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超1.4億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保障晚年基本生活的經濟基礎,養老金待遇水平的高低不僅能夠決定退休人員能否實作老有所養和老有所依,同時也是在現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社保體系下社會回饋多繳、長繳參保人員的一種相對明顯的表現形式。
一般來說,養老金的待遇水平越高,則意味著退休人員的經濟保障能力越強,越容易在真正意義上實作老有所養和老有所依,同時極大的減輕子女在養老層面的經濟負擔;反之,養老金的待遇水平越低,則退休人員的經濟保障能力越弱,僅僅憑借社保養老金作為主要的收入來源恐並不足以維持日常生活所需的開支,老有所養和老有所依也更無從提起。
從這個角度而言,在現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下,國家鼓勵全國近3.8億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企事業單位參保人員遵循多繳多得、長繳長得的基本原則來提高自身退休之後的養老金待遇,進而進一步改善基本生活質素,同時助力實作老有所養和老有所依。
![](https://img.jasve.com/2024-9/03166ae6daf03c03612f60b3d87634e2.webp)
養老金「並軌」
據悉,在2014年10月1日之前,中國城鎮職工並列2套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分別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然而,恰恰是因為制度設計層面的差異,導致體制內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所享受的基本養老金待遇明顯高於體制外的企業退休職工。
因此,為了消除兩者之間的待遇差距,同時也是為了確保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公平、公正且可持續執行,國家自2014年10月1日起啟動了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與企業職工統一實行由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並改革了體制內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計發辦法,這一過程被稱作為養老金制度的「並軌」。
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如何計發?
根據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相關規定,企事業單位參保人員享受基本養老金待遇需同時滿足2個前提條件。其一,累計繳費滿15年;其二,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
正常情況下,滿足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參保人員可在依法、依規辦理退休手續之後於次月起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且基本養老金待遇是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份組成。簡單來講,即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兩者對應的計發公式如下:
①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所處省份上一年度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薪金*(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累計參保繳費年限*1%
②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養老金賬戶累計儲存額/養老金的計發月數
![](https://img.jasve.com/2024-9/861d7ce6dd284cf01f0e58f163c51104.webp)
這裏需要補充的一點是,對於享受視同繳費年限的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除了計發基礎養老金與個人賬戶養老金之外,還將依照其視同繳費年限的長短,再給予計發過渡性養老金,即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若有),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公式:
③過渡性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所處省份上一年度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薪金*本人平均繳費指數*視同繳費年限*過渡系數
2024年底前,2類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迎「重算補發」
上文提到,企事業單位參保人員在累計參保繳費滿15年且同時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前提條件下,即可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但根據目前的制度,2類人的養老金待遇將迎來重算補發。
①體制內退休「中人」養老金待遇重新核算和補發
為什麽體制內退休「中人」的養老金待遇會進行重新核算和補發呢?具體來看,有2點:
其一,在養老金並軌10年過渡期內退休的「中人」,其基本養老金采取的新老辦法待遇標準對比計算的方式,若新辦法待遇標準高於老辦法,則具體如何計發可參考下圖所示:
![](https://img.jasve.com/2024-9/36771838f18f1c1fc88d5f771a7ab97d.webp)
其二,在中國絕大多數地區,退休「中人」的養老金待遇采取的「預發」方式,而預發基本養老金與實際待遇之間往往會存在差異,所以需要重新核算待遇並將差額的部份補發。
以甘肅高台縣為例,當地截止到6月5日便完成了機關事業單位2022年退休「中人」待遇重新核算工作,並對155名退休「中人」的養老待遇完成了補發,補發的養老金總計為916.78萬。由此2項數據可計算得出,平均每個人補發的養老金待遇為5.9萬元。
再比如湖北麻城市,根據當地人社局披露的訊息,當地機關事業單位2023年度退休「中人」新辦法待遇重算及補發工作已經於5月份落實到位。其中,涉及全市972名退休「中人」。
由這兩個地區的範例我們不難看出,不同地區體制內退休「中人」的養老金待遇重新核算和補發到賬時間並不是一致的,具體何時會將這筆養老待遇補發到位仍需要以實際為準。
![](https://img.jasve.com/2024-9/1bbed0036df19c6ba7483f21b0106c32.webp)
②2024年1月1日及之後新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重新核算和補發
事實上,除了體制內退休「中人」的養老待遇會迎來重新核算和補發之外,在2024年1月1日及之後新退休的人員,其基本養老金也會迎來重新核算和補發差額。
據悉,在上一年度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薪金水平或者當年度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計發基數公布之前,社保經辦機構往往會按照上一年度的計發基數或者上上一個年度的全口徑社平薪金水平來作為依據測算並預發臨時養老金,而隨著全口徑社平薪金水平的提高,預發的臨時養老金與退休人員實際應該享受的待遇水平之間往往會存在一定的差額,所以需要對新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待遇進行重新核算,然後將預發與實際應發之間的差額補發到位。
以福建舉例,2022年度當地全口徑社平薪金為7020元/月;2023年當地全口徑社平薪金水平為7388元/月。而若按照2022年的數據計算2024年新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待遇,顯然會導致預發的基本養老金待遇與實際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在2023年度全口徑社平薪金水平公布之後,社保經辦機構需要對新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待遇進行重新核算並及時補發。
![](https://img.jasve.com/2024-9/ae1b86280cc621f87726bed335c8b513.webp)
結語
總的來說,退休人員所享受的基本養老金待遇是其保障晚年基礎生活的經濟支柱,在預發基本養老金和實際應發基本養老金之間存在差額的情況下,社保經辦機構的確需要對退休「中人」以及2024年新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待遇進行重新核算,然後將差額的部份予以補齊。
當然,恰如上文當中所提到的,無論是退休「中人」的養老金待遇重新核算及補發,還是2024年新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的重新核算及補發,在不同的地區,具體執行的時間並不是相同的。所以,這筆錢何時會到賬,仍需要多多留意當地公告,且以實際到賬時間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