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安徽省宿松縣華亭鎮「六尺巷調解室」內,一起圍墻建設糾紛得以成功化解,調解員活用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引導雙方以和為貴、換位思考、求同存異,最終促成雙方達成一致意見。
事件起因於華亭鎮花涼中學為保障學生安全,擬在校東南角修建圍墻。然而由於歷史原因,學校周邊住戶住房緊挨圍墻地基修建,當地居民認為圍墻的建設會對房屋的采光、通風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引發了不滿和投訴。華亭鎮黨委政府在知曉具體情況後,迅速組織人員介入調查,並邀請雙方代表到鎮「六尺巷調解室」進行調解。
調解過程中,調解員充分發揮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中「謙和禮讓」理念,活用「聽、辨、勸、借、讓、和」六步法,耐心傾聽雙方訴求,輪流做雙方的思想工作,「學生是國家和社會的希望,大家也有自家和親戚小孩在學校裏上學,作為社區居民理應支持學校建設圍墻並共同參與到平安校園建設中。同時,校方也不能忽視周邊居民的合法權益,應當站在社區居民角度考慮問題,圍墻的建設不能影響居民們的日常生活。」既向居民說明學校安全建設的重要性,又強調校方不能忽視周邊居民的合法權益,不能影響居民們的日常生活。經過多輪協商和「背靠背」調解,雙方最終「握手言和」,社區居民同意校方繼續建設圍墻,保護學生安全;校方則表示將重新設計規劃,降低圍墻修建高度,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對周邊居民通風采光的影響。至此,一起原本劍拔弩張的矛盾糾紛在彰顯「和為貴」的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影響下被化解在初始階段、消融在萌芽狀態。
近年來,華亭鎮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在現有的鎮、村兩級調委會基礎上,打造了1處「六尺巷調解室」和2個「合事點」,延伸調解觸手、擴張調解網絡,讓群眾在家門口即可化解紛爭、解決問題,有效打通矛盾糾紛化解的「穴位+毛細血管」。著重發揮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的功效,既有針對性地推進調解工作,又結合做好信訪穩控、化訪引導工作,今年以來排查調解各類矛盾糾紛近四百起,調解成功率達98%,有效消除各類「頑瘴痼疾」,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前段時間,花涼村因村民房屋建設問題導致出現上訪風險苗頭,事發後鎮村迅速派員介入,運用新時代‘六尺巷工作法’,安撫雙方情緒、調查事情原因、耐心細致調解。經過多輪的共同努力,最終雙方息訴罷訪,各退一步達成一致調解意見,矛盾最終未擴大激化。」華亭鎮政法委員吳習慶說道。
調解糾紛、定紛止爭、議事論事的場景在華亭鎮「六尺巷調解室」內時常可見,「六尺巷」典故蘊含的「和為貴」精神已融入鎮域治理脈絡,引領著鄉裏鄉親、轄區居民共商要事、共謀和諧、共促振興,將群眾的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融在萌芽狀態,打通基層社會治理「神經元」,實作「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不斷提升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滿意度,為鄉村振興註入和諧動力。(供稿人:華亭鎮 鄧頂峰 朱夢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