醫認為,若神誌不暢,肝氣郁結,則最易使血液暗耗。所以保養氣血首先要有平糊的心態,心情愉快、開朗樂觀,這樣不僅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有利於身心健康,同時還能使造血功能更加旺盛,使面色紅潤,精力充沛。
3.睡眠調血
生活規律、起居有時、勞逸結合、娛樂有度、性生活有節,特別是保證充足的睡眠、戒煙少酒,做到這些對保證身心健康,使血脈更加調暢,延緩衰老,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運動活血
經常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每天至少保持半小時以上),如散步、慢跑、遊泳、打球、跳舞、健美操等,不但能活血,還會使體質增強,抗病能力增強,同時還會增強人的造血功能。
5.靜心護血
動靜結合、勞逸適度是健康的重要保證。所以,在重視運動的同時,也要重視靜養。最好每天能抽時間找一個安靜的環境調養精神,或獨處靜坐,或閉目調息,或聽聽音樂,或繪畫,或編織等等,均可達到寧心養神,使身心皆靜,盡快緩解大腦疲勞,以防勞傷思慮傷血。
血為氣母,氣到血隨
【氣血養生經】 在氣與血的關系中,氣是血液生成和執行的動力,血是氣的物質基礎和載體。氣以推動、溫煦為主,血以營養、滋潤為主,所以血到之處,氣一定到,氣到之處,血未必隨。
作為人類生命健康的主力軍,作為構成人體的兩大類基本物質,氣和血之間的關系又是什麽呢?「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這是用來形容氣血關系的最常用的一句話。
中醫認為,氣為陽,血為陰,兩者關系密切。【黃帝內經】就已指出:「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於性命者也。」明代【景嶽全書】則說:「人有陰陽,即為血氣。陽主氣,故氣全則神旺;陰主血,故血盛則形強。人生所賴,惟斯而已。」氣和血皆為水谷精微所化,氣屬陽,血屬陰,兩者不可分離。氣與血的關系是氣為動力,血為基礎,兩者是對立的統一,所以中醫才有「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的說法。可見,機體中絕不存在無氣之血,也不存在無血之氣。
李女士的丈夫最近身體不適,上下樓經常會感覺到胸悶、氣短,連一小罐煤氣扛起來都有點費勁,根據平時看電視積累的常識,李女士覺得丈夫是氣虛的癥狀,於是就帶他看中醫,果然不出李女士的猜測,丈夫的病確實是氣虛的問題。醫生隨即給他開了些方子,但看到藥方裏出現當歸、阿膠之類的補血寶物,李女士心生疑惑,她一直以為這些藥材只有婦女補血才用的,而且丈夫不是氣虛的毛病嗎,怎麽也要補血呢?
醫生笑了笑,說,血氣不可分,血是心臟的「飯」,心臟吃不飽,自然會氣喘,然而血又離不開氣。所以,通常中醫治病,是氣血一起補的。
李女士這才明白了氣血之間是怎樣的關系,心想:怪不得我們總說「血氣方剛」這個詞兒呢,原來它們是娘倆兒啊。
下面,我們還是具體來看一下氣和血這對「母子」之間是怎樣一種親密無間的關系。
1.氣能生血
血液的物質基礎是精,但精不會自動化為血,而是在氣的推動下生化成血的。氣盛,則化血功能自強而血充;氣虛,則化血的功能自弱而血虧。所以,氣虛常可進一步導致血虛,癥見面色不華,心悸氣短,頭暈乏力等氣血兩虛的病癥。在臨床用藥時,依據「氣能生血」,常在補血藥中,配以益氣之品。故【醫宗必讀】說:「血氣俱要,而補氣在補血之先;陰陽並需,而養陽在滋陰之上。」【溫病條辨】說:「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無形之氣。」【景嶽全書】則說:「有形之血難以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意思是說,在大失血情況下,更急需補氣,以恢復機體之功能,氣得生得固,血液才能漸生。
