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和兒子走親戚,發現他的膽子特別小。
吃飯的時候,說起了孩子的成績,有人誇他乖巧懂事,成績又好。
他聽完後卻一個勁地搖頭,說著「不行的,我媽媽說我很多地方做得不好。」
後來,兒子和小朋友一起玩用繩子綁腳的遊戲,其他孩子第一反應是拒絕,可是他在一旁一句反駁的話都沒說,還要給別人當靶子。
當時我在一旁看著,真的很難過。
朋友看出了我的心思,說道:你就是平時對他太嚴厲了,讓他變得膽小了。
我一下回想起來,以前我批評他的場景:
不小心摔壞一個碗,我會說他:一點小事都做不好;
考試沒考好,會批評他:整天就知道玩,有什麽出息;
出去玩,他總是很孤僻,也會說他:你看你,性格這麽悶,以後怎麽辦啊?
好像我總是在批評孩子。
有人說:如果我們能隨時讓孩子感覺到想回家,那父母就是成功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歸屬,家是孩子鑄造美好回憶的地方。
如果你不能讓孩子感受到愛,那家就不能成為他救贖與成長的地方。
養孩子,就要學會深深地愛他,它都能構築起孩子內心的豐盈與堅韌。
因此,這幾句話一定要經常說。
你的感受很重要,我願意聽
一一重視孩子的情感需要
電視劇【海岸村恰恰恰】中,小男孩伊準想要養一只小刺猬。
為了征得媽媽同意,他參加了數學競賽。
比賽獲獎後,他向媽媽提出了想養刺猬的想法。
媽媽聽完後一口就答應了,並告訴他:
「媽媽不是因為你得獎才答應的,是因為你說你想要養。」
媽媽的言外之意就是:我不在乎你做什麽,但是我在乎你的想法。
每個孩子都希望父母能夠尊重他的想法,這會讓他感覺:有人在乎我,有人願意尊重我,這樣他的情感就會變得豐滿起來。
然而,很多的父母卻總覺得:孩子還小,他的感受並不重要。
父母安排一件孩子並不願意的事情時,總覺得孩子不懂事;
孩子心裏不開心想要安慰時,父母總覺得還是嬌氣;
我們會指責孩子的行為,想努力把他塑造成一個完美的人,總是覺得孩子這不行,那不行;
……
殊不知,父母無意間地行為正在慢慢地將孩子推開,讓他變得冷漠、孤獨。
父母們必須牢牢記住,凡事都要把感受放在第一位,你要讓孩子感覺到:願意有人聽自己訴說痛苦,自己是被人愛著的。
因此,當孩子做一件事情時,無論是好還是壞,我們一定要先對他說: 「你的感受很重要,我願意先聽你說。」
這句話表達了父母對孩子的:關註、理解和尊重。
當孩子感受到開心時,我們去傾聽他的這份喜悅,會讓孩子獲得雙份快樂;
當孩子難過時,看見他的感受,他們將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情緒。
當自己的感受被重視,被接納時,孩子由此產生安全感、價值感,他才願意「跟隨著你」。
我相信你,你一定能做到
一一為孩子樹立自信
曾經有這樣一個問卷調查:中小學生最渴望父母對他做的10件事。
其中「相信我」是被排在第一位的。
為何每個孩子都渴望父母的信任?
因為,父母的每一句「我相信你」,它的背後都涵蓋著兩層意義:
一是給孩子鼓勵,用期待感去激勵孩子 。
二是給孩子信任 ,相信他能做好每一件事,尤其是在困難和挑戰面前,一句「我相信你,你能做到!」會打破孩子的所有恐懼心理。
【心理暗示力】 一書中寫道:如果一個人,每天不斷地給自己積極的正面暗示,那他就能變得越來越自信勇敢,進而喚醒最強大的自己。
孩子也是如此。
「我相信你」這句話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孩子產生「我能行」的感覺,從而變得越來越自信,內心強大。
一位網友說到了一段經歷。
她的女兒小時候唱歌很好聽,被很多人誇過有唱歌的天賦。
可是,在學校的藝術節上卻不敢報名參加。
她詢問原因才知道,女兒害怕出糗,所以有點逃避。
於是,她不停地告訴女兒:「媽媽相信你,可以的。你平時都表現得那麽好,這樣的表演一定能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