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國、歐盟之後,莫迪政府也對華加征關稅,這一動作背後有著怎樣的目的和企圖?王毅主任說了哪兩句「公道話」,又具有怎樣的深層含義呢?
當地時間9月10日,印度財政部釋出了一項重要決定,宣布將對從中國和越南進口的部份鋼鐵產品實施12%至30%的關稅措施,旨在「加強和保護本國鋼鐵產業」。自2020年邊境沖突以來,印度對中國企業的審查力度就顯著增強,這對中國大型公司在印度的投資計劃造成了一定幹擾。
對此,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卻表示,印度並未全面拒絕中國的商業活動。隨後,蘇傑生又強調,中國企業在印度的經營需要符合特定條件和行業規範。不過,他並未詳細闡述這些條件和規範的具體內容,這顯然為印度方面針對中國采取「靈活政策」留下了更大的空間,也造成了中國企業在印度投資存在不確定性。
而此次印度財政部對華加征關稅,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的。眾所周知,印度作為全球第二大粗鋼生產國,近幾個月來鋼鐵進口量持續攀升。2024財年印度從中國進口了接近270萬噸鋼材產品,占據了印度鋼材進口總量的三分之一,同比大幅增長91%,使中國成為印度最大的鋼材供應國。特別是在4月至5月期間,印度進口了110萬噸成品鋼材,同比增長19.8%,創下近五年來新高,這一趨勢反映了印度經濟活動的蓬勃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加速推進。
與此同時,印度政府已明確提出目標,要在2047年前將國內鋼鐵產能提升至每年5億噸,以支持經濟增長和制造業的擴張。然而,在推進「印度制造」計劃的過程中,印度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包括投資不足、制造業就業機會增長緩慢,以及制造業在本地生產總值中的占比不高等問題。
事實上,印度鋼鐵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較弱,主要原因在於器材、技術和管理能力的不足。限制中國鋼材的進口,這種典型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非但不會促進印度本國鋼鐵產業的發展,反而會讓印度鋼鐵企業失去學習和改進的機會,從而延緩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步伐。
可以說,莫迪政府這次算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就在印度放出對華鋼鐵產品加征關稅的訊息後,不到24小時,中方的回應也接踵而至。9月12日,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金磚國家會議期間,中央外辦主任王毅與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進行了會晤。
王毅主任在會談就中印關系的發展與未來走向,說了兩句「公道話」。王毅主任的第一句話,是強調中印之間應堅持相互成就,避免彼此消耗。顧名思義,中方之所以要強調這一點,是因為近年來印度方面的所作所為,在這些方面確實有所欠缺。從邊境沖突到打壓中企,從幹涉台海到攪亂金磚,從隨美起舞到對華加稅,樁樁件件都是與「相互成就」「避免彼此消耗」背道而馳。
這樣的行為,不僅影響中國企業在印度市場的合法利益,也是阻礙印度自身發展的罪魁禍首。更為重要的是,美國在一旁虎視眈眈,坐等中印「鷸蚌相爭」,在這樣的局面下,同為金磚成員國的中印,要做的不是「窩裏鬥」,而是聯手破除美式霸權,給發展中國家的崛起掃平障礙。
而王毅主任的第二句話,則是規勸印方應以務實態度妥處分歧。近期,由於印度在高新技術領域,如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汽車等領域的提升受阻,印度政府內部開始出現放寬對中國投資限制的聲音。
此外,印度還逐漸放寬了對中國技術人員的簽證審批,以吸引更多中國企業和人才進入印度市場。然而,這些都只是一時的,如果印度方面不能采取務實的態度,最佳化中國企業在印度的營商環境,不能改變對中方的針對性,甚至是歧視性的政策。那麽,中印之間的隔閡仍將難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