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訊息網9月29日報道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9月26日刊登題為【印度想要成為半導體強國,但憑一己之力做不到】的文章,作者是查梅茵·雅各布,內容編譯如下:
隨著印度推動制造業自力更生,這個世界第五大經濟體雄心勃勃地想要成為半導體強國。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制定了許多目標,以推動該國半導體行業向前發展,其中最新也是最大的目標是,到2030年,印度電子行業規模從目前的1550億美元增至5000億美元。
這一宣布引起人們的關註和質疑,行業專家在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記者采訪時對這一目標能否實作持負面意見。不過,他們都同意一點,即印度無法憑一己之力實作這一目標。
印度理工學院德裏分校管理研究系助理教授池田恵理(音)表示,「雖然發展速度似乎很快,勢頭也很強勁,但印度剛剛從零開始發展半導體產業」。
台灣咨詢機構集邦咨詢公司的數據顯示,台灣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在全球市場份額中占比約為44%,其後是中國大陸(28%)、南韓(12%)、美國(6%)和日本(2%)。
英國工程技術學會未來技術委員會主席裏希·巴端拿格爾指出,台灣的力晶積成電子制造公司將幫助印度的塔塔電子公司在古吉拉特邦建立印度首家12英寸晶圓廠。
他還提到美國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計劃在2025年推出首批印度制造的半導體芯片。
上周,美國芯片制造商模擬裝置公司與塔塔集團簽署協定,探索在印度生產半導體產品。巴端拿格爾解釋說,這些事例表明,合作是必要的。
對那些在地緣政治風險背景下尋求供應鏈多元化的企業而言,印度越來越被視為一個可行的替代選擇。不過,分析人士認為,印度首先需要摸清門道,才能與東亞巨人競爭,尤其是考慮到印度的半導體制造業仍處在起步階段。
中國在2024財年重新成為印度最大貿易夥伴,兩國雙邊貿易額達到1184億美元。
印度外交部的數據顯示,印度從中國進口的電信和智能電話零部件價值42億美元。
巴端拿格爾說:「印度在半導體制造業方面遠比中國落後。盡管印度可能會跑得很快並迎頭趕上,但中國將跑得更快。」
他補充說,兩國之間的合作比競爭更重要。
業內專家對記者說,盡管印度仍將嚴重依賴中國大陸和台灣,但這個南亞國家計劃繼續與美國合作,以對抗中國。
9月初,美國國務院宣布將與印度半導體工作群組和印度的電子及資訊科技政府機構合作,改善全球半導體價值鏈。
巴端拿格爾說,對美國而言,印度可以幫助它實作芯片來源多樣化。
本周早些時候,莫迪在參加完年度四方安全對話後,在紐約的一個圓桌會議上與輝達的黃仁勛、谷歌的孫達爾·皮柴和其他科技公司行政總裁會面。據【印度斯坦時報】報道,黃仁勛說「這是印度的重要時刻」,並承諾與印度合作。在場的其他半導體公司行政總裁還有格芯公司的杜文·考爾菲爾德和超威半導體公司的蘇姿豐。
池田恵理說:「印度願意為它的半導體工業發展利用美國甚至中國的投資,如果成功,印度的半導體工業最終可能會與美中競爭。」
不過,她補充說,印度要想在芯片領域真正與中國競爭,還有許多障礙需要克服,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和投資方面。
![](https://img.jasve.com/2024-9/448babd1efa5558ff97b61ea4ecb3336.webp)
印度總理莫迪9月22日在紐約發表演講(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