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泰拳、柔道和空手道都屬於「從傳統武術整理和演變出來的近現代/現代武術武術」。
我們要是對比一下,就會發現無論是古泰拳和泰拳,古流柔術和柔道,琉球拳法/唐手和空手道,還有老派拳擊/拳鬥術和現代拳擊,這新舊之間都有非常大的差異。
簡略的說,都是為了系統化和體育化,在教學方面做出具體的指引(或者官方教材),在比試方面制定標準規則。
於是難學難用難看難收的,一律受到刪改或嫌棄。
難學~可以是具體動作或背後理論,反正在教和學兩方面都有非常高的難度
難用~違反了規則的路向,在比試裏可用卻不好用
難看~非常沒有觀賞性,或者很難讓裁判評定是否應該得分
難收~就是對自身和對手都有致殘致死風險
這四者當中犯上其二,基本上都會被直接打入冷宮了。因為有這樣的技術存在就不利於推廣普及啊!
也所以,通常越重視推廣到全年齡段的體系,就越會自我閹割掉很多犀利的技戰術。
不過只要這些體系保持了高對抗性,在對抗規則上又沒有走向極端,就不至於成為虛有其表的伎倆。
(跆拳道你別這樣看著我嘛,我又沒針對你...你說是我先一直盯著你講這些?額~)
當人經常地在一定程度的對抗訓練和體能訓練當中浸淫著,那他的速度、力量、交距、時機,虛實切換,重心轉移,心肺機能,都會比正常人強不止一點半點。
於是這樣的格鬥練習者,哪怕是來來去去就專攻那麽幾個招式,都可以憑超本能出招(「超本能」就是由後天鍛煉而來覆蓋先天本能的技能)。
至於傳武為什麽總是好像經常出醜...
不用說別的,就先看「超本能」這一點。
當你表示懂得二十個套路和好幾百個招式,外行聽著就會哇的一聲喊出一句「牛!」
而內行只會在乎你在實戰中能用得上多少。
你不服氣,就說老子跟你上上課,給你見識見識本門的博大精深。
結果人家一次次的擱到你,都是那麽一招。
不怕千招會,只怕一招熟...
這句可不是李小龍創的啊,而是傳統武諺就有的道理。
所以這是傳統武術的問題嗎?
不,那是人的問題。
很多人玩傳武,壓根就沒想著拿來實戰,也就是沒把它真當武術看待。
於是擂台你打不了,防身你用不出,兵擊你又看不起...就在那跳高逼格廣場舞咯!還滿嘴道理指點江山。
因此我在知乎,每次提到這話題都是那句:
能不能打,看怎麽練。
但凡「一不練體能,二不練實戰」,直接把他們看成「練舞術」或者「硬核cosers」就對了,絕對算不上武斷。
這跟練什麽一點點關系都沒有。那些練拳擊塑型的小姐姐也好歹練體能啊!自稱大師比劃幾下喘成狗休息半天的,真別跟人說自己練武,你的體系也不給你背這個鍋...除非你是創始人。
講完理念,再說點具體的。
器械方面暫且不提,畢竟現在玩兵擊的,除了本身練劍道和擊劍去入坑,基本上都算是全世界傳武大匯集。
也放下傳武最核心的防身保命,始終有些傳武除了單純的護身術,也是格鬥技。
其他體系有諸如 @季風號艦長 這樣的資深武友講解,我就不瞎說了,集中分享我主項詠春。
傳統的詠春,大家看過相關電影都知道大概是這樣擺樁的:
縱觀舊日武術,不論東西方都有類似要點,就是護中線,手前伸,預設姿勢不護頭。
現在半懂不懂的所謂格鬥迷,往往不問緣由,看到就先來一句「外行」,好像一定得雙手全程抱頭才專業。
也是同樣的一幫人,看人曲臂抱頭防禦又說露出身體。
為什麽說他們半懂不懂?
康納很長時間都是預設伸手和低架式的。
空手道家龍太也是,上面跟將軍的泰拳架一比就更明顯。
其實越是打得多實戰,就越不會死守著一種「形態」。
比如上面動圖,我左邊的學生一開始也是跟我學詠春為主,但往後我讓他練的更多是拳擊技法,詠春偏輔助,所以他擺的架式更傾向於拳擊。
右邊的學生則很喜歡詠春,所以大多數時候都是擺詠春架的,但也不代表只能打沖拳。上面最後那記左勾拳就很不錯。
而我自己就更明顯了。日常練實戰,我最常用的架式是低架式+費城殼,其次是高架式,然後是躲貓貓,上面動圖只短暫出現了一下詠春架(被學生撞開後)。
現在有些其他詠春武者也是這樣,打格鬥不再一來就擺個問手了。因為這架式不是不好用,而是放在現代格鬥的條件下,不太適合拿來當預設架式。
而我說這麽一堆話,其實真正要表達的是:
不管你練什麽傳武體系也不管你願不願意,只要是認真想練好搏擊技術,並且用現代格鬥的方式進行比試,那就別作繭自縛。
不被「形式」捆綁,「形態」就靈動起來。
我是從小看傳武長大的,也認識不少傳武人。可這些人除了完全不練實戰的大多數外,就連肯練實戰的那少數,也太註重形式感了。
仿佛一擺架式,就怕你不知道他打的是什麽拳一樣。
二十幾年前,我的Kempo師父就說:「我們這個系統,雖然最核心的概念是龍蛇虎豹鶴這五形(包括技術和戰術),但完全不用像【鐵拳】的雷武龍那樣擺五種架式出來,甚至招式也不必有象形拳的影子。」
然後他示範給我看,無論是什麽形,最後都是擺一個很平凡的搏擊架式,打出來也不像什麽五形拳。
也就是去蕪存菁,把多余的外在元素拿走,只剩下原則和法度,使武技回歸本質。
這也是我多年來努力去鉆研的方向,沒有這思路的話,別說是我現在詠春+拳擊的打法,連我的HEK防身術都不會出現。
這也是為什麽我前面提到艦長。當然以實戰能力,無論是他還是我都無法跟職業格鬥家相提並論,這點大家大可不必嘲諷(反正想來嘲諷我的還不如直接過來跟我打一場)。
但在我見過的眾多傳武同好當中,願意對打的雖然有,只是太多還停留在被形式感束縛的階段。艦長則是非常少有的,更多拋開表面去鉆研本質的武者。
這也是本答案的重心:好像在吐槽,又好像在自我吹噓,還像賣廣告...其實都不是。
我只是在講出自己的期望:傳武人既然走出了實戰這一步,那絕對可以再向前走一步,多吸收其他體系的營養。
尤其是現代格鬥,散打也好,拳擊也好,踢拳也好,最少學其中一門。那無論是提升個人實力,還是想自己練的體系有更好發展,都只有正面影響。
問題裏說的實戰性,其實很多體系都有亮點,只是被重重條件綁得太緊也太久了。能不能讓它們回歸技擊原貌,能不能帶它們與時俱進?責任就落在我們這些練傳武的現代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