2.氣能行血
關於氣的作用,清代唐容川【血證論】直截了當地說:「運血者即是氣。」也就是說「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血液的執行,主要有賴於心氣的推動,肺氣的敷布,肝氣的疏泄。如果氣的功能障礙,氣滯或氣虛,常可引起血行不利,甚至導致血瘀。所以臨床上在治療血瘀癥時,常在活血化瘀藥中加入行氣導滯之品,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如果因氣虛而導致血瘀之癥,治療時則必須以補氣為主,再配以活血化瘀的藥物。
3.氣能攝血
所謂攝血,是指氣(具體指脾氣)對血液的統攝作用。血液之所以這麽聽話,在脈管內循規蹈矩地執行而不會溢位脈外,是由於脾氣的統攝作用。如果脾氣虛弱,失去對血液的統攝作用,往往導致各種出血癥(如衄血、便血、紫斑等),中醫稱為「氣不攝血」或「脾不統血」。治療須用補脾益氣的方法,恢復其統攝血液的功能,方能達到止血的目的。
4.血為氣母
中醫所說的「血為氣母」有兩種意思:一是指氣存於血液之中而行血,即血以載氣;一是指氣的化生以血為物質基礎。氣能行血,血能載氣,氣存在於血液之中。如【內經】所說「營行脈中」,此「營」是指營氣,營氣是存在於血中的氣。衛氣雖執行於脈外,但亦需要津液來運載。【內經】說:「上焦開發,宣五谷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血證論】亦說:「守氣者即是血」,意思是說氣不能離開血而存在。若氣不附於血中,則將飄浮而無根。氣存血中,血以載氣的同時,血不斷為氣的功能活動提供物質基礎,使其持續得到補充,所以氣不能離開血和津液而存在。
但在二者對立統一的關系中,氣起著主導作用,「陽予之正,陰為之主」(【素問·陰陽離合論】)。這一特性,無論在生理功能,還是病理變化中均能體現出來,所以在氣血同病辨證論治醫療實踐中,在采用氣血雙調方法時,以氣為主,以治氣為基本原則。
總之,氣與血的關系為氣能生血、氣能行血、氣能攝血、血為氣母。明白了氣血之間的這一關系,才能更好地為補足氣血作準備。
絕大多數疾病都是氣血不足造成的
【氣血養生經】 就像缺了汽油汽車會熄火,電量不足手機會關機,氣血的量也決定著人的健康程度和生命的存亡。簡要地說,血液充足,人就健康,絕大多數疾病,都是因氣血不足造成的。
汽車在高速路上疾馳,電動車在馬路上奔跑,我們透過手機對話,靠什麽?除了硬件外,還靠一種軟能量——油、電等等。人體也是一樣,我們每天能活蹦亂跳,活力四射,除了有肌肉骨骼這副人形,還依靠一種活的能量——氣血,通常叫血氣。人的健康,主要取決於這種東西。
生活中,有一種奇怪的「病秧子現象」,有些人仿佛中了病魔的咒語,疾病總是特愛纏他們,而有些人則身體很棒,即便是在流感肆虐的日子,他們也能安然度過。同樣是生病,有的人病得一塌糊塗,而有的人挺幾天就過去了。
周先生就是這樣一個倒黴的白領,周先生人長得帥氣,風度翩翩,是單位的技術骨幹,可是每年五月份,單位業務最繁忙的那段時間,身體總是掉鏈子,連單位領導都知曉他的身體狀況。哪怕是在平時,只要辦公室有人感冒,他肯定是第一個被傳染者。
別人感冒一般多喝水多休息往往不用吃藥就好了,而他只要一被感冒擊中,就會打上幾天點滴。而且,並行癥一個都不會少,發燒、咳嗽、嗓子疼等疾病像商量好了似的接踵而來。周先生很是納悶,為什麽同樣是大老爺們兒,差別怎麽就這麽大呢?
