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落下了帷幕。短短6天,本屆進博會意向成交800億美元,再創新高。
連續七屆,進博會展現了中國向世界持續開放的信心和姿態。不僅如此,為了讓更多國家分享中國發展紅利,本屆進博會為37個最不發達的國家參加國家展和企業展提供免費參展機會,食品及農產品展區也進一步擴大了非洲產品專區面積。
有「非洲小中國」之稱的埃塞俄比亞,過去幾十年來一直是非洲增長最快的非石油出口國經濟體,而且也連續七屆參與了進博會。本文嘉賓阿爾卡貝·奧克貝,作為三任埃塞俄比亞總理特別顧問,正是埃塞俄比亞發展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在第七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全球南方的可持續發展與中非合作論壇」間隙,觀察者網和阿爾卡貝博士就此次進博會、非洲工業化、埃塞俄比亞的示範作用,以及中國與非洲、南方國家的合作,展開深入探討。
【對話/高艷平,轉譯/彭宇萱】
11月8日,參展商在第七屆進博會食品及農產品展區的非洲產品專區介紹。 新華社
中國每年對外直接投資額約1500億美元,但對非投資不足40億美元
觀察者網:我們從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China International Import Expo,以下簡稱進博會)的相關問題開始談起吧,中國已對所有與中國建交的最未開發國家,包括非洲的33個國家,實行100%的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在這次進博會上,由於這項新政策的實施,據您觀察有什麽新動向、新變化呢?
阿爾卡貝·奧克貝博士:
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CIIE)是在9月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兩個月後舉辦的。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中非雙方提出了新舉措並釋出了新公告,今天上午中國國務院總理也提到了這些。
本屆進博會是中國在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成為國際社會主要挑戰的背景下舉辦的。從中國的角度看,此舉表明貿易合作和投資合作可以在各個領域變得更加透明,且合作空間巨大。與這一背景相對比,今年的進博會取得了重要進展,有更多企業參與其中,眾多領導人也出席了此次盛會及同期舉行的虹橋經濟論壇,聯合國的許多下屬國際機構也參與了類似今天下午那樣的分論壇。
此外,我還想強調的是,金磚國家擴員也是10月份發生的重要事件。先是9月的中非峰會,然後是10月的喀山金磚國家峰會。這些國際會議連續召開,共同產生了顯著且持續的影響。
從本次進博會強調的合作領域來看,共同特性和共同繁榮是關鍵要素。這強調了包容性,也強調了所有國家都享有現代化的權利。除此之外,數碼技術和綠色技術也是重點內容,正如中國商務部副部長所言,綠色發展和數碼合作已成為合作夥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份。以上,就是我看到的新元素。
觀察者網:我了解到您更關註非洲的制造業。那麽,進博會是否也對非洲吸引中國的綠地投資發揮了作用呢?
阿爾卡貝·奧克貝:
迄今為止,中國一直在非洲進行投資並鼓勵對非洲的綠地投資。所謂綠地投資,即指新建直接投資。這些直接投資涵蓋多個領域,包括礦業、制造業以及服務業。我認為其中的潛力巨大。
在投資合作方面,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可以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如果我們看2023年的數據,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額接近1500億美元(1416億美元),但對非洲的投資卻不足40億美元(39.6億美元),所占比例相對非常小。
因此,我認為透過進博會這個平台,更多的中國投資者了解非洲以及非洲的產品和發展優勢,進而達成合作,為今後中非雙向合作打下基礎。
所以,非洲國家應該努力為投資創造有利的環境。他們應致力於營造穩定的投資環境、開發工業園區、發展工業生態系,以便吸引更多的中國企業前來投資。
