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這個話題以前和朋友深刻討論過很多次,細碎的整合一下
作為我們這一代裏最偉大的球員之一,為什麽勒邦無法建立王朝呢?
時運和傷病固然是這個問題合理的解釋,但你無法回避一個一個深層次而尖銳的問題——為什麽勒邦的球隊總是在最後陷入鏡子一樣的困局?
也是我很久以前的一篇文章裏總結過的,勒邦的球隊最後總是走入套路單一化、運動能力渣化、防守虛無化、巨大的壓力和責任集中化的死胡同。事實上,在總統山級別的球員裏,他執掌的冠軍球隊的墜落速度和振幅都是最大的(12-14熱;16-18騎士)
世界當然允許你的失敗,但當你總是以相同的模式失利的時候,比起問責,我們更應該去探究背後的 深層邏輯
我們先總結一下勒邦本人的技術特點,和他背後的阿基里斯之踵:
1.他有出色的空切意識、鋼鐵之軀,切入威脅力極高,但體重太大——這導致 他不可能有出色的接球投籃技能包,限制了他無球端對比賽的影響力,以及需要好的空間
2.他突破時無可匹敵,但同樣是體重過大,這導致他起步速度不可能過快,所以勒邦的陣地戰突破要麽是直接碾壓,而遇到體重對的上的對手,則大多後退幾步以獲得更大的沖擊力和起步速度——這導致 他狹小空間內的變速和變向能力一般,以及需要好的空間環境
3.他在熱隊和騎士最近兩年的中遠投已經頗具水準,但同樣是體重過大,導致他不可能一整場都拖著巨大體重急停急起,他的投籃大多是三威脅後的幹拔,或者在不起速的情況下用細密的步伐和突破威脅調動對方重心後的跳投——這導致他 少全力突破到一半後的急停跳投,技能包雖然全面但銜接時稍微卡頓,以及需要好的空間環境
4.他具有罕見的聰慧大腦,指揮家的風度和機器人一般精密的決策,單手長傳策動三分群是天下一絕
好了,現在你是GM了,你的當家球星需要持球才能發散全部天賦,有人延阻防守人起步後的突破天下無敵,中距離投籃缺乏動態的懲罰手段,球商首屈一指,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你會圍繞他打造什麽體系?—— 讓他去擋拆!
他需要空間,長傳策動射手的本事天下無對—— 給他配豐富的射手,讓內線輕型化並且最好有投籃
一皇四射的戰術思路,就這麽成型了。同時身兼第一得分手和超級組織手之責,我們對他們有個親切的稱呼——0號位
勒邦能不能搭配傳統內線,掌控不太好的空間環境?——年邁的鯊魚和莫茲科夫都在勒邦手下如魚得水,但在和他們搭配時,勒邦自己的進攻效率最低
圖為15年騎士各大5人組,在其余三人相同的情況下,勒邦-卓斯坦的組合總比勒邦-莫茲科夫高效(10同理,可自行查證)
關於勒邦在舊騎士時代的建隊,是一個沒準備好的故事 ——管理層沒有準備好,聯盟沒有準備好,勒邦自己也沒有準備好
勒邦自己沒有準備好的方面這裏不再贅述。
為什麽說聯盟沒有準備好?彼時的聯盟還沒有這麽多的射手資源,即使有,也大多是小莫、吉遜一類的重攻偏防的小個子後衛,「3D"和「搖擺人」這些個現在常見的名詞在當時的聯盟還是稀缺的砝碼,當年最獨領風騷的湖人與凱,以現在的眼光看,他們的空間環境都是不及格的。為什麽說管理層沒有準備好?這個而彼時的騎士管理層明顯沒有GET到勒邦這種不世出的怪胎和天才的正確開啟方式,在09賽季成功排出「一皇四射」的模型,讓勒邦打出超級出色的一季後,他們為了對付魔獸而引入了和勒邦相性完全相沖的暮年奧尼爾,拖慢了球隊的空間和速度,簡直是在開建隊思路上的倒車。如果不是勒邦當賽季的三威脅和中距離更進一步,10騎士的窘況將更加的紮眼。
