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邊打邊談,加沙沖突能否跳出歷史迴圈?

2024-08-28社會
【國際觀察】
作者:牛新春(寧夏大學學術副校長)
8月25日,中東又起戰端。關於戰況,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公布了兩個版本。
真主黨宣布成功地對以色列實施了報復行動,向以色列境內發射320枚火箭彈和大量無人機,命中14個軍事目標。以色列則宣布對真主黨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出動100架戰鬥機,摧毀真主黨上千個火箭彈發射架,挫敗了真主黨的圖謀。
真主黨宣稱,此舉是為報復以色列上月底暗殺該組織高級軍事指揮官福阿德·舒庫爾。而在暗殺發生3周後才對以色列發動襲擊,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表示,原因之一是為加沙停火談判留出時間。
這是8月11日在加沙走廊南部城市汗尤尼斯西北部地區拍攝的建築物廢墟。新華社發
加沙停火談判已持續數月,至今仍未取得切實進展。就在黎以交火的同一天,新一輪談判在開羅舉行,不直接參加談判的哈馬斯也派出代表團,與斡旋方埃及和卡塔爾會晤並聽取談判結果。
作為加沙戰火的外溢,黎以沖突撲朔迷離。但左右地區局勢的關鍵,依然是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的鬥爭。
「徹底消滅」與「恢復戰力」
隨著本輪巴以沖突進入第11個月,轉折點似乎即將來臨。以色列高級安全官員此前也已表示,以軍在加沙走廊的作戰已基本結束。
在以色列方面看來,哈馬斯虛弱至極,即將被「徹底消滅」。事實是否如此?
根據美國媒體報道,一些美國研究機構認為哈馬斯保存了多數戰鬥力。哈馬斯卡桑旅下轄的24個營中,只有3個營被摧毀;8個營具備有效戰鬥力,能夠在加沙對以軍發動地面攻擊;13個營被嚴重削弱,僅能在加沙對以軍發動零星的遊擊戰。更重要的是,在過去六個月,哈馬斯至少有7個營的實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
以色列國防軍、總理辦公室對此進行了駁斥。以色列軍方聲明指出,哈馬斯卡桑旅已幾乎被打垮,多數營的戰備水平非常低,不再具備作戰能力。以總理辦公室的回復則更加明確,稱哈馬斯24個營中有22個被打垮,只有在加沙中部的兩個營還具備戰鬥力。以色列認為人質可能掌握在這兩個營手裏,因而沒有進行全面「清剿」。
盡管美以雙方的評估差距甚大,但是仍然可以從中分析出一些基本事實。
首先,哈馬斯作為一支軍隊還沒有被消滅,不管擁有戰鬥力的營是兩個還是8個。
其次,哈馬斯實力受到嚴重削弱,要麽被打散,要麽轉入地下。
最後,哈馬斯能夠迅速恢復戰鬥力。在賈巴利亞難民營,以色列去年11月就宣布打垮了哈馬斯,但今年5月返回時卻遇到哈馬斯3個營的頑強抵抗。在加沙城的加紮區,以色列已經反復進行過4次「清剿」。
哈馬斯目前沒有被消滅,未來也不太可能被消滅,這是以色列最不願意看到和承認的基本事實。
以色列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但是承受傷亡的能力低。哈馬斯作為非國家行為體或一支抵抗武裝,承受能力高,甚至願意承擔一切代價,只要抵抗運動、抵抗精神能夠存續。歷次戰爭期間,以色列主要透過大規模突襲攻擊哈馬斯,戰後快速撤軍。有分析認為,以色列若全面軍事占領加沙需要10萬軍隊,且占領初期每天都會有人員傷亡,這是以色列不可承受之重,完全不在其選項之內。
「絕對安全」與絕望境地
哈馬斯軍事實力雖弱,卻擁有一件「秘密武器」,這是哈馬斯不能被徹底消滅的根本原因。這一「秘密武器」,以色列早年間也曾擁有。
1973年的秋天,第四次中東戰爭(又稱「贖罪日戰爭」)爆發前,時年31歲的美國現任總統拜登剛剛步入政壇。作為新當選的特拉華州聯邦參議員,拜登在拜會時任以色列總理梅厄夫人時表示,擔心阿拉伯國家很快會襲擊以色列。梅厄夫人回答:「參議員先生,別擔心。在和阿拉伯人的沖突中,我們有一件秘密武器——我們沒地方可逃。」