中國對全球南方國家的投資大多集中在亞洲,尤其是南亞地區,這主要是因為地理位置接近。同時,一些投資者對非洲了解不多,也認為非洲存在風險,這意味著我們必須付出更多努力,提出新的解決方案,以便外商直接投資至少能達到每年150億美元的水平。
畢竟,從人口規模來看,非洲占世界人口的18%。中國則是主要的制造業大國,許多中國公司可以透過在非洲投資獲得益處。他們可以在非洲獲得高效的勞動力,且薪金水平比中國低,同時還可以直接將產品出口到歐洲或美國。這是一個雙贏的領域,我們需要更加努力地在投資方面展開合作。
在貿易方面,中國為非洲產品提供的新措施,如對出口到中國的所有非洲產品(主要來自最未開發國家)實行零關稅進口稅,都非常重要。此外,中國也有意願協助非洲海關當局提高其能力,並協助其滿足衛生要求,即出口水果、蔬菜、動物或肉類等產品的健康相關要求,所有這些都要求達到最高的衛生健康標準。
綠地投資也是合作的主要領域之一。當我提及綠地領域時,我想說的是,能源是非洲的一個關鍵優先事項。非洲的電力普及率約為50%,有超過6億的非洲人沒有電力供應。最合適的技術解決方案是利用太陽能,因為它可以安裝在許多村莊,那裏陽光充足。因此,在能源領域合作可能性更多。非洲國家還可以透過進口電動汽車來受益。電動汽車通常比傳統汽車更便宜,且更易於管理。
中國現在已成為綠色轉型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在相關合作方面,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被強調的一點是興農惠民,這也是十大夥伴計劃中的重點之一,這對非洲的糧食安全和提升農產品出口能力都非常重要。
多年前國際機構還在反對非洲工業化,現在情況在變
觀察者網:在大多數中國人看來,非洲可能正處於過早的去工業化階段。比如,世界經濟論壇數據顯示,2013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制造業占本地生產總值(GDP)的平均比例約為10%,與20世紀70年代持平。非洲在全球制造業中所占的份額已從1970年的約3%下降到2013年的不足2%。根據您書中所描述的,這可能是一種刻板印象,實際情況有所不同。那麽,您能否告訴我們非洲工業化的真實情況是什麽樣的?
【非洲的經濟發展】插圖
阿爾卡貝·奧克貝
:在工業化方面,非洲54個國家各具特色,各自面臨的工業化挑戰也不相同。但關鍵在於,非洲並未出現過早的工業化現象。這張圖表出自我們的書籍【非洲經濟發展:證據、理論與政策】。這裏我們要強調的是,非洲國家應將工業化、經濟多元化作為政策的首要任務。它們必須註重增值,而不僅僅是出口原材料。因此,這在不同國家間是有差異的。
一些國家正展現出良好的進展。例如,摩洛哥在汽車產業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已經建立了重要的車輛生產能力,創造了完整的產業生態,且95%的產品出口至歐洲。而在南非等國的工業化行程中,新的制造能力進展不大,這背後有多種原因,包括南非的結構性問題,甚至能源短缺,現有的發電能力不足以向各類制造工廠供電,這些都是難題。
情況雖有不同,但關鍵在於,非洲的首要任務應是為投資者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投資於制造業或技術領域的投資者應獲得額外激勵,享有穩定的環境,被安置在具備必要產業生態的工業園區內。為了實作這些願景,非洲國家應將工業化置於首要位置。
南韓之所以能崛起為工業強國,中國之所以能成為全球制造業中心,占據全球制造業30%的份額,正是因為兩國的決策者都將工業化作為首要任務、關鍵發展戰略。如今,關於工業化的討論獲得了更多認可。
早些時候,國際金融機構甚至還建議非洲國家不要工業化,反對發展工業的政策,認為政府不應幹預市場結構。然而,現在情況正在改變,各方對非洲的興趣日益濃厚,更加關註吸引和創造有利於企業投資的環境,構建產業生態,同時也要求完善基礎設施,充分保障能源等關鍵要素的供給。我認為,許多非洲國家目前也在關註這一點。
非洲國家的綠色轉型:希望與阻力
觀察者網:包括您在內的非洲的精英們也在呼籲實施產業政策,以促進非洲的工業發展。同時,還有諸如中非合作論壇以及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多個框架和平台在助推非洲的工業發展。在您看來,在過去二十年中,非洲國家是否在吸引中國企業在非洲設立工廠方面更加積極了?
