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長期「班味」是慢性疲勞,別讓身體陷入無盡疲憊的迷霧

2024-09-14女人
慢性疲勞
你是否曾感到,無論多麽充分的休息,那份深深的疲憊依舊如影隨形?你是否在日復一日的掙紮中,漸漸失去了往日的活力與熱情?如果這是你的寫照,那麽你可能正在經歷一種名為「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健康挑戰。
NO.1
慢性疲勞症候群:身體的抗議
慢性疲勞症候群:身體的無聲抗議想象一下,你的身體就像一輛精心調校的賽車,但不知從何時起,它的引擎開始發出異樣的轟鳴,速度不再迅猛,甚至在平坦的道路上也會顛簸不前。
慢性疲勞症候群就是這樣一種狀態,它讓你的身體仿佛陷入了迷霧,每一步都沈重而艱難。
NO.2
癥狀之網:不僅僅是疲勞
疲勞,這是最顯著的癥狀,但它遠非全部。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患者還可能遭遇一系列其他困擾:頻繁的頭痛、肌肉與關節的隱痛、記憶力減退、註意力不集中,甚至是輕微的體力活動也能引發過度的疲勞。這些癥狀交織成網,讓患者的日常生活變得舉步維艱。
NO.3
匹茲堡疲勞量表:量化疲勞感
為了幫助醫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評估疲勞的程度,匹茲堡疲勞量表(Pittsburgh Fatigue Scale, PFS)應運而生。
這份量表經過精心設計,能夠量化個體的疲勞感,特別是在無法透過客觀手段直接測量疲勞的情況下。PFS不僅關註身體疲勞,還包括心理疲勞的評估,使得疲勞的全面性得到了體現。
NO.4
尋找出路:綜合治療的力量
面對慢性疲勞症候群,單一的治療方法往往難以奏效。綜合性的治療策略,包括生活方式的調整、心理健康的關照、適度的運動以及必要的藥物治療,才是打破疲勞迷霧的關鍵。
NO.5
一份疲勞人群的「自救指南」
(1)久坐
若每天連續坐 6 個小時,兩周後肌肉就會開始萎縮、血液迴圈變慢。
對策:每坐 45 分鐘,站起來活動 15 分鐘或者練習蹲起。
(2)睡眠障礙
表現為躺在床上 30 分鐘內無法入睡、不能維持正常睡眠周期、夜醒次數過多、比平時提前1小時醒且無法再入睡等。
對策:適當增加運動量後,仍無法解決睡眠障礙,要及時到正規醫院接受情緒調理和藥物治療。
(3)營養缺乏
鐵元素攝入不足會導致缺鐵性貧血,大腦因缺氧導致疲倦;缺鈣易產生疲憊、煩躁;缺維生素C還會引起健忘、工作能力下降等。
對策:成人每天應攝入 300~500 克蔬菜和 200~350 克新鮮水果,保證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多樣和充足。
(4)焦慮抑郁
焦慮能啟用交感神經系統,使身體處於興奮狀態,不利於睡眠。睡眠不足反過來又會產生疲憊感。
對策:容易焦慮的人平時少喝含咖啡因的飲品,透過適當運動緩解疲憊感。
(5)甲功異常
甲亢患者分泌過多甲狀腺激素,通常易激動煩躁、失眠心悸、乏力等;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也可能導致疲乏。
對策:甲功異常引起的疲倦無法透過休息改善,需要針對性治療才會好轉。
NO.6
行動起來:傾聽身體的呼喚
如果你或你身邊的人正遭受慢性疲勞的困擾,請不要猶豫,及時尋求專業的醫療幫助。記住,你的身體是最誠實的夥伴,它在用這種方式向你發出求救的訊號。
在這場與慢性疲勞的較量中,你不是孤軍奮戰。現代醫學、心理學以及生活方式的全方位支持,將是你走出迷霧、重拾活力的堅實後盾。讓我們一起,傾聽身體的呼喚,向著更健康、更有活力的未來邁進。
轉自 | 人民網科普
來源:哈密零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