其實,並不是周先生天生倒黴,病魔專門和他找茬兒,而是氣血衰的原因。氣血充足,人就健康,絕大多數疾病,都是因氣血不足造成的。就像缺了汽油汽車會無力或熄火,電不足手機效果不好會自動關機一樣,氣血的量也決定著人的健康程度和生命的存亡。
1.氣正血正,百病不生
血,孕育生命。氣,推動生命。一個受精卵在母體血液的滋潤下,在精氣的推動下,才健康發育成人體。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源泉,血來源於水谷,化生於臟腑,為氣的生化基礎,也是臟腑經絡功能活動的產物。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統帥血液循其正道的有力保證,氣也源自於水谷精微,化生於臟腑,更是推動臟腑功能的生命原動力。血靠氣的推動和固攝,而正常循行於脈絡中;而氣又依靠血液的載納而不斷生化。
血循行於血脈之中,周流全身,永不停留。血滋養臟腑組織,乃至每個細胞。體內每個細胞必須生存於體液環境中,體液維持著細胞的新陳代謝和生理功能。細胞的內環境相當穩定,穩態對機體起著重要的作用。穩態正常血液的不斷流動,生理調節才得以保證。
2.氣血紊亂是致病的根本原因
【素問·調經論】說:「氣血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人體的氣血流行於全身各處,氣血的充足、執行的協調,是臟腑經絡等一切組織器官進行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如果氣血失常,必然會影響到機體的各種生理功能,導致疾病發生。
【黃帝內經】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是指氣的防禦作用減弱,外邪才得以侵入機體而致病。氣的防禦作用還體現在病後臟腑組織的自我恢復。所以癌癥、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病等大病重病,與氣血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氣是抗病防病以及病後身體恢復的主體,氣血互生,血以載氣,所以氣血紊亂是致病的最大原因。
3.百分之八十的疑難雜癥和血瘀有關
疑難雜癥是讓人類最頭疼的疾苦,疑難病癥的病因復雜,病程漫長,癥狀怪異。關於它的原因,有人提出「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應從瘀論治。這裏的「瘀」指的就是氣滯血瘀;氣滯則血瘀;血寒凝滯則血瘀;血熱稠濁則血瘀;血溢位或滲出脈外則血瘀;痰濁、結石等有形實邪壓迫,血行受阻則血瘀。上述多種血瘀病因總歸於血失常所致。
綜上所述,人體的健康公式是這樣的:氣血失常,臟腑功能減弱,疾病產生,反過來,在疾病過程中,由於臟腑功能的失調,又加重氣血不足。如此無限往復迴圈下去,人體就難免傷痕累累。所以,氣血邪,必先調正氣血。
只是,我們該如何正氣血呢?在這裏,我們最急於提醒大家的就是,一定要註意氣血的儲存與保養。
氣血作為人體的能量,作為臟器的飯,是可以預儲的。先天和兒童時期,人都儲存了大量的氣血能量,相當於在健康銀行的一大筆存款,可是等我們長大了,有些人不註意繼續儲存,反而肆意揮霍,愚昧透支,「傻小子睡涼炕,全憑火力壯」說的就是這個,仗著年輕少壯,拿青春賭明天,體力大量消耗、應付惡劣環境、長期睡眠不足、深度憂思或暴怒……都會大量透支氣血。當時可能顯現不出來,一旦人到中年,稍微上點年紀,後果就出現了,要不早衰的人怎麽這麽多呢?所以,我們要註意在氣血銀行裏「存款」,在氣血上「存款」,比在銀行裏存款重要多了,錢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而氣血則是生命的基本存款。
氣順血暢,美麗健康
【氣血養生經】 女人要靚,男人要強,不能僅依靠健身房。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力量比氣血更能有效呵護人體之美。
有人說,現在的女人有二怕,一怕變胖,二怕卸妝。言下之意,一個是說女人很容易發胖,第二個是說女人氣色不佳,卸妝後容顏盡失。其實,怕變胖怕卸妝的又豈止女人?在現代快節奏生活方式的擠壓下,男人,不也是如此嗎?身材發福,氣色不好是普遍現象。如若不信,你可以在每個上班的早晨或下班的傍晚,站在大街上,看行色匆匆的人群,你就會發現,健美,離現代人越來越遠了。
那麽,能不能在忙碌的同時,既保持健朗的身材,又擁有健康的肌膚,使得我們清新自然、神采飛揚呢?