阿爾卡貝·奧克貝
:並非所有非洲國家都做出了同等程度的努力。我想舉個例子來說明。2017年,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對非洲進行了一項研究,其研究物件是在非洲的中國企業。
研究調查顯示,2017年大約有1萬家中國企業在非洲,其中只有30%的公司投資於制造業,剩下的70%的中國企業則從事零售、服務、采礦等其他行業。
為什麽特別關註這30%的數據呢?原因是,在非洲投資的企業中,埃塞俄比亞的情況頗為獨特。當時在非洲的1萬家企業中,有1000家在埃塞俄比亞。而這1000家企業中,有66%的企業涉足制造業。相比之下,非洲總體只有30%的企業從事制造業,而在埃塞俄比亞,這一比例高達66%。你看到非洲平均水平糊埃塞俄比亞間的差異了嗎?在埃塞俄比亞,制造業企業的比例是非洲平均水平的兩倍。
那麽,為什麽許多企業選擇在埃塞俄比亞投資制造業,而不是其他國家呢?研究表明,主要是因為埃塞俄比亞政府有明確的政策,主要吸引中國制造業企業。因此,更多企業選擇來到埃塞俄比亞。為此,政府還提供了各種支持和激勵措施。
現在,還有一本關於中非關系的新書出版了,名為【中國在非洲直接投資的政治經濟學:生產性直接投資與工業化】(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hinese FDI in Africa: Productive FDI and Industrialisation),作者是Ayalew Mamo。
該書研究顯示,埃塞俄比亞政府為吸引更多中國企業來投資做出了巨大努力。例如,在中國,幾乎所有非洲國家都只在北京設有大使館,但埃塞俄比亞政府卻在上海、重慶、廣州設立了領事館,以便為更多中國投資者提供服務,同時還進行了大量的推廣活動。
這就引出了我們的答案:並非所有國家都做出了同等程度的努力,但那些做出更大努力的國家已經獲得了更多優勢,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且生產力得到了發展。
另外,從制造業的角度來看,埃塞俄比亞的主要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在於支持工業化和出口,並且只關註可持續專案。比如我剛才在圖片中展示的鐵路是電氣化鐵路,它只使用水電。至於能源基礎設施,如你所見,還要風電場風能。因此,政府在確定基礎設施建設優先順序時非常謹慎,只選擇那些有助於工業化、出口以及綠色轉型的專案。
觀察者網:這些令人印象深刻。因為我們都知道,西方國家的現代化采取了「先汙染後治理」的模式,這些年中國也在汲取之前工業化中出現的「先汙染後治理」的經驗教訓。中國在2020年9月向國際社會作出「碳達峰、碳中和」的承諾後,2021年9月下旬正式宣布停止新建境外煤電專案。
現在看來,埃塞俄比亞在工業化的同時,就已經在大力發展綠色能源,追求可持續發展。您能給我們詳細介紹一下嗎?
阿爾卡貝·奧克貝
:在綠色轉型與綠色發展方面,我們必須從一場大辯論談起。這場大辯論的焦點在於,許多來自發達經濟體的主串流媒體認為,氣候變遷已成為關乎生存的問題。因此,若要應對氣候變遷,我們就必須減緩經濟增長。他們認為,印度和中國等已經實作工業化的國家必須放慢腳步,同時也告誡其他新興經濟體放慢工業化行程,不要在新能源領域進行新的投資。這種做法行不通,因為它既不公平,也剝奪了這些國家經濟發展的權利,他們的發展不能被、也不應被阻止。
其次,在此過程中最脆弱的並非富裕國家,而是非洲等極易受氣候變遷影響的國家。農業是非洲最重要的產業,但同時也是最易受氣候變遷影響的產業。因此,我的基本觀點是,所有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都必須將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放在首位。
非洲最大的水電站——埃塞俄比亞復興大壩2022年2月20日首次發電。
接下來,若要實作增長,他們面臨兩條路徑:要麽先快速發展,後改善環境;要麽從現在開始就著手建立低碳、碳中和的工業化體系。埃塞俄比亞的做法就頗為可取,我們正在推進工業化,並致力於將其打造為一個綠色的工業化過程,以降低轉型成本。這一思路至關重要。
以埃塞俄比亞為例,該國已實作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其中89%來自水電,11%來自風電。同時,埃塞俄比亞的綠電成本幾乎是全球最低的,每千瓦時的電價僅3美分,而在許多國家,價格為7、8美分,有的甚至超過10美分。
觀察者網:為什麽能做到這一點呢?是因為水資源十分豐富嗎?
