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蛇年就要到了!
你可能不知道,中國有著悠久的蛇崇拜歷史,考古學家在許多遺址中發現大量的蛇形裝飾品,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
在中國神話故事裏,人類的始祖伏羲和女媧就是人面蛇身,誇父則是雙手操蛇,許多神仙與蛇都有著難解之緣。
女媧與伏羲
在古希臘神話中,醫學創始人之一阿斯克勒皮俄斯在行醫的時候,總會帶著一根蛇杖,由此無論是醫學院的校徽、救護車,還是急救標識上,都有蛇的身影。
在古埃及神話中很多女神都是蛇身,南非布須曼神話甚至認為人是由蛇演變而來。
當然,現代大多數人對蛇的印象都是冷血、邪惡。
聖經上說,蛇是上帝耶和華造的萬物中最狡猾的一種。由於它的引誘,使在伊甸園中的亞當和夏娃偷食了禁果,他們因此被趕出伊甸園,從此人類才有了「原罪」。
那些外表美麗、內心陰險狠毒的女人被稱作「美女蛇」。
在某些地區,警察或記者喬裝打扮搜集證據的行為被稱作「放蛇」。
所以我們能在有關偵破、間諜內容的文藝作品中發現,「蛇」常常用來代指臥底和間諜。
這部1973年上映的經典諜戰片就取名為【蛇】(法語:Le Serpent)。
亨利·韋納伊導演作品【蛇】
巴黎機場,蘇聯駐法國參贊弗拉索夫上校等待著踏上回國的飛機。
突然間,一向穩重的他仿佛鬼上身,一反常態、慌慌張張地向警務室請求政治避難,並拒絕蘇聯大使館一等秘書和夫人的勸阻,堅決拒絕返回蘇聯。
法國情報局很快意識到,弗拉索夫是一條可遇不可求的大魚。
【蛇】劇照
局長貝爾東很快將弗拉索夫帶走,試圖從他口中撬出有用的情報。
然而,弗拉索夫卻守口如瓶,他只要求盡快前往美國大使館。
美國駐法大使親自接走了弗拉索夫,並將他送往位處華盛頓的美國中央情報局。
【蛇】劇照
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戴維斯對弗拉索夫的叛逃持懷疑態度,但透過一系列的心理測驗和審訊,最終確認了他的誠意。
弗拉索夫將最高機密——蘇聯克格勃滲透北約的間諜網和盤托出,瞠目結舌的美國人才明白,位居關鍵地位的西德將軍、法國情報高官都是蘇聯間諜。
【蛇】鳳凰衛視電影台
1月19日 16:00即將播出
隨著深入調查,北約內部的大清洗開始了,一系列北約高層官員接連離奇死亡......
對於間諜的起源,世間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夏朝的女艾是史上第一位間諜,有人則認為是古希臘傳說中特洛伊木馬里的眾人。
少康是夏朝的第六位君主,他為了復國,派女艾潛入敵對勢力寒浞的內部刺探情報。女艾成功地贏得了寒浞之子澆的信任,並獲取了關鍵的情報,最終幫助少康成功復國,史稱「少康中興」。
但毋庸置疑,間諜通常活躍於亂世之中。
優秀的諜戰故事也必然帶有歷史的厚重感,總能將觀眾拉進那個風雲詭譎、暗流湧動的時代之中。
【蛇】改編自法國作家皮埃爾·諾德在1971年出版的間諜小說【第13個自殺者】。
皮埃爾·諾德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傳奇人物,他最初是電影編劇,二戰前被法國情報部門吸納,成為一名以電影人身份為掩護的間諜。二戰期間他是地下抵抗組織的領導人之一,戰後以上校軍銜退役,全身心投入文學創作。憑借如此豐富的經歷,他創作了80部間諜小說,被譽為法國間諜小說之父。
作家皮埃爾·諾德
【第13個自殺者】就是以1961年蘇聯克格勃少校阿納托利·戈利岑叛逃西方,繼而引發英國情報史上的最大醜聞「菲爾比事件」以及法國脫離北約為背景創作的。
哈羅德·金·菲爾比是冷戰時期最著名的雙面間諜之一。他在劍橋大學期間接受共產主義思想,後被克格勃招募,成功打入英國秘密情報局,為蘇聯提供了大量重要情報,最終暴露並逃亡蘇聯。他的背叛對英國情報機構造成重大打擊,至今仍具深遠影響。
電影【蛇】拍攝於上世紀70年代,當時正處於美蘇兩大陣營冷戰冰點,第四次中東戰爭、石油危機、阿富汗沖突相繼爆發,國際局勢瞬息萬變。
在這場冷戰中,法國的地位十分尷尬,其中的原因得從第二次世界大戰說起。
作為國際強國,法國卻在二戰中發揮不甚理想,國土被摧殘得滿目瘡痍,早早舉起白旗。
納粹德國部隊進入巴黎,【影子部隊】劇照
戰後,美國為了對抗以蘇聯為主的東方陣營,在歐洲建立了經濟援助計劃,與英法兩國共同創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其總部坐落於法國巴黎。
而身為北約體系創始成員國之一,法國卻無法參與北約內部理事會,處處遭到美英兩國排擠。
