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汪青
12月20日,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聯合螞蟻集團研究院和螞蟻理財智庫共同釋出的【中國居民投資理財行為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盡管居民對長期理財的關註度提高,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一定的投資短期現象。2024年基金持有時間在一年以內的使用者占比高達66%。持有時長在6個月內的客戶占比同樣逐年增加,由2022年的40%、2023年的44%增長至2024年的47%。而實際持有基金時長在三年以上的受訪者僅占13%,與2023年保持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線下渠道基金客戶短期投資傾向更為明顯,實際持有時長在3個月以下的客戶占比達到37%,高於金融機構線上渠道的24%和第三方互聯網平台渠道的26%。
螞蟻集團財富事業部副總裁李小軍認為,線下工作人員的引導並未提升客戶的長期投資意願,反而促進了短期投資行為。從引導客戶長期投資行為的角度,應考慮轉變線下工作人員的考核機制,從銷售導向到資產管理導向。
「當市場表現不如預期時,投資者可能會因為長期的不確定性和損失厭惡心理而選擇結束市場,因此需要金融機構的投資者教育與服務幫助使用者校準投資預期並養成良好投資習慣,從而達到鼓勵使用者長持的目的。」李小軍說。
在投資種類方面,2024年盡管居民對各類資產的增配意願普遍增強,但資產配置方向仍相對集中於儲蓄、債類等較低收益資產,權益類配置相對較低。
具體來看,銀行存款類、公募基金和債券類仍然是2024年居民投資比例最高的三項資產。其中,銀行存款類資產仍是中國投資者資產配置組合的核心,主要投資產品中包括銀行存款的居民占比維持在74%。債券類資產連續三年穩定增長,由2021年的15%、2022年的21%、2023年的27%提高至2024年的32%。
公募基金配置仍居於居民配置品類的第二位,比例相較於2023年有所回升,達到35%。其中,貨幣基金占比仍居首位,債券基金占比持續提高,股票基金占比繼續小幅降低。這進一步加劇了居民資產配置的集中度,提高了偏債資產的配置比例。私募基金配置比例有所提高,但整體占比較小,僅為4%。
【報告】還指出,居民對長期理財,尤其是補充養老金的關註度持續上升。將長期理財用於補充養老金的居民比例連續三年增長,今年已達到47%。同時,個人養老金產品的滲透率也顯著提升,開設養老金賬戶的受訪者占比從去年的38%躍升至56%,已購買養老金產品的受訪者比例也從24%提高至37%。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吳飛認為,這一趨勢反映出居民對未來養老問題的深刻認識,以及積極采取行動進行財務規劃的決心。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居民越來越意識到透過多元化的養老方式來應對未來的養老挑戰。
投顧業務覆蓋率也在持續增加。【報告】顯示,使用過投顧業務的受訪者占比逐年增長,由2022年的21%、2023年的27%進一步增長至2024年已達到41%。此外,使用過投顧業務的客戶無論在正收益占比還是收益率上都高於未使用投顧的受訪者。
在居民金融健康方面,【報告】發現,2024年負債人群規模增加,負債占收入比例高的人群略微減少。其中,31-40歲人群負債收入比在30%以上的比例相對較高,因此這一群體尤其需要關註高負債問題與其他財務健康指標的平衡。
而過度消費與負債情況息息相關。【報告】顯示,日常消費大於收入的受訪者中超過半數月度負債比例高於50%,這反映出缺乏有效的財務規劃和預算控制可能導致的沖動消費和負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