阿爾卡貝·奧克貝:
首先,埃塞俄比亞有充沛的水資源可以利用,且一直在水電領域進行投資。即便現在,埃塞俄比亞仍在建設最大的水電專案,該專案名為埃塞俄比亞復興大壩,是非洲最大的水電站,裝機容量達6000兆瓦。
這個專案完全由埃塞俄比亞政府資助,由中國國家電投所屬國核電力規劃設計研究院提供的勘測設計服務。關鍵在於,政府在推進能源私有化的同時,也在投資能源領域,尤其是水電、風能和太陽能。過去太陽能的成本並不便宜,但現在成本已經降低,因此這是發展綠色能源的好時機。
所以,非洲在工業化的同時,就可以專註於建設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埃塞俄比亞政府的戰略是打造低碳工業園區,這意味著園區內的廢物處理設施將達到國際高標準,並采用零液體排放等新技術。在交通方面,比如從亞的斯亞貝巴到吉布提的鐵路,就已經實作了電氣化。這意味著,如果使用綠色可再生能源,采用綠色交通方式,使用低碳工業園區或零排放工業園區,那麽從一開始你就走在了碳中和的道路上。
但還有另一個維度,一些非洲國家,如尼日利亞或安哥拉,它們的經濟嚴重依賴石油出口。現在的問題是,如果它們不進行轉型,未來將面臨困境,因為化石燃料經濟遲早會失去前景。現在即使是太陽能,每千瓦時的成本也已幾乎與燃煤能源持平。因此,如果不進行多元化發展,每當石油價格下跌,經濟就會遭受打擊。所以,像這些國家需要發展多元化經濟,將石油或石油行業產生的任何收入用於經濟多元化,這樣才能使國家和老百姓都受益。
但是,問題出在西方國家,他們一方面說不要在石油、天然氣等領域進行投資,但另一方面他們自己卻在這些領域進行新的投資,這很虛偽。現在,他們透過國際金融機構阻止對綠色轉型專案提供資金支持。因此,一些新發現石油資源的非洲國家,在想要開始利用石油為綠色轉型專案融資時就遇到了困難,因為富裕國家正在勸阻對這些國家的融資。
從原則上講,這是錯誤的。首先,非洲國家有推行現代化以及進行此類投資的權利;其次,即使它們產生溫室氣體排放,數量也微不足道,非洲國家目前的碳排放量僅占全球排放量的很小一部份,僅為3%。
中國工業園區模式在非洲紮根
觀察者網:大多數人只知道中國在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但很少有人了解工業園區模式在埃塞俄比亞乃至非洲其他國家方興未艾。從華堅集團創始人張榮華等中國企業家那裏我們了解到,埃塞俄比亞的工業園區營運得十分成功。我很好奇,在過去幾十年裏,埃塞俄比亞的這些工業園區是如何發展起來的?我想您可能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能否給我們詳細介紹一下?