當然能,方法就是:調理氣血。因為氣血是現代人健康和美麗的最有力的保護神。
辦公室的新進職員小張,是單位出名的美女,一到單位就被驚為天人,她皮膚細膩,白裏透紅、身姿婀娜,舉止優雅。可是一到單位就跟隨領匯出差,打著「飛的」從南飛到北,一圈下來,回來像變了個人似的,臉也蒼白了,皮膚也不潤澤了,精神也差了,走走路都很累。
某建築公司的馬總,近日忙著投標,一方面要負責寫標書,還要負責招待,忙得不亦樂乎,吃得少,睡得晚,壓力大。三十不到的年紀,卻有著四十歲的蒼老,和女朋友走在大街上,明顯不協調了,有朋友調侃他「有拐賣少女的嫌疑」。
以上兩位是現代人氣血狀況的典型代表,生活節奏過快,生存壓力過大,工作勞累,飲食無度等等要素,在一天天地侵害我們的氣血水平,使我們很難到達健美的彼岸。
要知道,血與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血氣的水平與人體的身體健康、精神狀態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氣旺血充,人的精神思維活動才會正常,血氣充盛,人體才會有充沛的精力、活躍的思維、矯健的身軀、良好的記憶力和敏捷的應變力,才能夠光彩照人。
為什麽壓力、疲勞,就會讓身體和容顏有這麽大的變化呢?中醫認為,人在疲勞的時候,臟腑處於壓力之下,容易虧損、氣血陰陽不足,從而引起氣機失調。而人體的內在臟腑氣血的不足,必然要表現在外在的皮膚、顏面之上,也就是中醫常說的「有諸內,必形諸外」。氣虛了,就會面色無華,精神差,疲乏無力。血虛了,就會皮膚枯燥,面色蒼白或萎黃,指甲不光滑。所以人們面白無華、皮膚差很多都是氣血不足的原因導致的。
所以,無論身體上的事,還是面子上的事,都和氣血脫不了幹系。氣血一順,生理順,什麽都跟著順。氣血不順,常會使女人引發痛經、月經不調、帶下異常、孕期胎動不安、更年期提前以及面黃、色斑、皮膚粗糙、衰老癥狀明顯,給女人增添了許多煩惱。氣血不順的男人也很糟糕,工作效率低,精神萎靡,脾氣暴躁等等問題就會找上門來。
可是人在江湖漂,誰能不挨刀?如此多的人生考驗,如此多的工作和家庭重擔,氣血上不免出點兒小錯,也就有了血虛、血瘀、血熱的多種表現形式。
1.血虛
癥狀:皮膚幹燥,顏色白或萎黃沒有光澤,口唇和指甲也經常發白,沒有血色;經期血量少,顏色淡;經常便秘;視力減弱、模糊、眼睛幹澀。
原因:體內精血少不夠用,全身臟腑經絡不能一一得到充分滋養,過著饑一頓飽一頓的生活。常見的是全身血液普遍虧損,有時也可能出現血液對某一部位的營養或滋潤作用減弱。
對策:補血。
(1) 飲食
吃紅色和黑色食物,如紅棗、赤小豆、紅糖、烏雞、芝麻等,但要註意控制脂肪攝入,補血食品的營養成分都是在油脂成分少的情況下好吸收。
(2) 按摩
有四個穴位經常按摩,可以調節血虛,分別是腹部肚臍下方約3寸處的關元穴,肚臍下方約1.5寸處的氣海穴,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1橫指處的足三裏穴,下肢內踝上3寸、脛骨後緣處的三陰交穴。
(3) 日常調養
中醫認為勞累和思慮對血液的損耗在暗中進行,雖然無形但更加傷身,所以血虛者要避免過度勞累,尤其忌諱過度思慮。
減肥不求速成。減肥的本質是消耗大於攝入,無論用運動、吃藥、節食哪種方法,體重都不可下降太快,否則血虛就會找上門來。
2.血瘀
