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女人

為啥頸動脈斑塊問題越來越多?醫生:掌握3個方法,或可縮小斑塊

2024-07-19女人

導語:關於頸動脈斑塊的愈合,這是一個涉及復雜病理生理過程的重要話題。早前,【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就釋出了相關報告,為我們揭示了頸動脈斑塊的本質和潛在風險。

頸動脈斑塊主要由大量的細胞外脂質顆粒、泡沫細胞和碎片集合而成,這些物質最終沈積在動脈壁內膜內,形成脂質或壞死核心。這個核心外部被一層稱為纖維帽的結構所覆蓋,它起到了保護斑塊穩定性的作用。

然而,一旦纖維帽發生裂開,斑塊就可能破裂,進而引發血栓。這種斑塊破裂和表面糜爛是導致血栓形成的常見原因。

值得註意的是,很多人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只有大斑塊才需要關註,而小斑塊則不足為慮。但實際上,斑塊的危險之處並不在於其大小,而在於其穩定性。那些不穩定的軟斑塊,由於其結構脆弱,更容易破裂,從而成為血栓的頭號兇手。

一旦這些血栓堵塞了動脈血管,導致血流受阻,全身供血系統就會受到波及,器官組織無法獲得必需的血液和氧氣,最終導致壞死。

中國一項針對性研究發現,參與者中超過90%的人都至少觀察到一個血管區域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而高達82.8%的人甚至出現了多血管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這一數據令人震驚,也提醒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頸動脈斑塊的預防和治療。

那麽,出現頸動脈斑塊後,我們應該如何緩解和應對呢?

發現頸動脈斑塊,就一定會腦梗嗎?

當我們在體檢或醫療檢查中被告知存在頸動脈斑塊時,不少人會感到恐慌,甚至有人斷言這是腦梗的先兆,仿佛預示著不久的將來就會遭遇腦梗死這一嚴重的健康問題。然而,這種擔憂是否真的有充分的依據呢?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點:並非所有頸動脈斑塊都會導致腦梗死。頸動脈斑塊,也稱為頸動脈粥樣斑塊,是動脈硬化的一種表現,它是由於血管壁上的脂肪、膽固醇和其他物質逐漸積累形成的。這種斑塊的存在確實增加了腦梗死的風險,但並非必然會導致腦梗。

那麽,哪些類別的斑塊更容易導致腦梗死呢?

1、容易破潰的斑塊,如混合斑、軟斑、潰瘍性斑塊等。這類斑塊的結構不穩定,其表面容易因各種原因(如高血壓、情緒波動等)而發生破潰。一旦破潰,斑塊內的物質就會進入血液迴圈,形成血栓,這些血栓可能隨血流到達腦部,堵塞腦血管,從而引發腦梗死。

2、生長迅速的頸動脈斑塊。這類斑塊在短時間內(如半年或一年)內就能導致頸動脈狹窄率超過50%,這意味著大腦的供血受到了嚴重的限制。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斑塊本身沒有破潰,但由於大腦缺血缺氧,也容易誘發腦梗死。

因此,雖然頸動脈斑塊增加了腦梗死的風險,但並不意味著所有存在斑塊的人都會發生腦梗。關鍵在於斑塊的性質、穩定性以及生長速度。

為啥頸動脈斑塊問題越來越多?

頸動脈斑塊在成年人中已經成為一個日益普遍的健康問題。根據2020年的一項調查數據研究顯示,中國4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頸動脈斑塊問題的比例高達40%以上。

更令人震驚的是,據估算,中國大約有2億左右的人正面臨著頸動脈斑塊的問題。那麽,為何頸動脈斑塊問題越來越普遍呢?這主要與以下幾個因素息息相關:

年齡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各個器官和系統都會經歷一系列的自然老化過程,其中血管系統也不例外。血管作為輸送血液和營養的重要通道,其功能的逐漸減弱是不可避免的。在這種自然老化的背景下,大部份人的頸動脈都會出現斑塊,這既是一種生理現象,也是身體機能逐漸衰退的體現。

在中國,隨著年齡的增長,頸動脈斑塊的檢出率也逐漸上升。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40歲以上的人群中,頸動脈斑塊的檢出率已經超過40%。這意味著,在中年人群中,有相當一部份人已經開始面臨頸動脈斑塊的問題。

