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亞女硬化白人妝,被嘲「人間油物」?

2024-10-04女人

Jennie亮相美版芭莎的照片讓不少網友大呼油膩。

鏡頭懟到臉上,拍攝角度抽象,再配上經典油頭造型,讓人只想老爺爺舉手機。

於是,這個曾經由谷愛淩帶火的歐美妝又開始遭到大家的反對。

從日韓到中式,再到歐美,女性為自己的這張臉究竟做了多少瘋狂事?

化歐美妝的亞女,「人間油物」?

Blackpink裏闖美的那位,換上歐美妝之後越發油膩了。

同樣是烈焰紅唇、誇張眼妝,但嘗試風騷美艷女郎風格的Lisa,顏值慘烈地直線下降。

Lisa的歐美妝,沒有給她的姿色加分,反而暴露了她的缺陷。

袒露的大腦門讓她的臉顯得更寬更大,大紅唇則加重了她嘴巴大和輕微凸牙的缺點。

智秀也透過親身實踐證明,亞洲人生搬硬套歐美全包眼線大紅唇的妝容,只有翻車的下場。

天生五官淡雅的亞洲人,本身就不適合濃墨重彩的歐美妝,於是,在此基礎上, 美妝人士各顯神通,研究出了一套更符合東亞女性的 中文化版歐美妝

比如用小煙熏妝代替全包眼線,在眼尾加重眼影即可。

這種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的眼妝,能激發出女孩子們甜颯酷辣的一面。

不過,別看現在大家不喜歡歐美的妝容了,但就 在20年左右,歐美妝可是頂流般的存在

那會恰逢谷愛淩聲名鵲起,微煙熏、上挑眉、眼線飛揚、輕混血感……

全包眼線+煙熏眼影則是全臉的精髓。

網紅們balabala說著一堆讓人眼花繚亂的詞,一邊操起手中的化妝刷,三下五除二就化好了一個個「谷愛淩仿妝」。

連帶著歐美生活方式都得到了推崇。

穿搭上追求白女三件套,飲食上追求白人飯。

那會,在小紅書甚至都有一句slogan——

質疑白女,理解白女,成為白女。

白人女性,帶著她們的瑜伽褲、巨型保溫杯、美黑後的小麥色皮膚以及一張沒有吃過苦頭的笑臉,變成了千萬中國女孩隱形的精神燈塔。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中式妝和日韓妝的衰落。

10年前後,那會韓流還在盛世,不管是韓劇還是偶像文化,都給中華大地帶來巨大的沖擊。

韓式審美也因此得到了極大推崇,野生眉、空氣劉海都是那時的產物。

從【想你】開始,韓式妝容在亞洲風靡,底妝一定要白,妝前要帶光澤感,再加上粗平眉和臥蠶與咬唇妝的搭配,主打一個韓範兒。

幼態感+高修飾度直接讓普通人平地起高樓。

後來,【司藤】的熱播又帶火了中式古典妝。

大家發現,原來中式古典風比韓式網紅風要高級得多。

為什麽十幾年間,人們的審美偏好出現了這麽大差異?又是什麽讓歐美風成為近年的主流?

我們的審美怎麽變得那麽快?

一方面在於西方的審美霸權。

近30年來,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是 主要的文化輸出國,而「優勢文化」一定程度上會塑造審美、變易傳統。

就像歐美人覺得東方人都長一個樣,我們在很長時間裏也很難分辨歐美人的長相,更別提對他們進行美醜劃分了。

但90年代之後,好萊塢對全球價值符號進行了重新洗牌,向發展中國家大量輸出帶有強烈文化色彩的影像。

最終,我們不僅接受了他們的文化,審美觀念也發生了改變。

這就是為什麽混血顏、歐式五官能成為美貌的符號。

因為中國人的臉孔數據庫加入了大量西方數據,參照系被大幅拓寬,西方臉孔也被「平均」了進來。

但是,亞洲人天生就沒有歐美那麽深邃的五官,先天不足後天補,不想動刀的話就只能靠化妝來拯救。

所以這種審美心理一直都是存在的,只是很長時間以來,我們找不到一個好看的歐美妝參照樣版,直到谷愛淩的橫空出世。

大家發現,原來打造歐化感不一定非要典型的歐美式濃妝艷抹,輕量感的亞裔風才是更適合亞女的選擇。

同樣強調骨骼立體感,但又推崇白皙膚色,再用適量高光提亮面中,改善扁平的面部條件。

眉形上挑的弧度變小,少了幾分淩厲,同時更註重毛流感。

又甜又辣的亞裔妝一下抓住了人們的胃口。

而且,從社會心理來看, 人們對於不屬於本族群的異邦形象,會產生一種美化對方形象的傾向

歐美也是如此。

蓋爾·加朵和娜塔莉·波特曼,並不是金發碧眼的典型歐美白人長相,但仍然是好萊塢女神。

日韓的衰落也給了其他風格流行的條件。

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讓日韓潮流在國內大量退場,留下的空白需要新的東西填補。

於是,半是反思,半是對抗,大家開始認為我們應該挖掘自己的特色美,而不是照抄日韓。

所以16年之後,港風復興,中式妝容開始走紅。

大家才發現,原來大氣明艷的中式風才是更適合國人體質的美。

日韓妝對高修飾、強流行感和多細節的強調,帶來的反面就是,千篇一律,缺少了些高級感,留白不夠,顯得過於「滿」了。

而留白足夠的中式妝更能襯托出我們的氣質。

其實,審美歸根結底是對理想生活的向往。

之前流行的白女審美就是如此。

不管是「白女三件套」,還是「私立美高風」,看似雜亂的單品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富足有序生活方式的縮影。

在後疫情時代,人們更加重視健康與正向的生活方式,社交貨幣也不 再是千禧年初流行的「party girl」,而是健康、有閑、積極向上的人設。

「白女審美」代表的,恰恰就是這種理想化的女性形象。

這種 有錢有閑,做事隨心不考慮性價比的松弛感 ,才會吸引現在生活忙碌壓力大的年輕人。

美的背後是文化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雖然這句話在今天已不合時宜, 但妝造的如此頻繁的變化足以說明大家其實缺乏一種審美的堅定感

換言之,我們在妝容上並沒有沈澱出一套自己的風格。

早在古代我們就有獨特的妝容文化,經過幾百年的審美發展,我們本應該有一套獨一無二的妝容。

但是並沒有。

我們先是受到韓流日娛的影響,妝容上也向他們靠近。而後是歐美。

新中式的妝容也不過是這幾年才火起來的。

美的背後是文化,但現在我們的審美鑒賞是跟著人走的,而非文化。

哪個人火了,她的妝造就會被大家爭相模仿,殊不知人與人長相大有不同,一套樣版並不會適用於所有人。

一味地迎合他人,不僅讓我們丟了自己的文化底蘊,還會讓我們的審美愈發狹窄。

就好比歐美風,人種差異,讓我們無法擁有歐美人天生的卡姿蘭大眼睛,也沒有山根感人的高鼻梁。

可丹鳳眼並沒有讓我們看到的世界更小,低鞍鼻呼吸的空氣同樣清新,為什麽它們就不能在美人臉上擁有姓名呢?

有時候,審美霸權也是主動選擇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