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要說的話...
是不是足球專業人士跟能不能當足協主席完全是兩碼事。
現任的英格蘭足協主席黛比·曉域最早時候連大學都沒念過,是透過瑪莎百貨的管培生計劃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的,在2021年得到由獨立非執行董事凱特·汀斯利所領導的七人遴選小組的一致認可之前,除了是利物浦的鐵桿球迷之外,她的職業生涯跟足球一點關系都沒;
德國足協主席貝恩德·紐恩多夫,大學時候學的是現代史、政治學和社會學,畢業後做的是美聯社的記者,然後又去【中德意誌報】擔任了副主編。一直到大概2012年他擔任北萊茵-西法倫國務秘書時,才和體育產生了一丟丟的聯系;
現任意大利足協主席格拉維納,是一名建築公司的創始人、銀行高管和大學教授。直到2005年Lega Pro請他去當主席,他的職業生涯才轉向到足球去;
歐足聯主席亞歷山大·切費林,在當律師的生涯中才開始對幫足球運動員、足球俱樂部打官司產生了興趣,進而轉戰斯洛文尼亞的一個五人制足球俱樂部,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進入足壇之前,除了作為瑞士納沙泰爾大學國際體育研究中心擔任秘書長向體育官員們教授法律課程之外,跟足球的交集應該是大學期間作為校隊前鋒進過兩個球。
不光是中國足協,
大多數足協都無所謂足協主席是不是足球專業人士。
因為,
會踢球,不代表懂足球如何發展,也不代表會管理一個機構,更不代表會賺錢。
所有的足協高管,基本上都有法律或者商業背景。
因為涉及到足球發展的就一點:
如何在法律的框架內推廣足球運動,然後賺到更多錢——這甚至都無所謂你懂不懂什麽叫「越位」,只關乎最底層的商業或者社會運作邏輯。
在中國,
最懂這套邏輯的顯然也不是足球運動員,而是在體制內摸爬滾打過的官員——哪怕是看起來沒有體育背景的陳戌源,人家也是國企一路爬上來的。
只不過,
在考核裏,足球的推廣沒有「沖入亞洲,走向世界」重要,
這是KPI的設定問題,不是足協主席是不是「足球專業人士」的問題。
你讓「足球專業人士」來做,就跟隔壁的姚明一樣,未必做的好,搞不好還要出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