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腸鏡檢查,能不喝難以下咽的……」
「今天,我終於鼓足勇氣去做了……」
「我怕的是腸鏡嗎?我怕的是喝……」
最近,就腸鏡檢查問題,在網絡評論區看見不少人發自肺腑的留言。其實,大多數人怕的不是腸鏡檢查,怕的是喝那幾升瀉藥,真的太難喝了!
結直腸癌是全球排名第3位的癌癥。在中國,結直腸癌已經成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資料顯示,近年來,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躍居第2位和第4位元,並呈持續上升趨勢。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做腸鏡檢查的人數也越來越多,但一提到要喝瀉藥不知「勸退」了多少人!確實,腸道準備喝到最後實在是「難以下咽」;對於醫生而言,也「懼怕」患者喝瀉藥,擔心腸道準備不充分,視野受阻影響檢查效果。
做腸鏡檢查前為何要先做腸道準備?
腸鏡是篩查、診斷和治療結直腸病變的重要手段,腸鏡診斷的準確性和治療的安全性與腸道準備的質素密切相關,充分的腸道準備對實作高質素的腸鏡診療具有重要意義,能有效地提高腺瘤檢出率。如果腸道內殘留大量糞便,會遮擋腸道黏膜,使得醫生難以看清腸道內部的結構,可能會遺漏息肉、炎癥、腫瘤等病變。清潔度高的腸道有助於醫生清晰地觀察腸道黏膜的情況,提高疾病診斷的準確性及醫生工作效率,並能減少患者不適感。所以腸道準備作為高質素腸鏡檢查的前提條件顯得尤為重要。
如何做好腸道準備,正確配置及服用瀉藥?
瀉藥應具有短時間內能排空結腸的糞便,不會引起腸黏膜的改變、水電解質紊亂及患者不適,價格適中等優勢。腸道清潔劑有多種,目前國內套用最廣泛的是聚乙二醇電解質散(PEG),此外還有硫酸鎂鈉鉀、磷酸鈉鹽等。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常用的兩種瀉藥配置及飲用方法:
1.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和爽)
2袋配置成2L方案,在結腸鏡檢查前4-6h,每10-15min服用250ml,2h內服完。
3袋配置成3L方案,分兩次服用,即腸道檢查前1天晚上8點服用1L,每10-15min服用250ml,1h內服完。檢查當天檢查前4-6h服用2L,每10-15min服用250ml,2h內服完。如排便性狀未達要求,可加服和爽溶液或清水,但總量一般不超4L。
2.硫酸鎂鈉鉀口服用濃溶液(川倍清)
將1瓶176ml濃溶液加水稀釋至500ml,在30~60min內喝完。之後,在接下來的1h內再補充1000ml清澈液體。10~12h後再重復操作一次。總液體量約3L。
服藥期間可多走動、輕揉腹部加快排泄,最終排出的大便應為淡黃色或無色水樣便。開始服藥1h後,大家可能會感到腹脹或不適,可放慢服用速度或暫停服用,待癥狀消除後再繼續服用。
如何應對難喝的瀉藥?
心理暗示與放松:可以透過深呼吸、放松休息等方式來緩解對瀉藥的恐懼或厭惡情緒,讓自己更容易接受服用瀉藥。
改變服用方式:將瀉藥加入適量的溫水中攪拌均勻,冷卻、用吸管飲用或搭配檸檬片、運動飲料等方式,或者口服口香糖,可預防惡心、嘔吐。
更換瀉藥類別:如果對當前服用的瀉藥不敏感或難以接受其味道,可以咨詢醫生,嘗試更換其他類別的瀉藥。
及時與醫生溝通:如果確實無法喝下瀉藥,應及時與醫生溝通,醫生可能會考慮調整檢查時間或采用其他方法清空腸道。
提前一天低纖維,低渣無色飲食優。
一配二喝三慢走,輕揉腹部腸順暢。
喝水要足莫喝急,惡心想吐先暫停。
腹脹腹痛莫慌張,半臥休息再繼續。
頭暈心慌或無力,無色糖塊含嘴裏。
瀉藥喝完要禁食,清水大便才算行。
綜上所述,腸鏡檢查即使被「瀉藥」撞了腰,即使瀉藥可能很難喝,但為了確保腸鏡檢查的準確性和安全性,我們要勇於面對那幾杯水,給自己和醫生一個「清潔」的腸道。(通訊員 田繼東 郭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