阿爾卡貝·奧克貝
:首先,當我們談及工業園區時,必須考慮到全球75%的工業園區都位於亞洲,而在亞洲範圍內,中國的數量最多。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戰略後,已建立起數千個工業園區。首個經濟特區於1979年在深圳建立,此後中國便以此作為吸引外國直接投資、促進出口以及試驗新政策的戰略工具。因此,工業園區對中國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亞洲,不僅是中國,新加坡、南韓的工業園區也都扮演著重要角色。但由於工業化並未成為整個非洲的首要任務,所以非洲的工業園區數量較少。直至2010年,埃塞俄比亞都還沒有一個工業園區。在中非合作論壇政策的推動下,中非共建了七個產業園,均得到了北京的支持,其中一個就是埃塞俄比亞的東方工業園。非洲其他國家也有工業園區,但它們對工業化的影響並不顯著。於是政府決定,我們需要研究,需要制定新的戰略和政策,以便將工業園與工業化戰略相結合。
埃塞俄比亞的東方工業園
在2013年和2014年,我們研究了非洲的許多國家,從尼日利亞吸取經驗和教訓,在亞洲則研究了中國、南韓、新加坡以及越南,而我則親自領導了這項研究。我們在中國的研究是自發的,並非透過政府官方存取的形式,以便能夠深入調研。我們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涵蓋了許多研究領域。最終,制定了一份關於發展工業園區所需戰略和政策的白皮書。
之後,我們頒布了新的公告、法律法規以及制度創新,調整了相關機構、董事會等。然後,決定測試這項政策是否有效。於是,我們建立了一個試點工業園區,這個園區和房屋是由埃塞俄比亞政府出資建設的,但透過公開競標的方式選擇了合作夥伴,最終中國企業中標,該園區在9個月內完成設計和建設。我們也對這個試點進行了深入研究,將經驗推廣到其他新區。如今,埃塞俄比亞已有25個工業區,且該試點規模也相當大,我無法在此一一展示。
這項研究由總理辦公室牽頭,希望專註於工業化行程,吸引來自中國、印度、斯裏蘭卡等眾多亞洲國家的大規模投資。因此,我們不得不迅速行動,將建設工業園區列為優先事項。所有工作均由總理辦公室主導,我也參與其中,負責領導這一整體倡議;不僅包括開發工業園區,還包括吸引投資者。因為如果你要為企業建設園區,首先就得找到這些企業,否則即便建成了最好的工業園區,沒有企業入駐、沒有投資,也是行不通的。
在吸引企業方面,我們徹底修改了相關政策。例如,如果企業在工業園區從事出口制造業,將給予他們長達10年的稅收豁免,意味著他們無需繳納任何稅款。同時,對於專業人員,也確保他們在大約5年內無需支付任何個人所得稅。我們推出了許多新政策,但還需要明確目標,因為許多企業尚不了解埃塞俄比亞及其潛力,不同企業的認知也存在差異。因此,我們舉辦了許多研討會,進行大量解釋和溝通工作。
我們試圖透過中國的特定行業協會進行招商。例如,如果是紡織和服裝行業,就針對紡織和服裝行業協會進行招商,該協會旗下有13000家中國企業。在考察紡織行業時,我們註意到中國有34個省份,無法全部兼顧,於是只選擇了四五個紡織和服裝行業較強的省份,如江蘇、山東、福建、廣東和浙江。在江蘇省,我們還確定了紡織業較強的地區,並從13000家公司中篩選出最重要的大型企業,特別是那些有意願向海外擴張的公司。
然而,一旦它們決定來埃塞俄比亞投資並出口到美國,沒有相關出口特許也是行不通的。因此,我們開展了緊密合作,嘗試與美國的買家品牌(如H&M和PVH等)以及許多其他地區的買家進行溝通,探討如何使其供應鏈多元化,拓展至埃塞俄比亞。
在與這些買家達成一致後,我們再與中國的大公司進行接觸,討論它們如何在埃塞俄比亞投資以及能獲得哪些好處。例如,如果是紗線生產或織布廠,會消耗大量能源,那麽提供的一項激勵措施是,在未來幾年內,每千瓦時電費將補貼三美分。我們向他們保證這些優惠條件,以吸引他們前來投資。
吸引投資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因為對中國公司來說,投資越南甚至印度尼西亞可能更為容易。非洲距離較遠,中企對此了解不多。因此,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建設可持續的工業園區。
其次,我們還采取了建設專業化園區的策略,例如一個地方專註於紡織和服裝業,另一個地方則發展制藥業。
第三,我們還在工業園區內提供一站式服務,以便企業無需經過繁瑣的官方程式就能從政府獲得所需服務,包括簽證等。這一系列改革必須與吸引投資者相結合,透過不斷學習和克服挑戰來實作。如今,埃塞俄比亞的策略被國際組織、相關人士視為典範。
觀察者網:那麽,至今工業園區的產出對經濟貢獻了多少份額?