而對於後騎士時代的建隊,則是一個坐過站的故事
小球時代帶來的大量的射手資源,就此填充了克里夫蘭幾乎所有的輪換空間,這三年的克里夫蘭在不斷的去內線化,從重型中鋒莫茲科夫到輕型內線卓斯坦,再到大個射手佛瑞和拿夫,3D人才終究是稀缺資源,輕型內線終究護框不佳,騎士不斷的用陣地換速度,用防守換空間
那麽,有沒有辦法解決這個窘況呢?帕特-萊利曾經做到過
外線的防守和空間不能兼顧?——萊利集齊了一票出色的鋒線搖擺人,除了韋德的射程稍微和勒邦不搭配,已經將這點做到了最好
輕型化內線的護框羸弱?——用巨頭們的運動能力,高速縮放和局部夾擊,用輪轉補防,造失誤來彌補回合數
球權過度集中帶來的戰術失衡?——成熟的套路和外線靠譜的持球手,將勒邦解放去低位
但是可惜,因為老化和傷病,這個陣容總共也就出現了一個半賽季
而這,還只是籃球場上的缺憾,更重要的是什麽呢?我一直無數次的提到過——
外線巨星的主要陣地戰進攻手段無非就是擋拆、面框單打、低位背身三種,如果你要低位背身,那你可能要順著底線來回掩護和反掩護,繞幾個彎兒後在腰位接住傳球;如果你要面框單打,可能全隊要進行一個復雜的跑動和卷切清空一側,然後由控球後衛把籃球吊給要住位置的你。而擋拆呢?由首席持球手直接從弧頂發起,幾個或者一個人提上掩護,其余人四下散開等待分球,所有人的角色都被極端二元化成了掩護人和吃餅人。
換句話說, 擋拆沒有前戲。 沒有前戲就意味著操作簡單,成本低廉,所以他們總是能很輕松的策動一支不成熟的中遊隊伍,強行把他們拖進50勝的級別,但是 有了前戲就意味著有跑動,有了跑動就意味著有可能出機會,有可能出機會就建立了初步的進攻體系,有了初步的進攻體系,就可以為角色球員賦予新的價值和角色
所以當一支當家球星以單打和低位為主的球隊能獲得50~60勝時,往往已經打的頗有章法,而當超級0號位們帶出一支50勝的球隊的時候,好像總給人感覺在XJBD
這在「以我為主」,少變陣和針對的常規賽都不是問題;但在季後賽,這些都是問題
以及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奪冠之路是減法之路,是懈怠之路,是疲倦之路,是角色球員的貪多癥爆發之路,連冠球隊一定要不斷的為球隊尋找新的動力,極端二元化的角色分配或許能在一個或者兩個賽季之間用仇恨、憤怒和對冠軍的渴望凝聚在一起,但長此以往,必然帶來的是角色球員動力喪失和活力的下降,配合上老化和傷病作為一點佐料,就是防守端的全面垮塌
畢竟,防守是最需要激情、動力、團隊氛圍的東西
我再強調一遍禪師所說的,十一枚戒指背後的秘密—— 你要賦予那些不太聰明、沒有天賦的球員一些決策的權利,允許一些愚魯和莽撞的決定在團隊裏發生,賦予每個人不同的角色,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不同的價值,從而最大限度的激發每個人的天分和靈感,讓團隊充滿源源不絕的創造力和動力
這個話題,同樣也可以引申為——「超級控衛為什麽很難帶隊奪冠?」因為這違反了籃球的終極規律。
超級「0號位」是表面上光鮮亮麗,籃球史上最燦爛最誘人的謊言,是伊甸園裏毒蛇環繞的禁果
勒邦能奪冠是因為他叫勒邦,但違背規律的事終究有極限,對於一般人來說這個極限是冠軍,對於史上最好的零號位而言,這個極限可能就是從冠軍到王朝的天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