彼時,以色列的生存權是阿以沖突的核心問題,阿拉伯國家不承認以色列的存在,要透過戰爭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掉,絕望情緒是以色列的「秘密武器」。
阿拉伯國家在前四次中東戰爭中均遭敗績,此後以色列的生存權再也沒有受到嚴峻挑戰。劇情迅速逆轉,巴勒斯坦的生存權成為問題的關鍵。在擁有巨大的經濟和軍事優勢的以色列面前,巴勒斯坦人似乎無處可逃。
在中東22個國家中,以色列是唯一的已開發國家,擁有強大的經濟、軍事和科技實力,人稱「中東小霸王」。隨著自身實力的增強,以色列對土地的訴求日益膨脹。1947年,以色列欣然接受聯合國大會第181號決議,當時以色列國占巴勒斯坦總面積的56%、巴勒斯坦國占44%。1993年,以色列簽署【奧斯陸協定】,以色列國占巴勒斯坦總面積的78%、巴勒斯坦國占22%。今年7月,以色列議會壓倒性透過決議,反對巴勒斯坦建國,以色列將軍事占領、控制、封鎖整個巴勒斯坦。
2014年最後一輪巴以和談失敗後,以色列放棄談判,不再相信相對安全,轉而透過軍事鐵拳追求絕對安全。以色列不僅在與加沙、約旦河西岸的邊境修建隔離墻,而且為在約旦河西岸的猶太人定居點修建隔離墻。在約旦河西岸,以色列用700公裏的隔離墻把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隔離開來,設定了700多個路障、140個檢查站。在以色列的軍事管制下,巴勒斯坦人不能進入猶太人定居點,甚至出入家門都需要穿越層層疊疊的軍事檢查站。不論在加沙還是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都生活在以色列控制下的「露天監獄」裏,以色列希望以此獲得絕對安全。
以色列追求絕對安全,加劇了巴勒斯坦的絕望情緒。為獲得絕對安全,以色列對加沙實施全面封鎖政策,僅允許加沙人民維持最低水平的生存狀態,以色列軍方曾經根據人均所需熱量計算每天允許進入加沙的食物量。自2005年以色列撤出加沙以來,幾乎每隔幾年就要爆發一輪加沙沖突,沖突的起承轉結漸漸形成了相對固定的迴圈。起點是哈馬斯對以色列的火箭彈襲擊,高潮是以色列對加沙的大規模軍事報復,結局是哈馬斯受重挫、加沙面臨人道主義危機、以色列放松對加沙的封鎖,後續是相關各方醞釀下一次沖突。
哈馬斯手裏的「秘密武器」,就是51年前梅厄夫人所言「我們沒地方可逃」,也就是加沙人的絕望情緒。
不對稱的錯位博弈
關於建國的道路,巴勒斯坦內部從一開始就有兩派。1987年哈馬斯成立,主張武裝鬥爭,不承認以色列,要求在傳統巴勒斯坦100%的領土上建國,即「從(約旦)河到(地中)海」。1988年,以法塔赫為首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宣布放棄使用武力,承認以色列,主張透過和平談判,在傳統巴勒斯坦22%的領土上建國。隨著巴以談判的起起伏伏,哈馬斯與法塔赫的影響力呈「蹺蹺板」效應,當談判有希望時,法塔赫影響就大,反之哈馬斯就受歡迎。
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的鬥爭是一種不對稱的錯位博弈,而對於沖突的結果,雙方使用的似乎不是同一個計量單位,都認為自己是勝利者。以色列看重短期的、物質的、戰術性的戰果,哈馬斯追求長遠的、精神的、戰略性的效果,這種博弈往往滑向最殘酷的情境。
每次加沙沖突,哈馬斯都受重挫,以色列獲得戰術勝利,哈馬斯得到戰略勝利。但是,每次加沙沖突都是巴以矛盾的新激化。去年10月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後,以色列認為哈馬斯這個威脅不可控、不可管理,必須「徹底消滅」,因此要打一次不同的仗。現在,以色列可能必須承認,這輪沖突只不過規模更大、傷亡更多,同前4次並無本質區別。
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的生存權問題已有3000年歷史,歷經多次戰爭和流亡;巴勒斯坦人在巴勒斯坦的生存權問題也已有近100年的歷史,也經過多次的戰爭和流亡。目前巴以之間的沖突仍在惡性迴圈,巴勒斯坦內部和解、巴勒斯坦建國、落實兩國方案,是擺脫歷史迴圈的唯一出路。
【光明日報】(2024年08月28日 12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