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中東變局:各方未雨綢繆 和平前景不易

2024-12-08社會
【國際觀察】
作者:牛新春(寧夏大學學術副校長)
近期中東局勢發生不小的變化。11月27日,以色列與黎巴嫩之間的停火協定開始生效。當天,敘利亞反政府武裝進攻阿勒頗省,占領13個村莊,這是自2020年以來政府軍與反政府軍之間首次爆發大規模沖突。
戰爭已經打破了中東力量平衡。當前,地區格局與各國國內政治激蕩互動,中東形勢正處於非常脆弱的關鍵階段,疊加特朗普即將入主白宮帶來的種種變化可能,中東或面臨2010年以來的又一次大變局。
據報道,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提名的中東問題特使史蒂文·威特科夫已經前往卡塔爾和以色列,爭取在明年1月20日前達成加沙停火和釋放人質協定。
12月1日,敘利亞北部城市阿勒頗升起滾滾濃煙。 新華社發
失衡與妥協
黎以達成停火協定,既是地區力量格局變化的反映,也是對特朗普當選的反應。戰爭打到今天,抵抗軸心遭受嚴重戰損,以色列與抵抗軸心之間的力量平衡已被打破。自2010年以來,敘利亞、也門內戰和伊拉克、黎巴嫩內亂相繼發生,抵抗軸心的地區影響迅速擴大,伊朗被認為是最大的贏家。
2023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後,抵抗軸心首次有機會展示自己積蓄十多年的實力,哈馬斯、真主黨、胡塞武裝、伊拉克民兵和伊朗先後襲擊以色列本土,一時間以色列四面受敵,這是抵抗軸心實力展現的「高光時刻」。然而,自今年5月拉法戰役開始後,戰場形勢出現轉折。哈馬斯和真主黨遭受「淪陷性」打擊,真主黨最終成為抵抗軸心鏈條上的缺口,率先同以色列簽署停火協定。真主黨被迫同意「城下之盟」,把黎以戰爭與加沙戰爭脫鉤,自己還要撤回到利塔尼河以北,堪稱自1982年真主黨成立以來的重大軍事挫敗。停火協定簽署後,伊朗和哈馬斯都表示歡迎,說明妥協、退讓、和解可能並非真主黨一家的想法,而是整個抵抗軸心當前的策略選擇。
意外的協定
戰場形勢的變化是黎以停火協定的大背景,特朗普的勝選則是催化劑。
人們曾經普遍預言,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一定要把戰爭拖到特朗普上台,因為特朗普才是最支持以色列的美國總統。根據目前披露的提名資訊,國務卿盧比奧、國家安全顧問沃爾茨、駐聯合國大使斯特凡尼克、駐以色列大使哈克和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堪稱親以色列的「夢幻隊」。
然而,現實情景是內塔尼亞胡搶在特朗普上台前達成了停火協定,這多少有些令人意外。一方面,停火協定可能是以色列送給特朗普的政治獻禮,因為「結束戰爭」是特朗普的競選承諾。無論這是不是以色列的初衷,實際效果貌似如此。停火協定達成後,特朗普提名的國家安全顧問沃爾茨在社交媒體上說:「是特朗普促成了以色列和真主黨之間的停火,每個人都因為特朗普總統而來到談判桌前,否則他們將面臨難以想象的壓力。」另一方面,此時停火讓以色列能夠得到最優惠的條件。即將結束政壇的拜登渴望留下政治遺產,幾乎滿足了以色列的一切要求。
英國【經濟學人】以「拜登在中東的最後一次豪賭」為副標題來評論停火協定,認為美國將因此背上沈重的負擔,也給停火協定的落實埋下了禍根。美國要監督停火協定的落實,還要負責武裝黎巴嫩政府軍。在以色列與美國簽署的補充協定中,若以色列認為真主黨違反停火協定,美國確認以色列有權在黎巴嫩境內采取軍事行動;美國承諾向以色列提供有關真主黨活動的情報資訊;美國承諾同以色列合作防止伊朗向真主黨轉運武器;美國確認以色列有權在黎巴嫩領空實施情報偵察飛行。
相關條款明顯侵犯黎巴嫩主權,受到黎巴嫩政府和真主黨的強烈反對,因此沒有寫到正式協定中,而成為美國對以色列的「私下保證」。果然,停火協定生效的第二天,以色列就對黎巴嫩兩次實施空中打擊。實際上,相關各方對停火協定的信心嚴重不足,以色列軍情部門認為能夠落實的可能性只有50%。
