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大學招投標一個靠譜的運動app,然後請他們設計一系列適合本年齡段,循序漸進的日常鍛煉模組,視完成情況再動態進行調整。
這麽做很難麽?
比如,華政去聯系keep或者咕咪,然後請他們設計一些課,強制要求學生安裝該軟件,完成專項的鍛煉,並上傳數據。
對學生來說,由這些專業的運動軟件設計的課程——而且可以有室內、室外,器械、徒手,還有多種運動方式——肯定比單一的跑步有意思,也有參與度。
對營運來說,這一個學校幾萬人裏怎麽也有不少是新增使用者吧?他不上心?這些帶有社交內容的運動軟件,在學校這樣的範圍內全面覆蓋,能帶來的收益增長肉眼可見啊,他能不上心做好?
對開發來說,多了這麽多特定人群的真實運動數據,能不好?
對學校來說,可能根本就不會增加什麽成本,起碼成本可控啊。學生也不會有什麽反感,畢竟你提供的是全國知名的一流app,肯定比你找一個野雞app觀感上好的多啊。
這麽做很難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