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既然職業球員和校隊球員實力差距懸殊,那麽日本校園足球是怎麽做到為日本國家隊培養出人才的?

2021-01-07體育

首先,嚴格來說只有簽下職業合約之後才叫職業球員,哪怕是職業俱樂部青訓營梯隊的小球員們也是不能叫職業球員的。這並不是我在咬文嚼字,而是正因為他們並不是職業球員,所以流動相對自由,導致從生源角度來說,日本校園足球和職業俱樂部梯隊之間的差距比很多國家要小得多。

在日本,青訓或者說青少年足球執行的是「雙軌制」。

什麽叫雙軌制呢?簡單來說,就是 俱樂部青訓是一條路,校園足球是另一條路。而且並不是說你只能選一條路走到底,孩子們可以在這兩條道路裏交叉前行。 這兩條不是平行線,而是緊密的交雜在一起。

舉例來說,剛剛結束的第99屆高中全國大賽(選手權),奪冠的山梨學院門將兼隊長熊倉匠和亞軍青森山田前鋒、賽事金靴安齋颯馬是之前在FC東京U15梯隊的隊友。前幾年因為日式葡語提問C羅、C羅讓記者不要笑而上熱搜的巖岡遼太,這次也是冠軍山梨學院25人大名單之一,他之前也是FC多摩的青訓球員。

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在全國大賽裏風生水起的很多高中球員,其實之前都有俱樂部青訓經歷,從J聯賽職業俱樂部到當地半職業業余俱樂部都有。所以,起步階段其實差距並不大。

而且這些就讀普通學校的球員並不一定都是俱樂部青訓的淘汰者。比如現在在西甲踢球的武藤嘉紀,小學4年級時就加入了FC東京的青訓營,並一直順利升級到了U18青年隊。與此同時,家境殷實的他還以相當高的偏差值考入了慶應義塾高校,而這裏直升著名的慶應義塾大學的推薦率高達50%。於是,武藤嘉紀選擇了結束俱樂部青年隊,就讀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院,並代表母校參加大學生聯賽。

大三時,仍然對武藤嘉紀念念不忘的FC東京重新與他簽訂了職業合約,並將其列為可以一邊上學一邊為職業隊踢球的特別指定選手(每隊僅2個名額)。於是,他在為FC東京征戰J聯賽的同時,順利從這所名牌大學畢業。

你看,理論上武藤嘉紀當年上高中和大學也不過是個校隊球員,但這履歷和實力……會比任何一直走在職業青訓路的人差嗎?

其次,職業和業余的差距也不是一開始就存在的,而是在經年累月的訓練和比賽裏慢慢拉大的。10歲踢野球的孩子和同齡青訓小球員的普遍差距,肯定要比30歲業余足球愛好者和職業球員的差距小得多。(所以你看到處都是街頭神童的影片,尤其巴西)

更重要的是, 如果校隊球員和俱樂部青訓球員擁有非常接近的訓練時長、軟硬件設施、教練指導和比賽質素,這個差距的積累還會那麽大嗎? 日本有些中學數年來有意打造足球名校,再加上本身就有濃厚的部活(社團)文化,請來前J聯賽職業球員甚至巴西教練來指導,有門將教練體能教練和隊醫,足球部成員100多人內部就可以組成七八個隊,每天下午放學都有訓練,每個周末都有同水平之間的比賽,還有高元宮杯等各種和職業俱樂部青訓隊切磋的機會,那還會有多少差距呢?

比如前面提到的今年全國大賽亞軍青森山田,就是這樣的一所足球名校。他們近5年4次打進全國大賽的決賽,也走出了因為真野惠裏菜和我結仇的柴崎嶽等知名球員。而出生在青森縣的柴崎嶽,雖然沒經過職業俱樂部青訓,卻從初一開始就在青森山田這樣的足球名校得到了與俱樂部同等的成長條件,才會以高二學生身份踢完自己的第88屆全國大賽,就得到了鹿島鹿角的內定(預訂在高中畢業後直接簽約)。

第二年的第89屆全國大賽,賽前組委會讓小島秀仁、柴崎嶽和宮市亮共同參與了宣傳釋出會,而這三名高中球員當時都已經拿到了J聯賽俱樂部的內定。

這就是我說的雙軌制。兩條路不是平行線,而是螺旋前進。可以從校園走到職業,也可以從職業青訓回歸校園讀書求學。

日本校園足球能培養出那麽多國腳和職業球員,就是因為無論從生源還是培養角度,都和俱樂部青訓差距並沒有其他國家那麽大。當然, 這種情況基本上只局限於足球名校 ,他們本身可以說已經有點像是「藏在校園裏的職業化」。

更多參與校園足球的中學和小球員們只是在追逐夕陽下奔跑的青春,和職業俱樂部差距還是很大。但他們共同組成了年輕人熱愛足球的土壤和基本盤,帶來了更多熱愛足球的孩子、社會對足球的關註和足球人的工作崗位。

想要更多了解關於日本校園足球的內容,歡迎點開下面兩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