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不怕苦 不認命 不認輸 四川古藺健兒在巴黎殘奧會上勇奪四金

2024-09-08社會
張深遠 封面新聞記者 李華剛
台北時間9月8日,在剛剛結束的第17屆巴黎殘奧會輪椅擊劍專案女子重劍團體決賽中,中國隊獲得金牌,其中一位隊員陳遠東來自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截至目前,古藺籍運動員陳遠東、胡洋共在本次巴黎殘奧運會上獲得4枚金牌。
中國隊奪田徑4X100米混合接力金牌
這四枚金牌分別是:9月5日,陳遠東,女子花劍團體金牌;9月7日,胡洋,田徑專案4X100米混合接力金牌;9月7日,陳遠東,輪椅擊劍專案女子重劍個人A級金牌;9月8日,陳遠東,女子重劍團體金牌。
榮譽的獲得源於一次次背後的辛勤付出,陳遠東、胡洋「不怕苦、不認命、不認輸」的拼搏精神,書寫出不一樣的人生故事。
不怕苦
樂觀自強,從殘疾人到專業運動員
1997年,胡洋出生在古藺縣雙沙鎮的一個普通家庭,年幼時發生的一次意外導致他左腿高位截癱。但胡洋一直樂觀開朗、積極向上,從小熱愛運動,不怕困難,不服輸。
比賽中的胡洋
胡洋曾練習了四年的輪椅擊劍,在此過程中代表四川輪椅劍隊參加全運會,和隊友一同獲得了花劍、佩劍團體銅牌,這是胡洋第一次在大型運動會上嶄露頭角。後來,胡洋轉戰輪椅競速專案。2021年10月參加全國第十一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八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田徑專案,獲三金一銀一銅;2023年2月參加世界殘奧杜拜站田徑大獎賽,獲4X100米混合接力賽金牌。2023年7月12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的2023年世界殘疾人田徑錦標賽男子T54級400米輪椅競速決賽中,胡洋以44.45秒的成績奪得冠軍,打破亞洲紀錄。
陳遠東,1994年11月出生在古藺縣德耀鎮的一個農村家庭,三歲時意外致使左腳踝錯位,因家裏條件不好而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導致左小腿肌肉萎縮。在德耀鎮龍美小學(現名:明德小學)讀書時,同學老師一直都很關心她,在愛裏長大的陳遠東樂觀向上。從那時起,小小的陳遠東全憑意誌力,忍著痛鍛煉左腿力量。14歲,在德耀中學就讀的她,已經展現出對運動的熱愛和天賦,後在運動員劉友銀的介紹下,陳遠東到四川省隊接受專業體育訓練。
16歲那年,練習機械體育的好友胡洋,發現陳遠東也是練習機械的「好苗子」。在胡洋「仗劍走天涯」的「忽悠」下,從小就想「行走江湖」的陳遠東從田徑轉到練習擊劍。在2023年的杭州亞殘運動會上,陳遠東獲得四金兩銀,分別是女子重劍個人第一名、女子花劍團體第一名、女子佩劍團體第一名、女子重劍團體第一名、女子花劍個人第二名、女子佩劍個人第二名。
不認命
不懈努力,從亞殘運會到殘奧會
世界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胡洋在訓練中付出了非常人的努力。胡洋每天淩晨四點起床開始訓練,早上六點五十左右,他已經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訓練。晚上七點至九點,接著進行第四次訓練。這樣的日常,胡洋一堅持就是九年。意誌堅強、踏實勤奮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胡洋
2018年,胡洋肋骨受傷做了手術,要休息一年。這意味著之前的努力付諸東流,一切都得重新開始,胡洋說這是自己遇到過最大的困難。但是,一想到能為國家獲得榮譽,這一切都不值一提。「在賽場上看到中國國旗升起,聽到國歌奏響,那一刻是觸動靈魂的。」經過堅持不懈地努力,胡洋在杭州第四屆亞殘運會上獲得了兩金一銀一銅的優異成績。
近13年的職業生涯裏,陳遠東只是一名普通運動員,她說:「我並不是什麽天才型選手,剛接觸體育的時候,弱不禁風的樣子還被教練看不上,自己也無數次想過放棄。」轉到擊劍專案之後,基礎薄弱的陳遠東「剛開始真是痛苦」,「了解後才知道擊劍專案並不‘豪邁’,相反非常‘紳士’,且十分‘枯燥’」。陳遠東清楚地記得那是在2017年,每天都有4個小時,用於「枯燥」重復訓練同一個動作。在那半年的「黑暗」時間裏,陳遠東要求自己訓練時間「從早到晚」,每周末都去場館練習,在每一次揮劍出去,都在思考,如何達到教練提出的要求。最終,透過自己的努力,陳遠東終於找到一套適合自己「防守」和「進攻」的「劍譜」。在這份堅持和努力下,陳遠東站上了最高領獎台。
不認輸
全力以赴,誓要為國爭光
8月16日下午,巴黎殘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在北京成立。「很開心自己能為國出征,重要的不是輸贏,而是每一次都全力以赴,不給自己留遺憾。」陳遠東激動地說出自己的出征宣言。「這是自己第二次參加殘奧會,透過4年的努力,對這次巴黎殘奧會滿懷期待,也更會全力以赴為祖國爭光。」胡洋的出征宣言擲地有聲。
陳遠東
「和隊友一路過關斬將,這塊金牌得來不易,終於收獲人生中第一塊殘奧會金牌,激動、開心。作為一名運動員,之前無論付出多少艱辛,在這一刻都值了。輪椅競速運動改變了我的人生,讓我變得更開朗自信。透過參加比賽,我走出了家門、國門,見識了外面的世界。」胡洋巴黎殘奧會最後一場比賽,他淚灑賽場,激動地表示,從一位害怕上體育課的自卑小男生,到成為運動員嶄露頭角,到實作人生價值,他感謝祖國、教練以及幫助過他的所有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