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裏,65歲的李先生(化名)飽受右側擡眉無力、閉眼不全及口角歪斜的困擾。經過多方求醫未果後,李先生終於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神經外科李世亭主任團隊的幫助下,透過創新神經聯合移植術,重新擁有自己的「真面容」。
![](https://img.jasve.com/2025-1/7e1ab98f08e0cf2e29ff41b67b4efda7.webp)
新華醫院供圖
聽神經瘤切除後,惹上面癱
2023年1月,李先生在北京一家醫院接受了右側聽神經瘤切除術,術後不幸出現了右側面癱的癥狀,具體表現為右眼不能完全閉合、額紋消失、擡眉困難、鼻唇溝消失以及嘴角向左上歪斜。盡管在同年12月嘗試了其他醫院的面神經-咬肌神經吻合術,但術後效果並不理想,李先生的面部功能障礙並未得到改善,仍備受困擾。
四處就醫未能改善後,李先生抱著最後一絲希望來到了上海新華醫院神經外科李世亭主任門診就診。經過詳細的檢查與評估,李先生被確診為右側重度周圍性面神經麻痹(HB分級V級),嚴重影響了他的面部表情功能和日常生活質素。
6小時,最新神經聯合移植術
針對李先生復雜的病情,李世亭主任團隊決定采用最新的「舌下神經-面神經-頸1神經聯合移植術」。據專家透露,這種創新手術方式結合了舌下神經和頸1神經的優勢,旨在提供更好的神經修復效果,同時減少對供體神經的影響,避免傳統手術中可能引起的如舌肌萎縮等嚴重副作用。
整個手術歷時6個小時,新華醫院麻醉護理團隊給予了手術團隊極大的支持。李先生術後即可正常進食,並表現出良好的精神狀態。目前,他的言語清晰,四肢肌力和肌張力均保持正常。
神經修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專家建議李先生每三個月進行一次復查,以監控恢復情況。
中重度面癱保守治療或無效
李世亭教授表示,面神經損傷是導致面癱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中國發病率較高,約為每萬人中有100人患病。面癱不僅影響患者的面部表情功能,還對其心理健康和社會交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據調查,約有16%的患者在接受頭顱面部五官腫瘤手術後留下了中重度面癱。對於中晚期或重癥患者,以及保守治療無效的情況,外科幹預成為必要的選擇。按照手術方式分類,包括但不限於神經移植術、神經切斷術、肌肉切斷術、肌肉重建術以及整形矯正術等。其中,神經移植術被認為是當前最可靠的外科治療方式之一。
理想的神經移植術式至少需要兼顧術後療效佳和術後並行癥少兩個方面。歷經了經典術式和多版改良術式的舌下神經-面神經移植術是目前套用最廣泛的神經移植選擇。
「經典的舌下神經-面神經端端吻合雖然療效確切,但供體神經損傷帶來的舌肌萎縮問題極大限制了其套用。改良的術式包括部份舌下神經與面神經吻合術、舌下神經-面神經側-端吻合術、舌下神經降支-面神經吻合術等,各有優劣。」據專家介紹,此次李先生的成功案例證明,舌下神經-面神經-頸1神經聯合移植術是一項重要的醫學進步,將為那些飽受面癱困擾的患者帶來新的曙光。
新民晚報原創稿件
記者:左妍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