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P和FMVP哪個含金量更高,如果這個話題出現在籃球作者們的內部討論,那麽它就不是個問題,大家笑而不語的用眼神都能達成一致——因為道理很清晰,沒什麽懸念,就是個表達方式的事。
但最近這個話題火了,或者說,這個一直很火的話題,最近又被拿出來熱烈的討論一番。沒辦法,沒比賽看嘛,大家總得聊點東西,歷史地位是每年球迷在休假期的保留話題,而牽扯上歷史地位時,又不得不談MVP和FMVP,於是一波撕逼在所難免,老師們滔滔不絕,吃瓜群眾也看得津津有味,各有主張也各有支持,比如, 支持FMVP一派認為,競技體育只會記住最終的勝利者,FMVP代表了一路過關斬將的終極贏家,當然比僅僅涵蓋82場常規賽的MVP更有說服力。
這話說得對嗎?
這是一句省略了多種預設的結論,這些預設包括:
FMVP僅有韋斯一次頒給輸家的個例,所以預設FMVP包含了總冠軍;
預設獲得FMVP的球員是冠軍球隊的帶隊核心;
同時預設獲得MVP的球員沒有獲得總冠軍。
這三個預設條件配齊了,OK,這句話可能有一定道理,我也相信持這種主張的一派,預設了這三條預設。
但咱們比較兩個事物,要是想少點爭議,就得把預設的預設講清楚, 因為不交代背景條件談觀點,往往就是沖突出現的根本 ——持反對觀點的一派,把預設的條件設定為伊戈達拉、比立斯、東尼-帕克時,大家就聊不到一塊了,因為這些在你預設之外的情況是真實存在的。
要談MVP和FMVP,最好先談這兩個獎本身。涵蓋了82場常規賽的MVP,當然比只涵蓋最多7場系列賽的FMVP,更能穩定的定義球員的表現和水平,而FMVP的基本內含,不過說明了你打了一輪優秀的系列賽。至於對終極勝利者的嘉獎和肯定,那來自通常跟這個獎一塊出現的總冠軍戒指,對大當家身份的認同,則來自建隊核心地位、足夠的數據支持和符合大當家身份的球場表現。FMVP本身的內含範圍只有一輪系列賽,賦予這個獎項魔力的元素,是那些通常同時存在的高附加值外延。
所以,沖突的根本在於:
支持MVP大於FMVP的一派認為,FMVP、總冠軍贏家、當家核心帶隊身份是分開的,這個獎僅代表其內含而不包括其外延;
支持FMVP的一派則認為,FMVP預設等於內含+外延全部,是個一攬子的榮譽。
那要怎麽聊呢?
我更喜歡拆分得具體的觀點,也就是談FMVP時並不預設包括總冠軍戒指和當家核心帶隊身份。 我們假設,總冠軍值3分,大當家身份值3分,那麽FMVP這個獎本身可能只有1分——我只是做個比方,這個分數不見得準確,也不太可能得出非常準確的評分——但因為大部份FMVP得主同時還有總冠軍戒指和大當家身份,所以他一次拿了7分,但這不等於FMVP值7分。
拆分的比較方式,也可以把伊戈達拉這樣的特例完全排除,同時也不影響那些含金量足夠的FMVP得主的偉大,你只需要在描述這件事的時候,多加一段話即可。比方說,李安納2019年獲得了總冠軍戒指和FMVP獎杯,他一路打出了偉大的季後賽表現,是那支速龍隊無可爭議的絕對當家核心——這樣的描述,不容易被誤解,比「李安納是FMVP,所以他牛逼」這樣的描述,少了很多被人抓漏洞、抖機靈的機會,因為如果你不做拆分,別人反手就可以投擲一個伊戈達拉。
當然了,大家都知道,MVP和FMVP的爭論,最終要解決的還是幾個焦點球星的歷史地位問題。
有關歷史地位,各種流氓邏輯就層出不窮了,比如5>3這種只談數碼,不談單位名稱差異的觀點,比如沒有FMVP不算大當家奪冠的觀點等等。 所有這些爭議,跟MVP與FMVP的爭議有一樣的源頭,就是大家不做拆分,把很具體的情況模糊化——通常有利於自己支持的球星——然後用各種偷換概念的方式各聊各的,這樣當然永遠沒有結論。
那麽,歷史地位問題到底要如何解決?
