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隔壁日本球員履歷的時候,我常常會看到XX很小的時候就和哥哥一起踢球。
比如出身於神奈川縣的三笘薰,由哥哥帶著,幼稚園就開始踢足球,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正式接受足球訓練,而後進入川崎前鋒的青訓營。
這一條路,
絕大多數中國球員就無法借鑒。
在談及中國足球問題的時候,總有人會在我的評論區反問道:
或者:
這些問題解釋起來很抽象,
卻是中國足球無法發展起來的根本原因:
我們到底把足球當成什麽 ?
從現代足球的發展理念上來說,足球作為教育的一部份,對孩子的成長有一定的幫助——這個理論不僅僅適用於足球,也適用於絕大部份的體育運動。
足球教育,或者說體育教育作為教育的一部份,其作用 不僅僅是培養運動員,更是培養他們的人格。人才發展是人的發展,而不僅僅是成績的發展 。
中國體育制度最大的問題,在於將運動員抽象成了一個個爭金奪銀的工具,而非以運動員為職業的正常的人。
所以,基於此理念的奧運金牌戰略深入人心;
對於體育生或者運動員的汙名不絕於耳。
要想提高中國足球青訓水平,其首要任務在於把足球運動員當作一個正常的人來培養——足球運動員是一份正常的職業,而非僅僅是讓我們「贏面子」或者「丟面子」的工具人。
在此基礎上,我們再來聊:
這些實操層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