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十大跨年健康提示釋出,「體重管理」為年度關註話題

2025-01-01女人
12月30日,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傳播的力量」2024-2025跨年科普活動在京舉辦,會議以「為健康做個盤點」為主題。
會上,多個機構釋出了【2024微博健康關註度報告】,「體重管理」成為年度關註話題。同時,十余位慢病防控、健康生活方式、睡眠和阿爾茨海默病等領域專家釋出10個領域的跨年健康提示。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毛群安在會上表示,希望未來在公眾管好自身健康的基礎上,科技進步能夠更有效地助力公眾健康壽命的延長。
會上釋出跨年科普活動主題:為健康做個盤點。主辦方供圖
年度關註話題:體重管理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在會上宣布了2024-2025跨年科普活動年度關註話題為:體重管理。跨年科普活動的微博健康關註度報告也顯示,在22個重要健康領域中,體重管理關註度最高。
「過去經常說超重肥胖防控,是把肥胖作為一種疾病來對待,體重管理的提出體現了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陳君石院士提示,超重和肥胖是多種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會增加多種慢性病患病的風險,大家應該關註體重管理,多為自身健康負責。
心腦血管疾病:警惕寒冷帶來的風險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李建平表示,每當氣溫驟降時,心梗腦梗病人就會增多。冷空氣會使血管收縮,發生血管痙攣,如果血管上存在斑塊導致血管狹窄,使心臟供血不足,就會產生心絞痛。所以在寒冷的時候,經常有冠心病的病人會突發心前區不適;如果血管收縮刺激斑塊發生破裂,形成血栓,造成血管急性的閉塞,則會導致急性心肌梗死。
李建平提示,冬季各種節日接踵而來,親朋好友相聚,首先要做好保暖,避免著涼;在飲食方面也要避免高鹽、高油、高熱量的飲食,一定要關註好、控制好、管理好體重。
癌癥:科學應對、早診早治
在肺癌防控方面,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腫瘤科主任周彩存提示,絕大多數肺結節是良性結節,如果不吸煙人群診斷發現8毫米以下純磨玻璃結節,無須過度焦慮,定期前往醫院復診,遵醫囑應對。周彩存表示,吸煙人群與非吸煙人群的肺結節不同,發展會更快,需要高度重視,以免延誤病情。
在卵巢癌防控方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院婦科主任醫師吳令英表示,卵巢癌難以早期發現,當出現腹脹、胃部不適、消化不良、腹圍增大等癥狀時,可能已經是晚期或者偏晚期的。雖然沒有理想的辦法早期發現卵巢癌,但定期進行婦科B超檢查、相關腫瘤標記物檢查,對疾病早期診斷也會有幫助,建議有乳癌和卵巢癌家族史的女性,在醫生指導下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並特別提示公眾在忙碌同時關註身體健康,同時關心關愛未成年子女的身體狀況。
糖尿病:關註糖尿病患者生存質素
北京醫院國家老年醫學中心內分泌首席專家郭立新提示,熬夜、久坐、開燈睡覺、多吃紅肉等都會增加患糖尿病風險,而患者出現雙腳發麻,一定要去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做出判斷是否是糖尿病的外周神經病變,進而進行早期的治療。同時,公眾要會吃、會動,包括有氧運動、抗阻運動、柔韌性訓練,平衡訓練等。
慢阻肺:建議高危人群每年進行肺功能檢測
北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郭巖斐提示,存在特定風險因素的人群團於慢阻肺高危群體,建議每年進行一次肺功能檢測。郭巖斐表示,有吸煙病史、二手煙暴露、年齡超過40歲、長期接觸有害氣體或顆粒、有幼年時呼吸道感染或者是有慢阻肺遺傳病史的人群,以上任何一點滿足都被稱為高危人群。對於高危人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應對慢阻肺的關鍵策略。
健康骨骼:「餓瘦」不利於骨骼健康
針對透過「餓瘦」減重的熱門話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內分泌科主任夏維波提示,要註意均衡的營養和控制總能量的攝入控制體重,過度控制飲食,會增加骨質疏松風險。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宋純理同時表示,以白為美、過度防曬,體內合成的維生素D減少,會影響鈣的吸收和骨骼健康。
健康口腔:口臭與口腔健康密切相關
在健康口腔領域,針對最受大眾關註的口臭,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常務副秘書長馬莉莉表示,口臭的原因是口腔衛生不良或者相關疾病的表現,建議一方面保持口腔健康,做到每天早晚刷牙,飯後漱口,使用牙線或者是牙間隙刷,做到全面口腔清潔;同時,一些口腔疾病,如牙齦發炎、出血,牙齒松動、脫落等等,這些牙周疾病,也是產生口臭的主要原因,建議每年至少洗一次牙,做好牙周潔治。
疼痛:長期忍痛會造成系統性傷害
中日友好醫院疼痛科主任樊碧發介紹,疼痛可以分成兩大類,急性疼痛是預警的系統,慢性疼痛則是「壞痛」,是一種疾病。慢性疼痛是指持續1-3個月以上的疼痛,會對人體免疫、神經、消化等系統造成傷害。隨著長時間疼痛的刺激,人的神經等系統會發生功能和形態改變,使疼痛慢性化,難以徹底治愈。由於每個人對疼痛承受力不同,疼痛發生時,即使癥狀不嚴重也不要盲目忍痛,應盡早幹預、積極管理。
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發現、及時幹預
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認知障礙性疾病科主任張巍提醒,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神經元會出現進行性變性損傷,如果能夠及時在神經元處於亞健康狀態時進行治療,極有可能達到延緩甚至逆轉病程的結果。近年有研究發現,靶向腦腸軸的治療表現出延緩和逆轉病程的潛力。他表示,早篩查、早診斷、早幹預十分重要,只有如此才可能實作終止甚至逆轉病程。
睡眠:睡眠質素比睡眠時長更重要
睡眠在健康關註度中排在第四位,是備受關註的健康話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睡眠醫學科主任韓芳表示,睡得好是指睡過以後能精力恢復,第二天能全神貫註投入工作和生活,其中有睡眠夠長、質素夠好、睡眠有規律三個重要維度。要警惕睡不著、睡不醒、睡不好等睡眠問題。針對網友關註的「碎片化睡眠」問題,韓芳表示,碎片化睡眠會影響深睡眠,長時間的碎片化睡眠是「慢性殺手」,睡眠質素比睡眠時長更重要。
澎湃新聞記者 張依琳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