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南寧多家月子中心宣稱有專家坐診,大多竟無醫療資質|關註月子中心

2025-01-01女人

沒有醫療資質,卻宣稱「醫養結合」、有醫生護航坐鎮;利用產婦焦慮心理,推銷高價產康專案;從業人員素質良莠不齊,連業內人士都吐槽……連日來,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走訪南寧市多家月子中心後,發現存在不少亂象。

0 1

為了吸引客戶 稱有專家坐診

「廣西醫大月子中心」,僅聽名字,很多人都以為是公立醫院開辦的月子中心,但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南寧市沒有一家公立醫院開辦有月子中心,僅有一兩家私立醫院開辦有,其他月子中心並無醫療資質。此外,為了吸引客戶,很多月子中心都宣稱有醫生護航坐鎮,打「醫」字擦邊球。

▲廣西醫大月子中心並非公立醫院所辦。

在廣西醫大月子中心大廳裏,一側墻壁上貼著的「專家團隊展示」非常醒目,團隊成員包括原廣西醫科大一附院產科主任護師、護士長、營養科副主任,以及廣西醫科大一附院新生兒科主任、產科主任等。該展示欄的右下角用很小的字型備註:「廣西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主任專家組成的產科、新生兒科、中醫科、營養科專家團隊為醫大月子中心母嬰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廣西醫大月子中心在大廳的宣傳欄中,宣稱有醫療專家團隊坐診。

「這些專家是每天在月子中心上班嗎?算是坐診嗎?」記者詢問該月子中心工作人員。工作人員答復,有兩名專家是退休後返聘常駐月子中心的,其他專家不時來巡查。對於是否算坐診,該工作人員未正面回答。

在金搖籃悅子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平時有醫生常駐。但當記者詢問醫生是否能看病時,工作人員表示具體就診還是需要去醫院。工作人員還介紹,該月子中心有從廣西知名醫院返聘的醫生來查房,如果產婦「需要咨詢」,他們會提前通知。

陳女士在2022年時曾入住一家月子中心,她介紹,當時工作人員表示,會有「自治區人民醫院的醫生來坐診」。但她入住後,發現這項服務沒啥用,因為醫生每次都只會問兩句話:「現在什麽情況」「恢復得怎麽樣」。此外,她入住時還曾有中醫來給她診脈,說她「臉色蒼白,並且陰虛」,開了300多元的中藥。據該店的公開資料顯示,其攜手一家中醫門診提供服務。

0 2

承諾裝網絡攝影機 入住半月沒影

記者調查得知,目前南寧僅有少部份中高端的月子中心租下整棟樓,許多月子中心選擇和酒店共享一棟樓,房間由酒店客房改造而成。

今年11月下旬,李女士入住了位於江南區五一路附近的詩安國際月子中心,並選擇了集中看護服務。記者看到,該月子中心和一家酒店在同一棟大樓,月子中心的房間占了2層。

▲和酒店共享同一棟樓的月子中心,布局也和酒店類似。

李女士說,今年6月簽約時,就知道該月子中心集中看護區域沒有網絡攝影機,但當時工作人員表示,等她入住時,24小時的全方位網絡攝影機就安裝好了,因此她沒在意。直到她入住半個月,網絡攝影機仍未裝好,想看寶寶只能讓人抱過來。工作人員則介紹,目前網絡攝影機未覆蓋集中看護的全部區域,其「監控位」有限,一般只能一邊住著一邊「等位」。

李女士還反映,入住後,她的寶寶出現了感冒咳嗽的癥狀,與其他有類似癥狀的寶寶一起被「隔離」了。但她並不清楚,被「隔離」的寶寶們是否由專人照顧。她擔心,這些寶寶如果不是專人照顧,其他健康寶寶有被看護傳染的風險。

▲有的月子中心和酒店分享同一棟樓。

劉女士入住某月子中心時也曾遭遇無奈。當時,她的寶寶在喝奶後吐奶,工作人員認為寶寶是牛奶蛋白過敏,強烈建議她換成深度水解奶粉。但特殊奶粉很難喝,寶寶每次喝都會哭鬧。出了月子後,劉女士又給寶寶喝了幾次普通奶粉,寶寶沒再吐,這也讓她懷疑護理員的說法是否專業。

0 3

利用產婦焦慮 推銷高價專案

除了對月子中心承諾的服務有質疑,不少產婦對月子中心的產康專案也有疑問。

記者走訪了解到,產康專案和產康儀器也是月子中心的重要賣點。實際上,在月子中心能做的產康專案醫院也都有,且醫院的價格更低。以盆底肌修復為例,月子中心的單次價格均價在200元左右,貴的超過300元;但在很多公立三甲醫院的產科,做一次盆底肌修復的價格一般不超過150元。

陳女士告訴記者,她在貝加美月子中心維景店月子中心做產康時,產康師很擅長制造焦慮。她購買的套餐中,產康專案只包催乳、藥浴、盆底肌修復等基礎專案。產康師知道後就不斷強調,坐月子期間是身材恢復黃金期中的黃金期,為了能恢復以前的好身材,一定要抓緊時間多做專案進行修復。例如,骨盆一定要抓緊時間修復,不修復的話,脂肪會堆積,褲子會穿不上。

陳女士說,事後她查閱公開的醫學資料顯示,應該在42天的產褥期結束後,經過醫生檢查再決定做產康專案。對大部份產婦來說,產後骨盆可以自己逐步恢復閉合,不需額外進行骨盆修復。

走訪中,很多產婦表示,哪怕知道在月子中心做產康有「坑」,但因生完孩子後身材走樣,本來就有一定的身材焦慮,很難抵擋這樣的話術。

0 4

有證卻不能勝任 素質良莠不齊

「雖然近年來月子中心生意紅火,月嫂行業的薪資也水漲船高,但部份從業人員的能力,還需要提高。」一名在南寧市開辦月子中心多年的業內人士稱,對目前該行業的從業者不是很看好。該業內人士表示,此前在招聘時,他們都會要求應聘者持有「月嫂證」,但等到上崗後,即便有證,很多人的實操能力都很差,有的甚至除了考試內容「一問三不知」,根本不敢讓她們去服務客戶。

據了解,育嬰員、保育員原本是水平評價類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目錄中的職業,其證件由人社部門統一頒發,是技能證。但2020年後,這兩個職業都結束了這份目錄,目前只有上崗證,母嬰護理師上崗證書、保育員上崗證書等,由具有技能鑒定資質的第三方鑒定機構進行鑒定和考核。這些證書一些是民政部門頒發的,婦聯也可以頒發。

還有業內人士坦言,月子中心負責集中看護的工作人員都要「兩班倒」,還要一個人照顧2個或更多小寶寶,工作強度不比月嫂低,但薪金低不少,人員流動性較大。

相關新聞:

女嬰突然夭折、男嬰右手骨折……月子中心意外頻發 | 關註月子中心
準入門檻低,無統一標準……月子中心存在監管盲區丨關註月子中心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特許,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