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歐盟對華加征關稅最終決議已經出爐,布魯塞爾以10國支持、5國反對和12國棄權的結果透過加征關稅提案,標誌著這次事件邁入了新的階段。因為歐盟臨時修改了條款,規定「投票即使透過也可以繼續對華談判」,所以在投票結束後,中歐仍然要面臨多輪艱難的磋商,是否能達成新協定還不確定。歐洲媒體認為從多個國家猶豫不決和不願意投贊成票的立場來看,他們也是支持中歐「接著談」,至少是不願意得罪中國。
但在其中有一個國家一直是特立獨行,即此次對華關稅的發起國家法國。德媒稱去年10月法國和西班牙正式推動了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此後法國的態度一直「積極且主動」,在歐盟內部到處遊說其他國家對抗中國,為這次投票行動鋪路。法國外長還在投票前一周站出來「帶票」,稱法國絕對支持對中國施加關稅,以推動所謂的「公平競爭」,但這並不是針對中國。盡管中法兩國的貿易額不低,且剛達成空客訂單貿易,法國對華態度仍然非常惡劣。
8日,商務部網站釋出公告,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白蘭地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根據初步規定,自今年10月11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原產於歐盟的相關白蘭地時需要送出保證金和額外關稅。實際上中國早在今年8月29日就已經釋出公告決定對歐盟的白蘭地進行反傾銷調查,但這件事的後續進展一直沒有公開;當時法國白蘭地協會曾為此事對馬克龍政府施壓和抗議,要求其改變對中國的立場,也未能實作。
訊息人士表示,當前的數據來源看中國主要從法國進口白蘭地,進口比例高達95%以上,所以這條反制措施針對的就是法國。之前在白蘭地反傾銷調查懸而未決之時,就有人「善意提醒」馬克龍政府註意對中國的關稅方案,否則自身利益將會受到損失。不過從法國一如既往的堅定支持對華加稅,從法國外長的態度就能看出他們已經不在乎這些損失了。馬克龍此舉也是為了讓法國新能源汽車快速占領歐洲市場,為他們自身的利益開辟道路,正是其一再堅持此事的目的。
不過有法國媒體提醒政府,白蘭地事件也許只是開始,因為中國和法國之間還有奢侈品、農產品等各個領域的貿易,中國未來都可能對其發起反制行動,這並不是恐嚇和警告。除此之外,美媒彭博社也在新釋出的社論中提及,所有投下反對票的國家都有可能「承受中國反制的後果」,歐盟雖然是一個整體,貿易都透過歐委會這一統一機構來進行,但中國很清楚進口各國什麽產品的比例如何;所以想懲戒推動對華加征關稅的始作俑者並非是困難的事情,如同對白蘭地的反傾銷措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