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6歲開始練球的乒乓球愛好者,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羽毛球的運動強度大。
第一,看場地就知道了,羽毛球的標準場地大小,大家心中都有概念, 雖然乒乓球的場地大小不局限於球台,高水平選手中遠台對拉、削球等移動範圍也不小,但是跟羽毛球比起來,還是太小了。而且羽毛球初學者都很容易滿場跑動(亦或是說被調動得滿場跑動也是對手戰術的一種), 而乒乓球除了較高水平的愛好者(註意,是愛好者)外,幾乎沒有人會主動打到遠台。
第二,單論高回合的比賽頻率來看,羽毛球是完勝的 。乒乓球運動,哪怕是頂級水平,打出高拍數的回合占比並不會太高 ,早年職業運動員也強調「前三板」 ,所以回合基本在個位數之內都能解決,羽毛球則不然,高拍數回合的概率很多,這跟乒乓球運動最獨特的旋轉技術(藝術)是分不開的。
第三,乒乓球,但就體力而言,其實更多的是精力的支出。 這裏我不是否定乒乓球作為一項運動的內容,這與乒乓球本身的材質有極大關系。無論是從前的賽璐璐球,到現在的塑膠球, 雖然改革一直在想辦法削弱乒乓球的旋轉特質,但玩不懂旋轉,乒乓球就沒法取得好成績,是所有愛好者繞不開的話題。
球速方面來說,要知道乒乓球本身球速較羽毛球來說,其實並不會弱太多 (早年38mm時賽場轉播連球都看不到),在內容不同的膠皮、打法加持下,你必須集中精力觀察對手動作以判斷來球的旋轉,一個對策不準,伴隨而來的就是失誤,容錯率並不高。
發球方面來說,單單就發球而言,高水平的愛好者(註意,是愛好者)都能以幾乎同樣的動作發出旋轉性質完全不同的球,一個觀察不謹慎,回球就能直接送分,所以哪怕是高水平的比賽,我們也經常能看到吃發球的情況。
其次是對攻過程中,球也不是直來直往,往往球從對面過來看上去是直線,你碰到之後才發現是強烈的上旋,或是強烈的側旋,一碰球就飛了。如果對面是削球選手,變化會更加強烈,同樣的動作能削出轉與不轉的球,甚至在回球的過程中還能透過倒板(反轉球拍的正反面)來變化球的性質。這都決定了乒乓球比賽中 ,你要保持高度的精神集中,整場比賽下來,疲憊的程度不會輸給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