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一比例繼續上升。在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頸動脈斑塊的檢出率更是接近80%,顯示出頸動脈斑塊在中老年人群中的普遍性。至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他們中幾乎沒有人能夠完全避免頸動脈斑塊的出現,這進一步凸顯了年齡與頸動脈斑塊之間的緊密聯系。

抽煙

香煙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這兩種有害成分在吸煙過程中被人體攝入,對動脈內壁造成了顯著的損傷。這種損傷是一個復雜的病理過程,它涉及到動脈壁細胞的功能障礙和結構的改變。

尼古丁作為香煙中的主要成癮物質,它進入人體後會直接刺激動脈壁細胞,導致細胞功能異常。這種異常可能導致動脈內壁的平滑肌細胞過度增殖,形成所謂的「內膜增生」。同時,尼古丁還會幹擾動脈壁細胞的正常代謝,使得動脈內壁的彈性降低,變得更加僵硬。

另一方面,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有毒氣體,它透過與血紅蛋白結合,降低血液的攜氧能力。這意味著,吸煙者的動脈血液中的氧氣含量會降低,而缺氧的環境會進一步加劇動脈內壁的損傷。

此外,一氧化碳還會促進血管炎癥反應,加劇動脈壁的炎癥程度,最終形成頸動脈斑塊。

飲食結構

高脂、高鹽、高糖的飲食結構對身體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視,其中最為顯著的影響之一便是增加了頸動脈斑塊的風險。這種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在現代社會中愈發普遍,成為了許多人面臨的心血管健康隱患。

比如,高脂飲食會導致血液中脂肪含量升高,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水平增加。這些多余的脂肪會在血管壁上沈積,逐漸積累形成斑塊。

這些斑塊不僅會影響血管的彈性,還會阻塞血管,導致血液流通不暢。在頸動脈中,這些斑塊會限制大腦的血液供應,增加中風和認知功能下降的風險。

缺乏運動

當我們談論身體代謝時,我們實際上是指身體將食物轉化為能量的過程。這個過程涉及多個器官和系統的協同工作,包括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以及心血管系統等。運動,特別是有氧運動,能夠顯著提高這些系統的效率,使身體更加高效地利用食物中的能量。

然而,如果長時間缺乏運動,身體的代謝能力會逐漸下降。這意味著身體無法有效地將食物中的能量轉化為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而是將它們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在體內。這不僅會導致體重增加,還會使血液中的脂質含量升高,包括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等。

這些升高的脂質水平是頸動脈斑塊形成的關鍵因素之一。當血液中的脂質含量過高時,它們會在動脈壁上沈積,逐漸形成斑塊。

這些斑塊會占據血管的空間,導致血管狹窄,從而影響血液的正常流動。如果斑塊破裂或脫落,還會形成血栓,進一步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醫療檢測技術的提高

隨著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在醫學影像和檢測領域的巨大進步,頸動脈斑塊的檢出率得到了顯著提高。這一變化使得越來越多的患者能夠及早被診斷出頸動脈斑塊,為他們的健康管理和治療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高分辨率的醫學影像技術,如超聲、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為頸動脈斑塊的檢測提供了更為精確和可靠的手段。

這些技術能夠清晰地顯示頸動脈的結構和血流情況,幫助醫生準確判斷是否存在斑塊及其位置和大小。與傳統的檢測方法相比,這些新技術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大大提高了頸動脈斑塊的檢出率。

另外,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註自己的心血管健康。他們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健康檢查和健康管理中來,這使得頸動脈斑塊的檢出率進一步提高。一些患者可能會因為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而主動要求進行頸動脈斑塊的檢測,以便及早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並采取相應的措施。

頸動脈斑塊怎麽查?判斷斑塊類別很重要!

頸動脈斑塊是心血管疾病中一個重要的風險因素,因此對其進行篩查和評估顯得尤為重要。在中國,腦卒中患者中缺血性卒中的比例高達80%,其中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引起的頸動脈狹窄相關的病例占25%~30%。因此,早期進行頸動脈斑塊的篩查對於預防腦梗具有重大意義。

目前,頸動脈斑塊的篩查主要透過多種檢查手段進行,包括血管造影、經顱都卜勒、磁共振、CTA等。其中,頸動脈超聲檢查因其無創、便捷和經濟實惠的特點,成為早期篩查的首選方法。頸動脈超聲檢查不僅能夠幫助醫生判斷血管狹窄或閉塞的部位,更重要的是,它還能提供關於斑塊穩定性的資訊。

確定斑塊的穩定性對於評估腦梗死風險至關重要。不穩定斑塊更容易脫落或破裂,形成血栓,從而堵塞血管,引發腦梗死。那麽,如何判斷斑塊的穩定性呢?

