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但是我對理查不是很熟悉,對黑太子的了解也有限,只能簡單聊聊
我個人是覺得理查和黑太子都中世紀少有的真正理解戰爭藝術的將領,兩者對作戰的理解也比較類似。
理查在前往聖地前雖然有很久的作戰經歷,但其實能算得上會戰的只有一場,即 1176 年 5 月,當時他擊敗了一支由昂古莫瓦和利穆贊叛軍聯盟僱用的勃艮第軍隊。理查更多的時候還是在進行突襲和圍攻,避免高風險的會戰。這點可能有助於他在戰鬥過程中更加謹慎。他在聖地很好的完成了步騎協同,這讓他在阿爾蘇夫取得了勝利。
根據歐曼的描述中,理查曾經還透過長槍和弩手的配合有效阻擊過穆斯林騎兵,最終在敵人混亂時投入少量重騎兵一擊制勝。
愛德華的會戰策略基本就是抗線步兵和投射手有機配合,最後在正確的時機投入重騎兵。而黑太子的戰爭藝術可以說是與理查如出一轍。
黑太子參加過克雷西會戰,見識過長弓手+下馬騎士的防反打法的成效,因此黑太子在戰術上是防禦性的,並不願意主動進攻敵人,無論戰爭局勢如何變化,他只願意在有利地形上接受防禦性的會戰,他在普瓦捷會戰中遵守了這些法則。
但愛德華在普瓦捷中相比克雷西又更進一步,在第一階段的對抗中,英格蘭長弓手有利阻擊了法軍的沖擊騎兵,但在第二階段與法軍下馬騎兵的對抗中雙方一度非常焦灼,在英格蘭下馬騎士的阻擊下,英格蘭長弓手也打空了彈藥才擊退敵人。
然而法王約翰二世還有大量士兵沒有投入使用,當然由於很多士兵的逃跑,兵力會遜色於英格蘭人,但這畢竟是一支生力軍,英格蘭人在3個小時的高強度作戰後已經筋疲力盡,戰局隨時可能崩潰。
然而愛德華的高明就在於,他在這時恢復了騎兵的進攻性,在長弓手都投入到肉搏的最後關頭,他率領一部份重騎兵正面沖擊法軍,另有60 名騎士和 100 名騎馬弓箭手迂回到法軍後方直接背沖,法軍隨即崩潰。
此外在普瓦捷中愛德華還克制住英軍盲目追擊的沖動(理查在阿爾蘇夫也有同樣的操作),此前英軍就有在法軍騎兵撤退後盲目追擊,結果被法軍騎兵回擊沖跨的戰例。
在會戰的作戰風格上,愛德華與理檢視起來很像,不過愛德華還有自己的成名絕技,突襲遠征,這點似乎是理查的升級版。
黑太子愛德華是一位當之無愧的機動戰和突襲戰大師
1365年的騎行遠征中,愛德華在32天一路劫掠320英裏,算上返程,在他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機動了1000公裏。而且在這過程中非常好的維持住軍隊的戰鬥力。
我們不可能確切地知道有多少匹馬參加了這次突襲,但知道這個數碼對說明這次行動的規模以及黑太子在餵養和飲水方面所面臨的後勤挑戰很有幫助。根據經驗,我們可以認為,在這個時期,騎士、侍從和甲士通常會分別帶四匹、三匹和兩匹馬參加戰役,而騎馬的弓箭手至少會帶一匹馬。目前尚不清楚騎士、士兵和侍從在這次突襲中是否帶了同樣多的馬,但據估計,被運往加斯科尼的馬匹有 6500 匹,加斯科尼也購買了馬匹。總的來說,為戰鬥人員和非戰鬥人員提供 13,000 匹馬的數碼可能不會太離譜。除此之外,還有後勤隊伍。考慮到馱畜和馬車,輜重隊中可能還有1000匹馬,它們馱著糧食、弓箭和其他物資,總共有大約14000匹馬需要餵養和飲水。在接下來的幾周裏,為它們找到足夠的飼料和水將是每天的首要任務。這也很可能是決定每天行軍距離和停留時間的決定性因素。然而,王子和他的顧問們非常清楚可持續性的重要性,除了在返回波爾多的行軍途中遇到一些小困難外,他們能夠維持英格蘭-加斯科尼軍隊,即使是在深入敵國領土的情況下。這場戰役的成功反映了這位王子作為指揮官的技能。他堅定地記住了自己的目標。他沒有讓自己陷入對誘人目標的攻擊中,因為他意識到自己沒有足夠的資源。除了幾次缺水的問題外,維持這場戰役的後勤工作沒有問題。保持這種可持續性的一個因素是讓軍隊保持移動,而不是浪費時間和資源進行徒勞的圍攻,他的軍隊沒有配備進行圍攻的裝備。這種持續移動的副產品是,這位王子保持了主動權。這位王子的「突襲」以進攻行動和對出其不意因素的利用為特征,他的大膽舉動在圖盧茲附近橫渡加龍河和阿列日河,將戰爭帶到了一個迄今尚未受到百年戰爭影響的地區。然而,他重視進攻行動和出其不意的重要性,從一開始就決定一到波爾多就迅速行動,以盡量減少法國人集結更大兵力反擊劫掠的機會。
因此個人覺得,綜合來看可能是愛德華更強點,畢竟在機動戰上的表現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