阿爾卡貝·奧克貝:
直到現在來看,其實並不顯著。目前還處於初級階段,但已明確顯示出吸引投資的可能性。
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中國等各國不同程度實行封鎖措施,人們無法出行,投資者無法前往非洲。這種封鎖幾乎持續了兩三年,也就是說,影響一直延續到2021年,甚至2022年。所以,這是一個主要障礙,但情況正在逐漸好轉。
我正在推廣的方法,是我遊歷了許多非洲國家後,與各國領導人討論得出的。我們討論為什麽他們必須重視工業化,為什麽從一開始就要走低碳工業化道路,以及為什麽他們還需要投資綠色能源。
從一開始,工業化就必須著眼於出口。如果不關註出口,市場就會太小,就無法獲得生產力和優勢。我們討論了這些問題,許多非洲政府都表示有興趣遵循這一道路。
他們也看到了新冠疫情帶來的全球經濟衰退。2021年、2022年的經濟衰退,使許多非洲國家背負了沈重的債務負擔,因為美元升值了,美聯儲的利率也上調了,全球範圍內都出現了通貨膨脹。而在這場疫情及相關的經濟衰退期間,實際上的通貨膨脹導致出口量也減少了。這使非洲政府陷入了非常困難的境地。因此,許多國家都在認真考慮這一挑戰,他們看到了經濟多樣化的必要性,也看到了關註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
「努力走出自己的發展道路,這就是我們的經驗」
觀察者網:您認為埃塞俄比亞能夠在工業發展過程中,保持可持續增長,但其他非洲國家做不到這一點,是不是因為殖民體系對它們的影響太深,包袱太重。據我所知,埃塞俄比亞並沒有這樣的歷史,可以獨立自主地制定符合本國利益的政策?
阿爾卡貝·奧克貝
:首先,其他非洲國家也在進行類似的努力。以摩洛哥為例,在工業化方面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在綠色轉型方面,摩洛哥與埃塞俄比亞相似,都是石油進口國,政府需要花費大量外匯,這很可能是推動綠色轉型、發揮作用的誘因。此外,像盧旺達、肯雅這樣的國家,現在大部份能源也來自可再生能源,如地熱、水電和太陽能。
當然,還有其他非洲國家也在行動。但如果問我過去30年的經驗,1991年埃塞俄比亞的軍事獨裁政權被推翻後,建立了新制度,制定了新憲法。埃塞俄比亞的經濟增長一直是非洲最快的,從1994年到2003年,GDP增長5.5%,而非洲的平均增長率僅為2.5%,是非洲平均水平的兩倍。從2004年到2019年,埃塞俄比亞的經濟連續15年每年增長10.5%,據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這幾乎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這15年的增長速度與中國改革開放後的增長速度相似。
中國和埃塞爾比亞GDP增速圖(綠色為中國,藍色為埃塞爾比亞) 世界銀行數據
再看看人均預期壽命,1991年埃塞俄比亞的人均預期壽命為44歲,非常低,而非洲的平均水平為50歲。25年後的2016年,非洲的平均水平提高到60歲,增加了10歲;而埃塞俄比亞的人均預期壽命則從44歲增加到66歲,人均預期壽命增加了22歲,是非洲平均水平的兩倍。
如果你問這段時間裏貫穿始終的因素是什麽,那就是埃塞俄比亞堅持走自己的發展道路。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對埃塞俄比亞施加壓力,有時甚至停止援助或貸款。但埃塞俄比亞政府不會去遵循華盛頓共識的方法,我們始終堅持自己的政策或戰略,而不是遵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或世界銀行的戰略。
而在許多非洲國家,做不到這一點。我們一直堅持認為,為了經濟快速增長和持續的結構轉型,政府應該發揮重要作用。我們還需要專註於工業化,投資於基礎設施,這是我們的主要途徑。在某種程度上,埃塞俄比亞一直保持著獨立性。它從未被殖民過,因此任何外國人或國際金融機構都很難對它施加壓力。我們一直認為自己與歐洲人或其他任何人、任何外國人都是平等的。我們努力走出自己的發展道路,這就是我們的經驗。
中非合作將迎來黃金時期
觀察者網:當前,中國制造產品進入西方市場面臨保護主義的壁壘。同時,中國的制造業企業正試圖在其他地方設立工廠,比如亞洲的越南和拉丁美洲的墨西哥等地,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因此,非洲可能會成為許多中國企業考慮發展制造業的新目的地,正如您所言,至少在埃塞俄比亞,存在中埃塞合作的大量機會。我記得您之前接受觀察者網采訪時說,埃塞俄比亞未來可能會成為非洲的制造業中心。您認為這樣的機遇有多大?非洲會成為下一個制造業中心嗎?