1、可以觀察斑塊發生的位置

頸動脈在顱內呈Y型分叉,由於分叉處血流速度更快,血管壁承受的壓力也更大,因此這裏的斑塊往往更可能是不穩定的。相對而言,分叉以外的部位形成的斑塊則較為穩定。

2、透過頸動脈彩超回聲可以判斷斑塊的穩定性

強回聲的斑塊通常表示其結構較為緊密,纖維帽較厚,因此穩定性較好,脫落和破裂的風險較小。而低回聲的斑塊則表明其結構較為松散,纖維帽較薄,可能含有較多的炎癥細胞和脂質核心,因此更可能是不穩定的。

3、根據斑塊的類別來判斷其穩定性

一般來說,纖維帽較厚、脂質核心較小的硬斑屬於穩定性斑塊;而纖維帽較薄、炎癥細胞多、脂質核心大的軟斑、潰瘍性斑塊或混合性斑塊則更可能是不穩定的。

總之,頸動脈斑塊的篩查和評估對於預防腦梗具有重要意義。透過頸動脈超聲檢查等手段,我們可以及早發現斑塊並判斷其穩定性,從而采取相應的幹預措施,降低腦梗死的風險。

醫生:掌握3個方法,或可縮小斑塊

生活方式調整

改善飲食習慣,減少高油、高糖、高鹽食物的攝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類等健康食物的攝入。同時,加強體育鍛煉,保持適當的體重,戒煙限酒,保證充足的睡眠,這些都有助於降低心血管風險因素,從而減緩頸動脈斑塊的進展。

藥物治療

對於已經存在頸動脈斑塊的患者,醫生可能會根據病情開具一些藥物進行治療。例如,他汀類藥物可以降低血脂,穩定斑塊;抗血小板藥物可以預防斑塊破裂導致的血栓形成等。但需要註意的是,藥物治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切勿自行濫用藥物。

手術治療

對於一些嚴重的頸動脈斑塊患者,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例如,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可以切除增厚的頸動脈內膜及硬化斑塊,恢復頸動脈血流;頸動脈支架植入術則可以在頸動脈血管腔內建入一個網狀金屬支架,將狹窄的血管撐開,恢復血流。但手術治療同樣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患者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頸動脈斑塊都需要治療嗎?

①對於存在頸動脈斑塊但尚未出現缺血性腦卒中癥狀的患者,首先應當關註並控制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戒煙限酒。這些不良習慣往往會加劇斑塊的形成和發展。此外,如果患者的高血壓、糖尿病或血脂異常等疾病與斑塊形成有關,那麽控制這些病情也能有助於縮小或消除斑塊。醫生通常會建議患者透過調整飲食、增加運動、藥物治療等方式來控制這些基礎疾病。

②對於斑塊不穩定或頸動脈狹窄超過50%的患者,降脂藥物治療是無條件的必要措施。不穩定的斑塊更容易破裂,導致血栓形成和腦卒中。而頸動脈狹窄超過50%時,會明顯影響大腦的血液供應,增加缺血性腦卒中的風險。因此,這類患者必須接受降脂藥物治療,以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穩定斑塊並減緩其進展。

③當患者存在頸動脈斑塊且動脈狹窄在50%以下,同時沒有明顯的缺血性腦卒中癥狀,且血脂水平也在可控範圍內時,治療決策就需要更加謹慎。醫生需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年齡、性別、家族史、其他心血管風險因素等因素,以及藥物治療的潛在效益和風險。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更全面的檢查和評估,以確定最佳的治療方案。

出現頸動脈斑塊,一旦用藥是不是就不能停了?

我們要明白頸動脈斑塊的形成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因此,治療頸動脈斑塊也並非一蹴而就,需要長期的、持續的治療和管理。在這個過程中,藥物治療是其中一項重要的手段。

然而,藥物治療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治療效果以及身體狀況等因素,不斷調整治療方案。當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斑塊穩定,且沒有新的癥狀出現時,醫生可能會考慮減少藥物的劑量或者停藥。

但請註意,這並不意味著患者可以自行停藥。任何關於藥物的調整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因為擅自停藥可能會導致病情反彈,甚至引發更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