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身安心更安 記者岱山轉移群眾安置點見聞

2024-09-15社會
00:27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汪雨晨 陳天懷
(影片由岱山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隨著台風「貝碧嘉」的步步逼近,岱山縣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9月15日上午9時起,從魚山轉移的群眾便開始陸續到達岱山實驗學校。中午12時左右,轉移工作完成,作為島上最大的避災安置點之一,岱山實驗學校接收安置了近1100名工人。
岱山實驗學校政教處主任吳焱介紹,這次安置采取了班級劃分制,每個班級安置25名工人,由一名班主任管理,再由工友推選出一名班長負責傳遞通知、領取物資等「班」裏的大小事宜。
工作人員為大家送上月餅。記者 陳天懷 攝
「為了維持現場秩序,我們把一些工作前移了。」吳焱介紹,在工人轉移前,學校就將班級與負責的班主任列成表格發給了負責轉移的工作人員。每位工人在到達學校前就會知道自己被分配在了哪個班級,這樣以來避免了現場分班的混亂,一切都井然有條。
台風「貝碧嘉」來臨前夕,記者蹲點記錄發生在安置點一個個暖心故事。
父女「同班級」
「你在老家的二(2)班,爸爸在岱山的二(2)班。」
在岱山實驗學校的操場上,晚霞滿天,來自陜西的夏大哥正和在老家的女兒打影片電話。電話一接通,夏大哥就迫不及待地與女兒分享,自己被安置在了二(2)班,與女兒在「同一個班級」。
「也就是因為台風來了,我才有機會跟你打這麽長時間的電話。」看著螢幕裏女兒稚嫩的小臉,夏大哥雙眼微紅。
他告訴記者,自己平時工作很忙,一直沒有時間能與女兒好好聊聊天。這次碰上台風,全員都停工撤離了,這才閑下來,可以和女兒好好聊聊近況,逗她開心。
夏大哥和女兒正在通電話。記者 陳天懷 攝
「我要掙錢養家,一年也就回去一兩次。」夏大哥說,平時要是想女兒了,只能打個影片電話聊兩句。
「也不是沒想過中秋國慶假期時,讓女兒過來玩一下,但是老家距離岱山有1000多公裏,要坐一天一夜的火車,太折騰小孩了。」話音剛落,夏大哥擺了擺手,臉上滿是愧疚之情,無聲地講述著一位父親對孩子的思念。
拍照報平安
「你能幫我拍一張照片嗎?」走在教學樓中,突然一位大哥攔住了記者,他想讓記者幫他拍張照片,發到家族群裏給家人報個平安,也想為這次台風經歷留個紀念。
在得到肯定的答復後,大哥便開始尋找適合拍照的地點,「要找個光線好、背景好的地方,這是個很特別的回憶。」
「我是河北邯鄲人,今年春天就來岱山打工了。」尋找拍攝地點時,大哥主動告訴記者他叫吳現增,是一名管道工人,「這是我第一次經歷台風。」
吳現增說,因為自己來自內陸地區,也沒有經歷過台風,家人也很擔心他的安全,一直在詢問他相關情況。所以,今天來到安置點後,他一直在家族群裏發安置點的各種照片,告訴家人別擔心,他很安全。
吳大哥把拍下的照片發給家人。記者 陳天懷 攝
「這裏條件很好的,你看我這個頭發,就是剛剛在這裏免費剪的!」吳現增開心地與記者分享他在安置點的生活。除了理發,他還測了血壓,和工友一起玩了局象棋。
「中秋節快到了,剛剛還有工作人員來給我們發月餅。」吳現增笑著說,「很甜!很好吃。」
夫妻「秀恩愛」
傍晚時分,來到教學樓區域,記者擡眼望去,整棟樓中,青一色的男工人。一旁,兩位大姐正趴在風雨連廊的圍墻上向樓上看。
「喏,我們女工住在前面的藝術樓裏。」其中一位大姐告訴記者,安置點將男女住宿分在了不同樓棟裏,她來在這裏等自己的丈夫從樓上下來。
馬大姐(左一)在等丈夫下樓見面。記者 陳天懷 攝
這位大姐姓馬,和丈夫從江蘇徐州來岱山還不到兩個月。「剛到這來就碰到了台風,有點緊張,也有點害怕。」她說,自己從未近距離地經歷過台風,台風的威力有多大她也沒有什麽概念。
剛到安置點時,馬大姐發現自己和丈夫被分在了兩幢樓,不免有些慌張。然而,看到周圍有很多保障人員,各種物資也很充足,一切都井然有序,緊繃的心情一下子緩解了。
馬大姐和丈夫相互交換著泡面和米飯。記者 陳天懷 攝
交談間,馬大姐的丈夫從樓上走了下來,「這個飯給你,你喜歡吃米飯。」他將安置點發放的自熱米飯遞給馬大姐。
馬大姐也連忙將自己特意留下的泡面遞給大哥,「我擔心他把飯給我了,他自己就沒東西吃了。」
夫妻倆約好,等台風過去了,一定要到岱山海邊走走,看看這片大海。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