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台海觀瀾|大陸試射1發導彈,賴清德訓練40萬民間力量

2024-09-30社會

經濟觀察網 王義偉/文 這是前後兩天之間發生的事情。

9月25日早上,解放軍火箭軍向太平洋相關公海海域發射了1發攜載訓練模擬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導彈飛行約12000公裏,準確落入預定海域。

9月26日晚上,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出席了台灣「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並講話。這次會議決定,台灣要訓練40萬名民間力量(民力)應對突發狀況,必要時支援作戰。在明年的台軍漢光演習中,這40萬民力也會第一次亮相配合演練。

這是兩則重大新聞。時至今日,台灣島內對此兩則重大新聞依然是議論紛紛、熱度不減。

筆者簡要評析如下:

關於大陸試射導彈,西方主串流媒體和島內綠營的主要表現是不動聲色,即使有報道也是常規報道,一語帶過。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文媒體一片歡騰,島內部份藍營媒體和藍營媒體名人則是高談闊論、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部份藍營媒體名人的興奮之情,讓筆者感動。因為他們是發自內地為大陸的強大感到自豪和高興,這是同文同種、同為中華民族一份子的真情流露。

解放軍為什麽選擇這個時候試射導彈?

原因很多、很復雜。筆者分析,主要有兩點:

第一,出列亮相。

這幾年,國際局勢動蕩不安。聯合國其他常任理事國先後試射戰略武器,意在警告相關方面不得輕舉妄動。其他國家都出列了、亮相了,作為常任理事國之一,中國的出列、亮相順理成章。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民間對5個常任理事國有一個分類:把美國、中國、俄羅斯稱作上3常,法國和英國稱作下2常。如果按照這個分類,在上3常裏,中國是最後一個試射戰略武器的國家。

第二,請你冷靜。

俄烏沖突和以阿沖突給國際局勢帶來的最顯著的影響,可用兩個字來概括:喚醒。

戰爭機器被喚醒了。美國軍工復合體作為西方軍事工業的龍頭,不但被喚醒,還帶動整個西方戰爭機器的加速運轉。

比戰爭機器被喚醒更可怕的是,戰爭意識被喚醒了。

軍方(主要是美國軍方)的聲量大大超過了外交的聲量。軍事不是服從於政治,而是綁架了政治(以色列)。

近一段時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像蜜蜂一樣穿梭於中東各國,但中東戰事卻是愈演愈烈。這就是戰爭意識被喚醒的真實體現。

這種意識已經開始向台海方向蔓延。

以美國軍方為代表,近些年持續炒作2027年可能爆發的台海大戰(戴維森視窗)。

就在不久前的9月18日,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弗蘭凱蒂(Lisa Franchetti)上將再一次炒作戴維森視窗概念。她釋出了最新版的【美國作戰海軍領航計劃】(Navigation Plan for America’s Warfighting Navy)。根據這個計劃,美國海軍有兩個戰略目標:為2027年可能爆發的美中戰爭做好準備,增強海軍的長期優勢。

解放軍的導彈試射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舉行的。

12000公裏的長劍劃破太平洋上空,也提醒那些好戰者——請你冷靜。

回過頭來說賴清德的40萬民力。

台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題目為「義和團式民防,引火不如避戰」。

社論表示:「賴清德的加強防衛韌性構想,只不過是裝模作樣,擺出全民共赴戰事的架勢,真正遇有戰事時不堪一擊。」

筆者認同【中國時報】的判斷,所謂的40萬民力,就是不堪一擊。

相信賴清德本人也知道,如果將來有一天台海爆發戰事,這40萬民力不堪大用。那麽,他為什麽還要這麽做呢?

答案也很簡單:鞏固統治基礎,為贏得2028年大選、繼續執政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