癥狀:身體某處時常有針刺般的疼痛,夜間加重;面色晦暗無光,容易有黑眼圈,額頭、下顎及兩頰下方長青春痘;下肢血管明顯,俗稱「青筋暴露」;女性月經經常推遲,經期腹部疼痛劇烈,經血顏色深或帶有瘀塊。
原因:凡是離開經脈的血液,未能及時派上任務,消散於工作的滾滾洪流中,而停聚在身體某處;或正常血液執行受阻,堆積在某處經脈或臟腑中,造成該處擁堵,發生功能障礙,就是血瘀。
對策:活血。
(1) 飲食
可多食山楂、黑木耳、黑豆、鮮藕、韭菜、酒、醋、紅糖、刀豆、苔菜、茄子等、特別強調不宜吃寒涼冷凍的食物。
(2) 按摩
血液最容易在頭部、四肢這些遠離心臟的位置堆積,可以經常做頭部、面部、腳部保健按摩消散瘀血。
(3) 日常調養
運動是最單純、有效的活血方式,可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狀態。每日用半小時左右活動筋骨,促進血液迴圈和機體代謝,可明顯改善不適癥狀。
3.血熱
癥狀:皮膚潮紅、愛出油,容易長痤瘡;愛發脾氣,手心、腳心都感覺很熱;經期會提前7天以上,血量多,顏色深紅或紫,或經期比較長,淋漓不斷;鼻子容易出血,晚上多夢。
原因:中醫認為正常狀態是血在溫暖的氣息下執行,遇到寒氣就會凝滯。如果體內陽氣過盛,火氣很大,血液過熱則血行加速,脈搏跳動變急,甚至會傷害脈絡、耗損陰氣。
對策:涼血。
(1) 飲食
多吃蓮藕。中醫認為蓮藕有清熱涼血的作用,無論涼拌、榨汁、清炒都可以。此外雪梨、絲瓜、馬蹄、鮮蘆筍、螃蟹也是涼血之物。
(2) 日常調養
不宜做日光浴。血熱的人本來就陽氣盛,如果在陽光下暴曬,吸收陽氣,等於雪上加霜。
做溫和運動,例如瑜伽。靜態運動有利於調節體內血運,撫平情緒波動,讓「萬馬奔騰」逐漸停止下來。
保證夜間11點至淩晨5點的睡眠。這是皮膚修復的時間,給它一個調整的機會,它才能在白天展現最好的狀態。
總之,氣血是生命之本,它左右健康,更是美麗之源,氣血不安,我們會相應受擾。以上三種情況,請大家對號入座,平日裏多給氣血順暢做些輔助性的工作,保證其旺盛,暢通其路徑,就能健康並美麗著。
人體衰老的本質在於氣滯血瘀
【氣血養生經】 大自然風調雨順,萬物才能生長茂盛,同理,人體是個「小自然」,小自然氣調血順,各個臟器才能健康,充滿生機活力,才能放慢衰老的速度。
自古以來,長壽就是個永恒的話題,從【詩經】中「永錫難老」、「萬壽無疆」、「如南山之壽」等美好祝詞,到秦始皇大煉仙丹,到現在養生保健書的熱銷,都表達了人們對長壽的渴望和追求。生物學家的研究表明,哺乳類動物的最高壽命,為其完成生長時限的5~7倍。而人類完成生長期需要20~25年,按此推算,人類最高壽命為100~175歲。目前,還遠遠達不到這個要求,因此探索人類衰老之奧秘,尋求有效延緩衰老之藥物,已日益受到全社會的關註。
人體衰老是一系列生理、病理過程綜合作用的結果,其機制極為復雜,至今人類衰老機制之謎,仍未完全揭示。但氣血和衰老的關系卻一直是明朗的。
朱丹溪說:「氣陽血陰,人身之神,陰平陽秘,我體常春。」【血證論】說:「人之一身,不外陰陽,陰陽兩字即水火,水火兩字即氣血。」【內經】中有「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氣血未並,五臟安定」(【素問·調經論】),「氣血正平,長有天命」(【素問·至真要大論】),「是以聖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如是則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立如故」(【素問·生氣通天論】)等論述,說明氣血的充盈、平衡、調和是人體健康與長壽的主要因素。