阿爾卡貝·奧克貝
:我堅信非洲將成為下一個主要的生產中心之一。之所以這麽說,主要是因為非洲現在的人口已達14億,在接下來的25年裏,還將新增8億年輕勞動力。我們需要為這8億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這一需求甚至超過了中國。到2050年,非洲人口將達到25億,其中16億人將生活在城市中,實作城市化。
從人口結構的角度來看,我們知道中國正在大力推廣機器人和自動化技術,同時中國的人口也已達到峰值,自去年開始人口數量已經下降。而所有發達經濟體,包括美國、歐洲、日本,都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和人口減少的問題。以南韓為例,其人口數量正在迅速減少。這意味著在非洲,由於人口平均年齡較低,勞動力資源充沛,將為吸引投資提供機遇。
第二個優勢是市場。非洲25億人口的市場潛力巨大。預計到2050年,非洲的GDP將達到15萬億美元,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遇。因此,那些希望向25億人口銷售產品的公司,必須在非洲擴大投資,生產服裝、電子產品和汽車等。在非洲大陸生產更為經濟,他們可以利用相對年輕的勞動力在工廠工作,並在市場上銷售產品。此外,還可以從農業或礦業中增加產品附加值。
環顧全球,在歐洲,投資機會有限,且在不斷縮減。這就是為什麽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近15年裏歐盟國家的GDP增長並不顯著的原因。在非洲,目前還面臨貧困和較低水平工業化的問題,但這也意味著許多前來投資的公司將迎來新的機遇。
因此,我認為在接下來的20年裏,這只是時間問題。非洲國家將更有機會成為生產中心和制造業中心,也許也將迎來中非合作的黃金時代。這也是我之前所說的原因。
我們必須在投資方面做出更多努力。為什麽?以貿易為例,中非貿易從2000年的約100億美元,已增加到2023年接近3000億美元。但我們必須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麽只有3000億美元?為什麽不能是4000億或5000億美元?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已經接近10000億美元(9117億美元),而與巴西一個國家的貿易額也已經接近2000億美元(1815.3億美元)。
如果你看看2023年中非2821億美元的貿易額,就會發現中國對非洲的進口增長迅速,但非洲對中國的出口增長緩慢,這意味著貿易不平衡正在發生,而這種不平衡是無法持續的。
實作貿易平衡的唯一方法是讓中國公司在非洲投資,在非洲實作產品價值增值,而不是僅僅出口非洲的原材料。另一方面,中國主要出口到非洲的是機械、電子產品和工業部件,非洲對中國的出口主要是沒有附加值的農業和礦業原材料,這意味著必須在這些領域增加價值。
為了保持中非之間的長遠合作關系,我的建議是,我們必須加大力度,確保到2035年,也就是10年後,貿易額能達到1萬億美元。要實作這一目標,最好的方法是吸引更多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以便對原材料、農業和礦業進行價值增值,並出口到全球。同時,我們還可以為年輕人創造就業機會,從而帶來政治穩定。如果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就會出現政治動蕩。
此外,如果非洲制造業的生產能力提高,在非投資的中國公司也可以將增值產品出口到全球,包括中國,這意味著他們將獲得利潤,中國也將從中受益。
聯合國體系需要改革,全球南方國家的談判能力正在不斷提升
觀察者網:您曾被提名擔任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的總幹事。有些人認為聯合國已經無法發揮關鍵作用了。比如,聯合國
工發組織的使命是促進和加速發展中國家工業的發展,那麽在當前保護主義擡頭的背景下,您認為,如何應對全球保護主義透過征收高關稅來阻礙技術、知識轉移和自由貿易的情況呢?
