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體育

馬拉松後恢復跑步,為什麽攝氧量越跑越低?

2024-05-14體育

很有意思的問題,不知為何沒有熱度

今年三月我在高原旅訓時,最大攝氧量最高值曾達到70,錫馬前基本穩定在67。錫馬後經歷了短暫休息,雖未斷訓,但最大攝氧量卻跌至65,至今未能恢復

這是因為運動手表對最大攝氧量的測算方式通常采用 間接測定法 。這種方法不需要受試者進行極限運動,而是根據某些特定演算法,基於 生理參數(如心率、步速、體重等) 來估算最大攝氧量。雖然這種方法精度相對較低,但它提供了一種便捷的方式來監測和跟蹤最大攝氧量的變化,對於業余跑者來說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馬拉松賽後肌肉本就處於疲憊狀態,而經過一段時間的停跑恢復,心肺功能下降,血液和血漿容量減少,再加上近日南方地區已基本入夏,溫濕度升高,種種因素都會給運動表現帶來不利影響。恢復訓練時手表判定能力大幅下降,最終就會反映到最大攝氧量的數值上

前文我們提到過,手表數值僅供參考。因此遇到最大攝氧量回落的情況並不需要著急,借助循序漸進的訓練,隨著身體逐漸恢復到最佳狀態,攝氧量也自然會實作回升

如果希望得到更準確的最大攝氧量數值,有條件的話,可以去附近的實驗室或運動基地等,利用 專業器材(如氣體分析儀、運動平台等) 進行極限運動,並以 直接測定法 測量最大攝氧量

因為幾乎所有運動都需要透過消耗氧氣來產生能量,而最大攝氧量正代表著人體在劇烈運動中每分鐘能夠攝入的最大氧氣量。直接測定法的原理正是透過測量受試者在極限運動狀態下的氣體交換情況,計算出每分鐘能夠攝入的氧氣量,即最大攝氧量

這樣測出來的數值更為精確,可以用以評估自身心肺功能和體能水平,為後續訓練計劃和成績預估提供參考

附張表格展示不同最大攝氧量對應的預估馬拉松完賽成績,僅供參考

最大攝氧量屬於受先天因素影響較大的指標,俗稱「天賦」。後天訓練雖然可以改善,但最佳化振幅極為有限

但需要註意的是,除了最大攝氧量,影響馬拉松成績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肌肉耐力,比如跑步經濟性,所以即便單項數值偏低也不必灰心,或許某種程度上它代表了當前能力所能觸達的成績上限,但作為業余跑者,憑我們的努力程度壓根摸不到所謂的上限,遠遠沒到拼天賦的時候

踏實努力,砥礪前行。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