後世醫家對此也有很多論述,如張子和在【儒門事親】中指出人體以「氣血流通為貴」。【壽世保元】也提出:「人生之初,具此陰陽,則亦具此血氣,所以得全生命者,氣與血也。血氣者,乃人身之根本耳。」【景嶽全書】中說得更為明白:「凡為七竅之靈,為四肢之用,為筋骨之和柔,為肌肉之豐盛,以及滋臟腑、安神魂、潤顏色、充營衛,津液得以通行,二陰得以調暢,凡形質所生,無非血之用也。」均說明氣血對人體長壽至關重要,為套用益氣化瘀延緩衰老提供了理論根據。
現在,更有專家在反復學習中醫學有關文獻的基礎上,結合幾十年的臨床所見,提出了「人體衰老的本質在於氣虛血瘀」的學說,他們認為,氣血流通不僅是機體健康的標誌,也是長壽的保證。人體生長、發育、壯盛以及衰老的過程,從中醫理論角度看也即氣血由弱轉強、由盛轉衰的過程,人的生、長、壯、老、病、死,盡管其表現形式很多,但歸根到底都離不開氣血的變化。
因為血液循行於脈管之中,輸布全身,迴圈不止,兩者並列以供給人體各臟腑組織之營養需要。任何一種原因包括七情、六欲、外傷,各種疾病的發生均將影響氣血的正常循行,首先出現氣血失衡,流通受阻,瘀血停滯。由於瘀血的產生和存在,使臟腑得不到正常滋養,然後才出現臟腑虛衰,精氣神虧耗。氣血阻滯,氣血失調,造成氣的生化作用減退。氣化一旦受損,臟腑的生理功能無法正常發揮,從而加重氣血失衡,形成惡性迴圈,最後臟器功能衰竭直至死亡。所以說,血瘀是導致衰老的因子,因子不除,何以長壽?
這樣的人體衰老理論也得到了事實的廣泛證明,根據有關資料的統計,現在的百歲老人,他們的氣血循行狀況都好於常人。
台東縣延平鄉紅葉村胡業妹老太太,因客串電視劇演出而躥紅。
胡老太太身份證上登記為1884年出生,2006年時已有122歲,2006年時身體狀況依然很好。醫生的測量結果顯示,胡老太太的收縮壓130mmHg左右,舒張壓70mmHg左右,相當正常。而且,她的氣血水平非常穩定,據胡老太太的侄子說,胡老太太沒有生過大病,三四年前還很健康,生活起居沒問題,但是摔傷腳動手術後,就必須依靠輪椅了,如果未開刀,或許現在還能健步如飛。
不發脾氣、接近大自然,是胡老太太的長壽秘訣。胡老太太的侄女邱秀英表示,姑婆沒有刻意養生,年輕時她必須上山砍柴、種小米,每天爬山、下山,身體當然硬朗。還有,姑婆的兄弟姐妹中,就數她的脾氣最好,不生氣,加上接近大自然,或許這是她長壽的秘訣。
像台灣這位胡老太太,她長壽的根本原因不是脾氣、鍛煉什麽的,這些只是手段或者途徑而已,她長壽的原因在於體內的氣調血順!
此外,用現代科學研究來證實老年人衰老的本質在於氣虛血瘀,表現在微迴圈的障礙和血液流變性的改變,各個主要臟器的血管形態變化,亦即氣血平衡的狀態受到破壞,導致血瘀征象,因而神經、內分泌、免疫、合成代謝功能以及主要臟器功能均受影響,呈現一系列病理改變,出現衰老征象。
綜上所述,無論理論上,還是臨床所見和現代科學研究,均說明老年人普遍存在氣虛血瘀的情況。可以認為:人體衰老奧秘在於氣血失衡,其失衡的關鍵在於氣虛血瘀。抵抗和延緩衰老,宜從調理氣血入手。
(點選下方免費閱讀)
關註小編,每天有推薦,量大不愁書荒,品質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書,也可以在評論給我們留言,讓我們共享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