阿爾卡貝·奧克貝:
全球南方國家議程中的一個議題就是改革聯合國體系。聯合國體系成立於1945年。當時,獨立的國家只有60個,甚至幾乎所有的非洲國家都尚未獨立。但當時聯合國的主要使命是如何讓世界和平,避免世界再次陷入新的戰爭。這是當時的一個使命,各國也因此成為了聯合國的成員。
1945年全球人口只有23億,全球經濟規模只有4萬億美元,其中50%由美國貢獻。而現在,全球經濟達到了110萬億美元,是1945年的25倍。全球人口也超過了80億,幾乎是1945年的4倍多。
在此期間,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主要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也應運而生。世界銀行成立的初衷是消除貧困,而IMF則是為了維護全球金融穩定。但它們是當時全球經濟秩序的產物,並一直延續至今。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使命是支持發展中國家,但它們並沒有做到這一點。
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每次都必須由歐洲人擔任,世界銀行的行長則必須由美國人擔任。如果它們的使命是支持發展中國家,那就不能只有他們才能領導這些機構,所以布雷頓森林體系需要進行改革,以便更好地為全球南方國家服務。
聯合國安理會的投票權也是基於七八十年前的權力結構,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在聯合國改革中代表性不足。聯合國雖然重要且不可替代,但必須進行改革,以便更好地服務於占人類四分之三以上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
此外,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也不支持發展中國家,其主要目標還是為了促進西方思想的自由貿易。世貿組織還對發展中國家施加壓力,不讓它們使用產業政策。在投資和技術方面存在許多限制,疫情期間非洲政府請求豁免使用疫苗的知識產權,以便生產疫苗來保護本國人民,但富裕的大國拒絕了這一請求。疫苗是一種公共產品,因為如果發生大流行病,人們無法獲得疫苗,就意味著無法控制疫情,這將影響到每個人。
因此,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知識產權、技術、投資、貿易等方面都對全球南方國家不利。這必須改變。由於全球通用貨幣是美元,國家之間不能直接交易,只能透過美元進行交易。但為什麽我們在交易時必須使用美元?為什麽我們不能有直接的跨境貿易和跨境支付系統?為什麽我們要向美國支付匯率差價?
就在美國大選期間,美國的政客曾明確表示,他們絕不會允許美元被取代。但目前金磚國家正在推動建立新的支付體系,試圖取代美元作為全球通用貨幣的地位。在全球貿易或其他交易中,所有國家理應享有平等受益的權利。
觀察者網:因此,中國與非洲等全球南方國家仍需攜手努力,共同奮進。
阿爾卡貝·奧克貝:
確實如此,而且時代也在變遷。在25年前,全球南方國家的影響力並不大。但如今,你若觀察全球經濟,會發現全球經濟年增長50%以上都源自全球南方國家。其中,中國貢獻了35%,印度貢獻約15%,還有其他國家貢獻了剩余的5%。因此,它們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在全球GDP中,全球南方國家的占比也超過了40%。從人口角度來看,全球超過四分之三的人口都集中在這些國家。
每年,新興發展中國家的GDP規模都在增長,中國和印度的GDP更是逐年攀升,全球南方國家的相對實力正在逐年增強,意味著它們的談判力會不斷提升,擁有提出自己解決方案的最終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