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抵達,第10萬列!——杜伊斯堡見證中歐班列裏程碑時刻

2024-12-05社會
【記者連線】
光明日報駐柏林記者 焦授松
當地時間12月3日9時10分,從重慶團結村站駛出的X8083次中歐班列順利抵達德國杜伊斯堡,中歐班列跑出全新紀錄——累計開行突破10萬列,發送貨物超1100萬標箱、貨值超4200億美元。跑出「加速度」的中歐班列,目前已通達歐洲25個國家227個城市,連線11個亞洲國家超過100個城市,為服務高質素共建「一帶一路」註入新動能。
圖為第10萬列中歐班列駛入德國杜伊斯堡港。 焦授松攝/光明圖片
在當日舉行的第10萬列中歐班列抵達杜伊斯堡港接車儀式上,中國駐杜塞爾多夫代總領事昌海濤表示,中歐班列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代表專案,開創了亞歐國際運輸新格局,搭建了沿線經貿合作新平台,有力保障了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為亞歐大陸整體發展不斷註入新動力,彰顯了高質素共建「一帶一路」不斷走深走實。「共贏」是中歐班列的核心理念。中歐班列為亞歐貿易往來提供實惠高效的全天候物流解決方案,將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帶入歐洲百姓家,並吸引大量電子商務企業落戶杜伊斯堡等起終點城市,有力拉動了相關國家的產業轉型與經濟社會發展。這條橫貫亞歐大陸的「鋼鐵駝隊」已成長為具有強大輻射力及帶動力的國際物流品牌和中歐合作的標誌性品牌。
昌海濤表示,中歐班列的發展離不開中國同歐洲夥伴攜手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不懈努力。從拓展聯通路段、提高口岸作業能力的設施「硬聯通」,到加強規劃對接和標準、規則、管理銜接的政策「軟聯通」,都大幅提升了班列運力輻射面積、口岸通關效率和便利化水平,為中歐產業鏈供應鏈的高效與安全提供了堅實保障。當前,亞歐大陸正面臨地緣政治沖突外溢、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增大等挑戰。在此背景下,我們更要秉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的絲路精神,堅定支持以中歐班列為代表的開放合作,為中歐乃至全球貿易聯通提供更具前瞻性和可持續性的解決方案。
杜伊斯堡市政府中國事務專員陶逸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11年,首列中歐班列正是從重慶出發抵達杜伊斯堡。10年前,習近平主席親臨此地見證班列抵達杜伊斯堡港,中歐班列自此正式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往返於杜伊斯堡和中國之間的中歐班列已由最初的每周一班增長到每周30至40班。中歐班列便利了歐中間貿易往來,吸引了大量中國企業落戶杜伊斯堡,為當地帶來了大量就業機會,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雙方的文化交流。
杜伊斯堡港務集團董事長馬庫斯·班恩向記者表示,他至今仍清晰記得首趟中歐班列抵達的場景。杜伊斯堡港務集團有幸在過去十年間同中國夥伴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雙方合作從傳統物流範疇,進一步拓展到港口建設、倉儲服務等領域。期待與中國在未來繼續攜手,進一步挖掘合作潛力。
2013年,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中歐班列應運而生、逐步發展壯大,有力保障了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為服務高質素共建「一帶一路」、助推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註入了新動能。國鐵集團貨運部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近年來,中歐班列便利快捷、安全穩定、綠色低碳的優勢不斷鞏固,成為廣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開行數量保持強勁增長態勢。作為中歐班列統一經營服務平台,中鐵貨櫃運輸有限責任公司根據客戶需求,組織開行更多路線,擴大中歐班列「朋友圈」和服務範圍,為進一步深化與相關國家的經貿交流合作,促進交通、物流、商貿、人文等要素融合發展註入「中國速度」、展示「中國質素」。在鞏固和穩定既有入歐主要通道的基礎上,國鐵集團積極拓展南通道跨裏海中歐班列常態化開行,今年7月1日鋪畫了「每日一班」的跨裏海中歐班列圖定路線,「暢通高效、多向延伸、海陸互聯」的中歐班列境外通道網絡格局日趨完善。
記者了解到,德國杜伊斯堡港因中歐班列的開通吸引了上百家物流企業落戶,創造了2萬多個就業機會。從2016年統一品牌至2023年,中歐班列年開行數量由1702列增加到超1.7萬列,增長近10倍。開行萬列所需時間由開行之初的90個月縮短為現在的6個月。今年3月以來,已連續8個月單月開行數量超過1600列。
(光明日報杜伊斯堡12月3日電)
【光明日報】(2024年12月04日 13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