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的確很難從18強賽得到什麽成績,但國足難道連在18強賽好好跑動都做不到嗎?
就以中澳這場來聊,要說把對陣兩邊球隊的隊員挨個拉出來做一個綜合體能pk賽,中國隊不見得會輸。
但是在球場上,缺乏整體呼應的前提下,總是局部單個或者兩個不斷地無氧折返,那就會一個崩了失位,壓力落到下一個位置,像多米諾一樣挨個崩下去。
大家常說體能要合理分配,而分配這件事,一多半並不取決於個人的調整選擇,而是靠整體的呼應跑動來分擔的。
不論是進攻持球周邊接應的到位選擇,還是防守上的落位與合圍,都是保障體能分配的重要手段。
而類似於國家隊這種周期性短集中的球隊,主教練關於比賽設計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為橫向各條線,以及縱向各區域,明確防守時攔截、上搶人、呼應人,還有進攻時的銜接跑位安排。
比賽當然不可能窮盡預設,但一定要有比較熟練的套路。
尤其是短時間集中,再加上中國隊大換血的情況下,在缺乏整體默契時,要有一個明確的方向,讓球員能在不知道該怎麽辦時有保底選擇,讓他們能有那麽幾個可以盡量統一使勁的方向。
大多數國家隊在賽前集中訓練時,都會有這麽個過程,甚至哪怕是很早以前的那種狂練下底傳中套路也行。
而中國隊從伊萬接手至今,場上的表現基本可以總結為兩個字,放羊。
這種粗放得宛如放羊的踢法還不夠明顯嗎?
球員有勁時拼命沖,沒有典型的全隊收的節點安排,也沒有明確的頂出去時的層次布置,更談不上度過瓶頸期的整體發力。
就跟一開頭說的那樣,肉眼可見的是某一兩個人腿軟了,跟著一個接一個位置地體能拉爆。
這時候即便回收到整體防守,也是被動進行的,各個環節人都在站位,等著假想中還跑得動的隊友來貼身或者合圍,結果成了大家都在退守站位。
這個東西明顯到什麽程度呢?
以前我們踢球時,甚至對這種明顯缺乏套路設計訓練而依次一個個體能拉爆的情況,還有個戲謔的叫法,謂之曰「串爆」。
因此,每看到各種盤邏輯分析伊萬的戰術思路是什麽,而國足球員達不到他的要求的說法時,我就想笑。
且不說主教練本身就應該根據球員的能力和水平去做針對設計了,這種最基本的基礎比賽解析,以及基本攻守套路演練不到位,所導致的場上球員盲動不統一,實在令人發指。
莫說18強賽,整個伊萬帶隊至今,除了第一場打新加坡的上半場,由於中國聯賽剛剛開始而對手球員尚在休賽期,表現出了體能奔跑上的優勢外,幾乎場場都有問題,還不夠明顯麽?
我當然願意相信伊萬是專業有水平的教練,但現在的帶隊比賽內容,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都很難看出其在訓練、整體戰術設計、針對性套路演練、比賽階段方針等環節有好的表現,甚至不能說好的表現,應該說都沒什麽合格的表現。
那我只能認為,伊萬要嘛是沒好好去做,要嘛是年紀大了沒有精力去做。
中國隊到底什麽水準這種事,實在不需要盤外總結,這類名宿總結說白了就是明批評實解壓,讀下來就是我們就這水平,大家不要太多希望,因此也不要太多批評了。
我始終覺得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大問題大敘事要有,但眼前的可以解決一點就要解決一點,能夠踢好一點就要踢好一點。
昨天跟範誌毅一起坐著看球的榮昊,在比賽裏幾次問沒有預案嗎,這比說什麽我們沒能力,還是有意義一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