對於當年蒸蒸日上的美國,沒有反抗資本的法國只能選擇忍氣吞聲。
而那個與自己打打鬧鬧上千年的鄰居——英國突然騎在自己脖子上,法國勢必要爭一口氣。
夏爾·戴高樂
1966年,作風強硬的時任法國總統戴高樂不顧歐洲各國與美國的壓力,義無反顧地結束了北約軍事一體化體系,並與東方陣營媾和。
但戴高樂的強硬政策與其國力很不相符,美國見狀將海量經濟支援轉投給了西德,讓西德快速完成了戰後重建工作,法國則打破牙齒往肚裏咽。
所以該片透過一個在法的蘇聯間諜,揭開了英國情報部門的傷疤,嘲笑了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無能,奚落了西德在北約的可憐處境,當然還有對法國自己的情報機關的自嘲。
時至今日,間諜行動仍然是政治博弈、商業競爭的常見手段。
2003年
英國政府通訊總部的轉譯員凱瑟琳·甘恩曝光了美國國家安全域串通英國政府,試圖透過非法手段影響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投票,以支持美國入侵伊拉克的計劃。
電影【官方機密】就改編於此事件。
【官方機密】鳳凰衛視電影台
3月20日 11:05即將播出
2013年
前美國中央情報局技術分析員愛德華·斯諾登算得上是21世紀最出名的間諜了
,他曝光了美國國家安全域關於PRISM監聽專案的秘密文件,隨後再次曝光英國「顳顬」秘密情報監視專案。
2021年
丹麥國家廣播公司曝光了一份內部調查報告,揭示了2012年至2014年間,美國國家安全域利用丹麥情報部門的合作,對多個歐洲國家的政要進行了監聽和監視。
身居福佑之下,我們對間諜的了解甚少,大多來源於國內外的影視作品。
身手矯健、智商超群的硬漢特工
【007:大戰皇家賭場】劇照
你可能會想,我們一介平民哪有機會接觸間諜啊?
但其實,有一個曾經全球聞名的遠東諜報中心一直在我們身邊,它就是東方之珠香港。
在20世紀初,英國便在香港設立了遠東情報中心,由軍情五處負責。同一時期,日本知名的梅機關和竹機關等間諜機構都在香港設立了分支。國民政府當時為了方便與德國進行私下的軍火貿易,也在香港設立了中央信托局來秘密開展相關業務。
圖片來源於鳳凰衛視【皇牌大放送】
2005年,香港【東方日報】報道,打算用作新行政長官官邸及辦公室的禮賓府,在翻修整建時被發現裏面遍布竊聽器。而在香港回歸前,禮賓府的所有竊聽器已經被徹底檢查清除過一次。這說明最新發現的竊聽器材均為回歸後安裝的。
2013年,前美國中央情報局技術分析員愛德華·斯諾登在香港接受英國【衛報】采訪時稱,美國中央情報局的香港分站就設在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內,裏面至少潛伏著15名特工。
2019年「香港修例風波」期間,亂港分子黎智英的助理馬克·西蒙就來自美國中央情報局。在一些主要的暴亂現場還發現有歐美面孔的外國人頻繁打電話坐鎮指揮。
圖片來源於鳳凰衛視【問答神州】
過去的香港之所以成為各國間諜的集中地,一方面在於香港的特殊地位,成為外國勢力窺探內地的一個彈板,另一方面在於回歸初期香港缺乏對間諜行為規管的法律,也缺乏相應的執法機關,在應對間諜上處於不設防的狀態。
2020年6月份,香港國安法的正式實施算是給香港的亂象畫上了句號。
在中國大陸地區,我們可能早已在茫茫人海中與間諜擦身而過。
他可能是你即將面試的那家公司的HR,
可能是提供兼職的「熱心大哥哥」,可能是路邊毫不起眼的背包客,也可能就活躍於評論區中。
圖片來源於人民日報微博
中國國家安全機關正在積極開展反間諜活動,提高公民的反間諜意識。
網友們為此也大力造勢,想出了各種角度清奇的辨別手段。
不妨考考你身邊的人以下問題:
Q1
宮廷玉液酒+大錘+小錘=?
Q2
請用標準普通話念出「你是我天邊最美的雲彩」。
Q3
奇變偶不變,_________。
這些可不是外國人或是人工智能能夠輕易解答的,它們已經深深刻入了中華民族DNA裏,幫助我們迅速辨識人群裏「行走的50萬」。
來自於人工智能的解答
「行走中的50萬」是一個網絡用語,用來指代潛伏在中國境內的間諜,這個說法的來源是北京市國家安全域的獎勵辦法,舉報間諜行為可以獲得高額獎金。
全民反間諜熱情已經步入高潮,但娛樂化的同時必須時刻保持警惕。
用【大眾電影】雜誌刊發的文章【〈蛇〉的啟示——評法國影片〈蛇〉】的話作為本文結尾最為合適:
「我們沒必要因此而草木皆兵,但是,既然特務世界的毒蛇沒有冬眠,我們也不要麻痹到對活動著的蛇視而不見。」
來源:鳳凰衛視電影台
編輯:福爾魔歌、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