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訊息網1月17日報道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月8日刊登一篇文章,標題為【想要長壽,基因更重要還是生活方式更重要?】,作者是達娜·史密斯。全文編譯如下:
尼爾·巴爾齊萊博士見到100歲的海倫·賴克特時,她正在抽煙。愛因斯坦醫學院衰老研究中心主任巴爾齊萊博士回憶說,賴克特說,醫生們一再勸她戒煙,但那些醫生都去世了,而她還健在。後來,賴克特又活了近十年,於2011年去世。
關於活到100歲的人,有著數不勝數的故事,他們的日常習慣有時全然違背關於飲食、鍛煉以及吸煙喝酒的傳統建議。然而,數十年的研究表明,忽視這些建議會對大多數人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縮短他們的壽命。
那麽,一個人長壽有多少要歸功於生活方式的選擇,又有多少僅僅因為運氣——或者說幸運的基因?
這取決於你期望活到多少歲。
良好習慣有助延長壽命
研究表明,活到80歲甚至90歲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能夠自主掌控的。愛因斯坦醫學院醫學與遺傳學教授蘇菲婭·米爾曼博士說,「有非常明確的證據表明,對普通人來說,健康的生活方式」確實能延長壽命。
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分析了超過27.6萬名美國退伍軍人(包括男性和女性)的生活方式,發現養成八種健康習慣能使人的壽命延長多達24年。這些習慣包括:健康飲食、定期體育鍛煉、良好的睡眠、管理壓力、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吸煙、不濫用阿片類藥物和不過度飲酒。
研究人員計算得出,如果這些退伍軍人堅持上述八種習慣,就有望活到87歲左右。對大多數人來說,這聽起來可能相當不錯;畢竟,這比美國的平均預期壽命長了近10年。但對未參與這項研究的米爾曼博士來說,研究結果表明,「即使你一切都做對了」,也別指望能活到100歲。
百歲老人依賴長壽基因
如果你想成為百歲老人,你得從祖先那裏獲得一些助力。因為一個人年紀越大,基因似乎就越重要。
科學家認為,總的來說,我們的壽命約25%歸因於基因,75%歸因於環境和生活方式。但波士頓大學喬巴尼揚與阿韋迪西安醫學院醫學教授杜文·珀爾斯博士說,當人們接近100歲及更年長時,這一比例就開始顛倒過來。
的確,研究表明,許多長壽之人的生活習慣並不比普通美國人更健康。然而,他們壽命更長,患心臟病、癌癥和癡呆癥等年齡相關疾病的機率也更低。
例如,華盛頓大學醫學院遺傳學和生物統計學教授邁克爾·普羅文斯與珀爾斯博士共同領導了「長壽家庭研究」。普羅文斯說:「我們研究的一些家庭中有很多人吸煙;還有一些家庭的成員都是成天坐著看電視的人。」
但這些家庭往往都擁有一些特殊的基因變異,專家認為,這些變異有助於他們預防疾病、延長壽命。
特定變異降低患病風險
有些基因可能會影響人們患特定疾病的機率。例如,已知APOE基因會影響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攜帶APOE-ε4變異基因的人患病風險增加,而攜帶APOE-ε2基因的人患病風險降低。普羅文斯博士說,長壽家庭中APOE-ε2基因的出現頻率高於普通人群。
其他一些基因似乎會直接影響衰老過程。在多項針對百歲老人的研究中都出現了FOXO3基因,它參與細胞健康的許多基本方面。米爾曼博士說,由於這些基因會影響與衰老有關的生命機理,它們有可能預防多種年齡相關疾病。
這類長壽基因的一個關鍵好處可能是,抵消不健康行為的影響。米爾曼博士和巴爾齊萊博士的一項研究比較了百歲老人的後代和對照組人群,結果發現,在這兩組人群中,生活方式健康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都同樣低。但在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中,百歲老人的後代患病機率仍較低,而對照組則不是。
專家強調,這些基因許多極為罕見,可能只在不到1%的人口中出現。而且,也沒有單一基因能預防所有衰老問題和年齡相關疾病。更有可能的是,數百個基因共同作用才能產生影響。
珀爾斯博士說,擁有能影響長壽的合適基因組合「就像中了彩票」。所以,即便你的母親活到了100歲,你也應該踐行那些你知道對自己有益的習慣,以防你沒中基因彩票。
巴爾齊萊博士說,無論如何,都別從百歲老人那裏獲取健康建議。因為對他們而言,生活方式可能沒那麽重要,但對我們其他人來說,生活方式真的很重要。(編譯/劉白雲)
![](https://img.jasve.com/2025-1/e191f5a0b1edea0973d3baf51e0089e0.webp)
幾名老人在蘇州公園裏休憩(新華社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