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吳朝香 通訊員 張冰清
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下簡稱:浙大邵逸夫醫院)互聯網醫院收到了一個特殊的「病情咨詢」,來自嘉興的陳女士(化名)用這種方式向並肩作戰7年的醫生發來喜訊——
如今,我的寶寶已經出生近一個月,是一個九斤多的小男孩了……這幾年已經記不清看過多少次杭城的朝陽與日落,回首一次次,一年年地從嘉興早起奔波於邵逸夫醫院生殖中心的日子與一次次的宮腔鏡手術,如今我心懷感激。
七年漫漫求子路,在浙大邵逸夫醫院生殖中心/婦產科團隊的努力下,曾經的「不毛之地」終於結出碩果,又一位堅強的母親成功圓夢。
宮腔環境如同鋪滿鵝卵石
醫生不懼挑戰全力改造
從2014年開始,陳女士就因子宮內膜息肉四處求醫,先後去過當地和上海多家醫院,但都被潑了一身冷水。有專家直言,她的息肉多面積大,幾乎鋪滿整個宮腔內膜,而且容易復發,還存在宮腔積液,淋漓不盡地出血,嚴重影響受孕,以後自己生寶寶的概率不大,建議放棄。直到2017年9月,不甘心的她經人推薦來到了浙大邵逸夫醫院。
這一次,她沒有聽到「放棄」二字。詳細的問診和評估後,浙大邵逸夫醫院副院長、生殖中心/婦產科學科帶頭人張松英教授告訴她還有希望,可以努力試試看,並推薦先由婦產科黃東主任醫師冷刀手術切除息肉,改善好宮腔環境,再嘗試輔助生殖。
黃東醫生介紹,陳女士診斷為彌漫性的子宮內膜腺肌瘤性息肉,這是子宮內膜息肉的一種特殊類別,特別硬,與正常內膜界線不清,因為是彌漫性生長,不手術很難懷孕,手術又容易傷及內膜,可能出現雪上加霜的現象。
「如果健康的子宮是一片草地,她的子宮就像草地上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鵝卵石,只有石縫間才有少許雜草,可以說是‘不毛之地’。」黃東醫生說。
這種情況下做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摘除術,只能分次手術、步步為營,還要精準把握好度,切得太深容易損傷子宮內膜和肌層,導致子宮腔粘連;切得太淺容易復發,手術效果不佳。
陳女士說,每次黃東醫生都盡心盡力,在保護子宮內膜和肌層的基礎上,幫她最大程度切除幹凈息肉,術後還會讓助手發來手術影片,解釋手術的過程和結果,十分上心。從一次次影像結果可以看出,「不毛之地」露出了越來越多「青草」,孕育生命的土壤逐漸成熟。
得益於浙大邵逸夫醫院婦科微創與輔助生殖技術相結合的綜合治療體系,她在婦產科接受治療的同時,可以無縫銜接到生殖中心進入輔助生殖環節。
2019年9月術後,黃東醫生告訴她,「宮腔是一次比一次好了。張院長讓你早點做試管嬰兒取卵,凍存胚胎,見縫插針進行胚胎移植。」12月,張松英教授團隊接過接力棒,為她量身制定了試管嬰兒方案,首次移植鮮胚2枚妊娠,懷孕了,卻發生了難免流產(即不可避免流產)。
最挫敗時看到醫院標語
給了她堅持下去的勇氣
盡管陳女士的宮腔環境有所改善,奈何基礎條件實在有限,後續試管的過程依然充滿坎坷,宮腔積液無法移植、囊胚未著床、胎停等打擊接踵而至。
最遺憾的一次,她在孕9周時胎停,前方好不容易出現的微弱曙光瞬間熄滅,她第一次萌生了放棄的念頭。正當灰心喪氣時,她無意間擡頭看到了門診大廳上方的標語:給您真誠、信心和愛,這是浙大邵逸夫醫院辦院以來一直倡導的服務理念。
「平時我對這些口號什麽的都沒什麽感覺,但當時在那樣的心境下看到,回想起張院長、黃主任,還有生殖中心21、22樓護士們平時的鼓勵,突然備受鼓舞,他們是真的用實際行動在踐行這句口號。這些年雖然失敗了很多次,但我從沒想過換醫院,一直和邵逸夫醫院的醫生護士一起戰鬥,所以還是選擇咬咬牙堅持下去。」
而她無條件的信任和不放棄的堅韌,無形中也鼓舞著治療團隊。有一次,黃東醫生發出無力的自責,「我很慚愧,你這麽多次手術了(還沒結果)。但我們真的很盡力了。」她反過來安慰道,「一直以來我都很感謝您和團隊和張院長,謝謝你們一直幫我想辦法,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期待不久就會有我的好訊息吧……」
去年12月,「金石為開」的時刻終於到來,她在先後經歷7次息肉摘除術、6次移植的考驗後又成功受孕,這次孕期非常順利。今年8月12日,她在當地醫院順利剖宮產生下一個男孩。黃東醫生得知後第一時間送上祝福:恭喜你如願當上了媽媽!也謝謝你的堅持!我們大家都很高興,張院長也一直關註你,她也非常開心!
七年的時光,全都凝結在她往返嘉興和杭州途中拍下的日月星辰之中,她在朋友圈發了一組照片並配文道:那些走過的路,路上的雲和月,都將印刻在我心中。
浙大邵逸夫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始創於1998年,是國內最早開展輔助生育技術的綜合性醫院之一,以攻克生殖障礙疾病診治難點為己任,為生殖安全和母嬰健康保駕護航,試管嬰兒治療周期數和成功率處浙江省首位、全國前茅,已為55000多個不孕不育家庭圓了生育夢想。
生殖中心的心願墻上,每一張卡片都寫滿了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渴望;而另一面墻上,掛滿了寶寶們的照片,他們都是張松英教授團隊和患者們一起努力的結晶。
張松英教授說,陳女士的努力和堅持令人欽佩,希望她的故事給更多渴望新生命的夫妻帶來勇氣,也期待陳女士寶寶的照片早日出現在幸福墻上!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