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俄羅斯想給70億人提個醒,開戰後第一枚核彈,將在俄本土炸響?

2024-09-16體育

俄羅斯議員提出瘋狂建議:在俄羅斯引爆一顆核彈,以便「提醒世界」「讓70億人類重新思考」。如果這個提議得到了普京政府的首肯,這將意味著俄烏開戰後的第一個核彈,將在俄羅斯的本土炸響。

俄國家杜馬議員安德烈·科萊斯尼克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許多外國政客已經開始忘記核武器的威脅,而俄羅斯可能需要重新開機核試驗,以提醒世界這一可怕的威脅。種種跡象已經表明了這一點,其中包括烏克蘭可能使用「臟彈」的訊息。

所謂「臟彈」是一種小型核武器,它在引爆後不會產生劇烈的核爆炸,但會造成大範圍的核輻射,是專門用來對人的武器——俄方曾多次指控烏克蘭擁有「臟彈」,不過這裏先暫時按下不表。

科萊斯尼克認為:「世界開始忘記切爾諾貝爾和廣島的悲劇,忘記了核武器的破壞性……我們需要在某個地方、某個試驗場引爆一顆核彈。現在我們國家禁止核試驗,但也許人們應該看看這一切到底會引發怎樣的災難。如果俄羅斯解除禁令,也許人類會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科萊斯尼克:許多外國政客已忘記核武器的威脅,而俄羅斯可能需要重新開機核試驗】

首先需要科普一點,目前合法擁核的五大常任理事國,即中俄美英法,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加上以色列,在1998年後就再也沒有進行過任何核試驗。進入21世紀後,全世界只有1個國家進行過核試驗,那就是北韓,它分別在2006年、2009年、2013年、2016年和2017年進行了6次核試驗——俄羅斯如果要進行核試驗,那北韓就有伴了。

而約束這些擁核國家不進行核試驗的檔,就是1996年聯合國大會透過的【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

1963年8月,蘇聯、美國和英國在莫斯科簽署了【部份禁止核試驗條約】。70年代,美英蘇進行了全面禁止核試驗的談判,雙方雖然達成了一些共識,但分歧仍然不少。

【1990年,蘇聯在俄羅斯北部的新地島舉行了最後一次核試驗】

1985年,剛上任的戈巴卓夫單方面宣布暫停核試驗。1990年,蘇聯在俄羅斯北部新地島舉行了最後一次核試驗,此後蘇聯和俄羅斯再沒有舉行過核試驗;1991年和1992年,英國和美國分別舉行了最後一次核試驗,老布殊隨後宣布美國停止核試驗。1996年,法國和中國也舉行了最後一次核試驗。

1996年9月,【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在第50屆聯合國大會以絕對優勢透過,五大常任理事國都在上面簽了字,印度和巴基斯坦沒簽字,北韓簽了字但在2003年宣布結束條約。

不過,簽字並不代表萬事大吉,條約還需要各國國內立法機構批準才能最終形成法律效力。英國、法國的議會在1998年批準了該條約,俄羅斯國家杜馬則在2000年批準,而中美兩國則是簽了字但國內立法機構沒批準。

去年10月,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和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透過法案,撤銷了2000年對【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的批準。

【1996年聯合國大會透過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

俄方給出的理由是,該法案旨在恢覆核軍備領域的義務平等,但在當前的國際局勢下,防止核擴散的目標不可能實作,鑒於美國等國家的破壞性立場,撤銷該條約屬於對等的反制舉措。撤銷後,俄方仍將保留締約方的地位,並履行相應的義務。

說白了,俄羅斯現在就是回到了中美的狀態,是締約方但國內沒有正式批準。條約上的簽字和國內立法就是一種「雙重約束」,如今俄羅斯已經打破了第一重約束,而俄羅斯議員的建議就是打破第二重約束,學當年的北韓結束條約,並重新開機核試驗,也是俄羅斯的第一次核試驗。

這位俄羅斯議員此時提出重新開機核試驗的建議,並非一時興起。實際上,早在今年6月,普京就曾透露俄羅斯正在修改其核戰略,理由是西方正在降低核武器的使用門檻。他強調:「如果西方認為我們不會使用核武器,那麽他們就大錯特錯了,我們的核戰略不應被低估。」

本月初,俄羅斯副外長裏亞布科夫表示,俄羅斯修改核戰略的工作已經進入「後期階段」,以應對西方升級沖突的行為。

與此同時,隨著庫爾斯克危機的持續發酵,俄羅斯一些媒體和官員開始再度炒作「烏克蘭可能擁有一枚臟彈」——為什麽說是「再度」呢?因為類似的戲碼已經在2022年10月上演過一回,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俄方甚至一度把這事鬧到了聯合國。

【俄議員的建議就是打破第二重約束,學當年的北韓結束條約,並重新開機核試驗】

言歸正傳。理性來說,俄羅斯這麽做的風險很大。【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在全世界範圍內受到廣泛認可,過去20多年,除了北韓這個例外,沒有國家進行過核試驗。

如果俄羅斯要打破禁忌,成為第一個重新開機核試驗的核大國,那麽屆時俄羅斯必然會遭遇全世界主流輿論的一致譴責。

而更嚴重的後果是,在俄羅斯引爆核彈後,其他擁核國家很可能會快速跟進,從北韓開始,然後是美國,最後引發連鎖反應。這不僅會導致【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徹底淪為一紙空文,更有可能讓已經消散多年的「核陰影」,重新籠罩在全球70多億人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