這可不簡單,沒有一個非常具體的指標讓我們知道,MVP、FMVP、總冠軍戒指、最佳陣容、歷史數據累積,甚至得分王這些沒有明確獎項的頭銜,在評價歷史地位時,各自占多大的權重,這很難確量化並得到公認,何況具體每個總冠軍戒指的含金量可能又不同,不同歷史時期獎項的含金量也不同——3和3誰大,3和5誰大,3和7誰大,幾歲的小孩都能明白,這種比較只有抖機靈都價值, 真正的難點都在單位名稱換算的統一上,而這不是你在SHH開一個貼子就能撕得明白的事情。
歷史地位可以談,但非常難,需要充分的知識積累、邏輯分析能力和文字能力,我甚至認為,跨歷史階段去比較球員地位,對NBA的作者們來說,可能是個終極問題。事實上,如果你沒有經歷過球星所屬時代,沒有在當時賽季的氣氛下看過他們打球,不充分了解當時的聯盟背景和輿論環境,想靠數據和錄像還原都是很困難的,更不用說跨時代去統一榮譽和數據的單位名稱了。
但這個問題談好了也會很精彩。在這方面,比爾-西蒙斯是業界最為推崇的作者,他著有的【籃史通鑒】上下冊,合計接近800頁,把NBA全歷史時期的球星地位做了精彩的分析和論述,依據可不只是計算幾個冷冰冰的大榮譽數量那麽簡單,對球星生涯的重要時刻,個性習慣,甚至心路歷程都有全面又有趣的介紹,讓你對球星有了更加立體的認知後,再去判斷他所處的位置。當然,比爾-西蒙斯本質上還是以趣味性取勝,方法的科學性,認知的主觀性都有爭議,作為一個經常被打臉毒舌預言家,重要的也根本不是他的結論——歷史地位排名本身就是最有爭議的話題,既然有爭議,就去把有爭議的話題聊得豐富而有趣,這也能為我們無聊的「被動」休假期提供一些有意義的籃球元素。
你可能要說了:「靜靜,我不過是想在SHH抖個機靈,犯不上去啃一本700多頁的書吧,有關歷史地位,難道就沒有簡單的撕逼手段嗎?」
還是有的——各聊各的就好了。
你是認真的???
是的,我是認真的,因為NBA很「壞」,他們設定的獎項,就是很容易造成爭議的。MVP只管常規賽,FMVP只管總決賽,都沒法覆蓋賽季的全部內容,聯盟甚至都不願設定一個季後賽MVP,來解決FMVP只管一個系列賽的偶然性。但如果真的有季後賽MVP這個獎,常規賽MVP的分量就會大大縮水,那麽不可避免的趨勢就是,兩個獎項合並,最後只評一個完整賽季的MVP——這樣不好嗎?
如果真的有一個這樣的獎,那就等於是官方的賽季第一人評定了,相應的,我們也就有了一份每個賽季的MVP榜單排名,這就等於在當時賽季環境下,對球星的最終評分,那麽歷史地位排名的問題,就簡化了太多。
但這樣的話,媒體可就不開心了,輿論少了一個重要的熱度話題——因為真正的「硬貨」擺在那裏,爭議變小,不好撕了。
所以啊,既然這玩意就是用來爭議的,那就隨便聊吧,也沒什麽大不了的。畢竟隔著螢幕也打不著人,大家就盡情吹自己喜歡的球星厲害,別人又能把你怎麽樣呢?
何況,這種內容,也很容易水一篇文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