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步最大的不好說,但個人認為觀感最強的無疑是馬來西亞。
三四個月前,我們剛與這支印象裏的「東南亞魚腩」進行了一番較量,1-1戰平。
很多沒看球的網友直接開噴,覺得主場連這種球隊都贏不了。
看過比賽的球迷才知道,主場能拿一分已是不錯的結果,馬來西亞進球前高速前插停球的這一下動作,我真的很少在正式比賽中看到國內球員能夠完成。
馬來西亞弱嗎,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裏的確是任人宰割的魚腩。
歷史上馬來西亞3參加亞洲杯無一出線,尤其是1980年後的44年裏,只有07一次能夠參加正賽(還是東道主身份),小組賽首輪好巧不巧對陣朱廣滬領銜的中國,被揍了個5-1。
要知道,朱廣滬可是人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豬中廣滬」的存在,執教國足的那幾年裏,除了東亞四強賽冠軍,剩下基本都是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成績。
這支國足也習慣性拉胯,次輪2-0領先伊朗被扳平,末輪在「打平就能出線」的大好形勢下慘敗,小組賽打道回府。
馬來西亞三戰進1球丟12球,在當時的確缺乏嶄露頭角的實力。
17年過去了,24年亞洲杯,中國3戰2平1負,無一進球,末輪面對放水的卡塔爾,都抓不住機會。
而馬來西亞雖然同樣小組出局,卻能在末輪與南韓拼刺刀,甚至一度領先將南韓推到懸崖邊上。
這是什麽概念?最近兩次中國與南韓在正式比賽中的對決,無一例外都是0-3脆敗,最近的一次平局還要追溯到7年前(南韓二隊),以至於世預賽裏皮的那支中國的主場勝利,成了唯一能讓球迷回味的經典。
他們基本功紮實,對抗能力出色,可以在激烈的對抗過程中完成對足球的控制和轉移
他們有把握機會的能力,甚至是發現機會的創造力,專註、冷靜,補時落後也沒有自亂陣腳,在最後一刻扳平比分。
是的,這支馬來西亞有14名規劃球員。
可人家一沒花重金,二沒當冤大頭,要麽有血緣關系,要麽實打實呆夠年限,無論是融入程度,還是比賽欲望,都絕非「人傻錢多還不用幹活」的東方大國可比。
而且,規劃與青訓也絕非非此即彼的關系,早在10年前,馬來西亞正式推出了國家足球發展計劃,涵蓋球員、教練、設施與聯賽機制,為年輕人提供更多鍛煉機會,結合影片與數據分析,提升身體和技術表現。
當然,你可以說這是一場輪,也可說是南韓放水,但看著這歡慶的表情,你很難不為之動容、甚至艷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