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孫興傑:沙利文訪華,暗含美國對華戰略認知重要變化

2024-08-28社會
直新聞: 對於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訪華,您有什麽觀察?
特約評論員 孫興傑 : 沙利文是拜登政府的首席戰略安全智囊,也可以說,沙利文是「拜登主義」的主要設計者和執行者,對華政策無疑是「拜登主義」的重要內容。拜登總統已經宣布結束競選,這也意味著拜登以及沙利文在白宮的時間已經進入了倒計時。沙利文此次訪華,我個人認為是為「拜登主義」增加新的內容和確定性,另外,作為具有年齡優勢的美國新一代戰略家,沙利文對美國戰略和外交的影響將會繼續,因此,沙利文在拜登政府的成績也將是他未來進入新崗位的籌碼。
沙利文和王毅之間的溝通渠道是拜登政府時期中美關系穩定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峇里島會晤之後,「王毅-沙利文渠道」建立起來,在奧地利、馬爾他、泰國等第三地長時間會晤之後,沙利文此次對中國進行3天存取,不僅延續了這一溝通渠道的穩健有效性,而且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拜登總統的任期有限,是否會在卸任之前對中國進行存取,還不確定。如果他沒有中國之行的計劃,那將成為列根之後,三十多年來唯一沒有訪華的美國總統,拜登是否願意帶上這一標簽也不好說。
沙利文來訪,一方面延續了去年王毅訪美的勢頭,另一方面也是為中美高層會晤進行溝通。元首外交在中美關系中扮演了穩定器的角色,沙利文作為拜登的首席安全智囊,其訪華的意義不言而喻,一方面與基辛格訪華一樣對雙方重大戰略問題進行溝通,另一方面與斯考特羅夫特訪華一樣對雙方的意圖進行溝通與交流,為中美關系的止跌企穩註入確定性。
沙利文是賴斯之後,時隔八年,再次訪華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雖然拜登政府時期,沙利文等一直強調中美關系的競爭性,但是沙利文來華進行戰略溝通,也表明沙利文等在調整對華認知。沙利文與王毅之間的溝通渠道從選擇維也納、馬爾他等與中美距離相似的第三地轉向泰國曼谷、北京,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美關系的氣氛變化。此外,沙利文三天訪華行程,雙方可以進行更長時間的溝通與交流,沙利文的在華切身體驗多少也會改變他從媒體或者第三者獲得的中國印象,這對於中美關系的穩定也是非常重要的。
當地時間2024年1月26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在曼谷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舉行新一輪會晤。圖源:外交部網站
直新聞: 拜登政府任期所剩無幾,您對於沙利文和王毅的戰略溝通有什麽觀察?
特約評論員 孫興傑 : 在拜登宣布退選之後,沙利文也快期末測試了,這是不是意味著沙利文來訪只是儀式性的呢?我個人並不這麽認為。沙利文在拜登的國家安全戰略設計中的角色是有目共睹的,是美國對華戰略的主要操盤手。在中美外交與安全高官首次在安克雷奇會晤之後,雙邊關系走低,後來中美建立了中央外辦主任和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渠道,為中美關系的穩定提供了重要的渠道。峇里島會晤之後,這一渠道的角色進一步彰顯,沙利文的對華關系用詞也在不斷變化,事實上,這也是沙利文重要的外交學習和調整的過程。從一開始將中國視為唯一挑戰者,到現在尋求建設性合作,中美雙方在互動過程中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尋找最大公因數。
對於沙利文的訪華行程,美方高官認為,即使在競爭中,我們也能找到建設性方式展開合作。我想這是美國對華戰略認知的重要變化,當然說,拜登政府對華進行三分法,但是有一段時間,美國只強調競爭和對抗,合作領域幾乎不再提。現在沙利文更多談到在競爭中尋找和平共存,這意味著沙利文對華認知也有了變化。中方多次強調,中國不是美國,美國不應該以西方的歷史來映像中國,無論從歷史還是戰略來說,這都是處理中美關系的重要方法論。
拜登政府最初將中國定義為有能力和意圖挑戰美國的大國,沙利文此次訪華的重要目標是詳細了解政策意圖和戰略意圖。從理論研究的角度來說,國家關系中,能力和實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測度的,尤其是客觀物質力量,可以用某些指標進行衡量,比如經濟、軍事等,但是主觀意圖是很難測量的。然而,意圖卻在國際關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誤判往往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中美高層的互動更多要聚焦於了解的彼此意圖,中方多次強調無意取代美國,也不會另起爐竈,沙利文以及美國新一代戰略精英有必要了解中國的歷史傳統和戰略思維,唯其如此,才能讓中美關系進入相向而行的軌域。
另外,中美將對國家安全和經濟活動的邊界進行溝通,這是以往大國關系中沒有的現象。沙利文作為國家安全事務的智囊,多次就美國的技術和產業發展發表意見,其原因在於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的一個核心內容就是對華戰略科技產業競爭。技術和產業是大國興衰的核心線索,但是將技術產業安全化是有問題的,技術和產業發展既具有戰略色彩,也必須依靠市場體系,中美在技術和產業領域的競爭核心是看誰能夠建立更加開放有效的合作體系。
作者丨孫興傑,深圳衛視【直播港澳台】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