換作特朗普,會不會給予以色列同樣優惠的條件?以色列方面並不確定。畢竟,「交易性」和「不可預測性」是許多國家對特朗普第一任期的印象。
「兩手準備」
對特朗普而言,避免打一場新的中東戰爭是美國最優先的目標,美國對外要減少投入、增加收入。不論是加沙戰爭還是黎以戰爭,都可能把美國卷進去,並增加美國的開支,都不符合美國的利益。因此,特朗普誓言要以最快速度結束中東的戰爭。
這顯然令內塔尼亞胡擔憂。鑒於美國對哈馬斯、真主黨影響有限,要想快速結束戰爭,特朗普最便捷的路徑是對以色列施壓。在「交易」方面,若特朗普同伊朗、沙特等國「交易」,難免會波及以色列的利益。論及特朗普的「極限施壓」政策,則不僅是給伊朗準備的,也同樣可以用在以色列身上。伊朗可以與美國交易,以色列也必須與美國交易。美國國內有分析指出,「極限施壓政策針對全球各國,不管你是盟友還是敵人」。
為了維護美國的利益,特朗普對盟友和對手的策略是一樣的,這是特朗普與拜登的重大區別。無怪乎,特朗普當選後,中東相互敵對的國家均表示歡迎,以色列、土耳其、埃及、沙特公開表露歡欣鼓舞之情,甚至伊朗也認為自己面臨新機遇。究其原因,中東各國洞悉了「交易」,都覺得自己手中拿著好牌。同時,既然連以色列都不敢完全信任特朗普,又有哪個中東國家敢把寶全壓在特朗普身上。幾乎每個國家都在做兩手準備,都想把牌抓在自己手裏。
對於美國的宿敵伊朗,一方面特朗普很有可能對伊朗再度實施極限施壓政策,另一方面特朗普又聲稱願意與伊朗達成大交易,兩種可能性都真實存在。伊朗也是兩手準備,一方面發出願意和談的訊號,另一方面開足馬力發展核能力。據報道,根據2015年核協定的規定,伊朗只能擁有300公斤豐度為3.67%的濃縮鈾,目前則擁有各種豐度的濃縮鈾6600公斤,特別是近期伊朗把豐度60%濃縮鈾的庫存從17.6公斤猛增到182.3公斤,足夠制造4顆核彈。
轉眼間,伊朗核問題突然又回到中東政治的中心舞台了。
更需勸和促談
目前來看,中東最大的不穩定因素來自相關國家的國內形勢。真主黨遭受重挫,不僅改變了以色列與抵抗軸心之間的力量平衡,也直接影響黎巴嫩、敘利亞國內的力量平衡。在敘利亞多年內戰中,大批黎巴嫩真主黨武裝人員進入敘利亞境內,幫助敘利亞政府站穩了腳跟。目前敘利亞反政府武裝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借真主黨虛弱之機發起對政府軍的反攻。
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內,美國從敘利亞、伊拉克撤軍的可能性不小,這又會影響敘利亞、伊拉克國內的力量平衡,甚至引發動蕩。當年美國軍事幹預中東國家內部事務是個錯誤,未來美國如不負責任地撤軍,也只會是另一個錯誤。
回看特朗普第一任期的中東政策,地區國家的憂慮不足為怪。2019年特朗普結束伊朗核協定,對伊朗實施極限施壓,結果引發波斯灣地區動蕩,美國與伊朗接近戰爭邊緣。特朗普提出解決巴以問題的「世紀協定」,以經濟利益換取巴勒斯坦主權,被巴勒斯坦斷然拒絕,巴以局勢隨後惡化。特朗普默許沙特封鎖卡塔爾,引起海灣國家內部份裂。
特朗普在上一任期促成【亞伯拉罕協定】,幫助四個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關系正常化。但是,【亞伯拉罕協定】擱置巴以問題,直接解決阿以問題,也產生了明顯的負面效應。根據以色列國防軍最新獲得的哈馬斯檔案,【亞伯拉罕協定】是引發新一輪巴以沖突的直接導火索之一,阻止沙特與以色列建交是哈馬斯襲擊以色列的原因之一。
同八年前相比,目前中東地區局勢和相關國家的國內局勢更加脆弱,風險更大。和平是中東各國人民最根本的追求。作為對中東地區影響最大的國家,美國理應承擔更大的責任,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在地區熱點問題上,美國要和國際社會一道來勸和促談,而不是持續在聯合國安理會投唯一的否決票。在中東國家的國內問題上,美國理應尊重各國的主權,尊重各國人民的選擇,而不是動輒就談論政權更叠,也不是煽動反對派運動,或支持反政府武裝。
【光明日報】(2024年12月07日 08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