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深度 | 加沙停火協定為何此刻能達成?包含哪些內容?能否持久?

2025-01-16社會
持續15個月之久的新一輪巴以沖突,終於迎來停火曙光。
多哈當地時間15日晚,以色列和哈馬斯就加沙停火達成協定,協定第一階段將於1月19日開始實施。
這是一份怎樣的協定?它為何能夠達成?落實前景如何?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采訪了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丁隆 。
協定內容是啥?怎麽看?
停火協定將分三個階段實施。央視援引卡塔爾媒體,透露了更多細節。
第一階段為期42天。主要包括三件事。
一是「放人」。
哈馬斯將釋放33名被扣押人員,包括未成年人、女性(含女兵)、50歲以上男性、傷員及病患。
作為交換,以色列將釋放未確定數量的關押在以色列監獄的巴勒斯坦人。輿論預計約有1000人。
二是「撤軍」。
以軍將從加沙人口稠密地區撤離至加沙與以色列邊界地區。
以軍將撤出加沙走廊北部與南部之間的「內特紮裏姆走廊」。
以軍還將逐步從加沙與埃及交界的「費城走廊」撤出,並在協定生效後不遲於第50天完全撤出。
三是「援助」。
加沙流離失所民眾可返回加沙北部家園,以方允許每天600輛運輸人道主義援助物資的卡車進入加沙走廊。
以色列允許受傷的巴勒斯坦人離開加沙接受治療,並將在第一階段開始實施7天後開放加沙與埃及之間的拉法口岸。
協定生效後的第16天,雙方開始就第二階段進行談判。
在協定第二階段,哈馬斯將釋放所有剩余的存活被扣押人員,以換取以色列釋放更多被關押的巴勒斯坦人。同時,以色列從加沙走廊全面撤軍。
在協定第三階段,哈馬斯和以色列將相互移交已死亡對方人員的遺體,同時開始實施三至五年的加沙重建計劃。
丁隆表示,以方答應從「費城走廊」等戰略要地撤軍,較先前立場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協定若順利實施,將朝著全面和永久停火邁出一步。協定還包含重建等問題,如果加沙問題能夠得到妥善解決,那麽國際社會也會對進一步推進兩國方案抱有期待。
停火為何此時達成?
外界註意到,這份協定的框架與美國總統拜登去年提出的停火計劃並無太大區別。為何拖到今天才達成?
丁隆表示,主要還是現在時機成熟。
哈馬斯方面,它在戰事中損失慘重,政治局領導人遭暗殺,人道主義災難深重,再加上黎巴嫩、敘利亞、伊朗「抵抗之弧」力量受挫,處於孤立無援狀態的哈馬斯需要得到喘息。
如果說,哈馬斯的停火邏輯相對簡單,那麽以色列的停火想法則顯得復雜一些。
「多線出擊」的以色列是占上風的一方,但卻答應準備從「費城走廊」等地撤出。這種看似妥協的做法引發以色列國內右翼不滿。
但在丁隆看來,以色列不得不痛下決心,做出「撤軍」「收手」的艱難抉擇,首先是因為國內對解決人質問題的呼聲很高。其次也與美國兩屆政府共同施壓有關。
迄今,以色列設定的三大目標(擊潰哈馬斯、解救被扣人員、確保加沙不再威脅以色列)一個都沒有實作,唯一可能突破的就是「讓人質回家」。
「以色列在加沙的戰爭,存在邊際效應遞減的問題。」丁隆說,「越往下打越不會有什麽成果。最近幾個月加沙戰況就是如此。而被扣人員則會在戰爭中越來越難幸存,解救人質目標越來越難實作。」
「此外,以色列背負的經濟損失、政治損失、道義損失,也都到了一個臨界點。它不可能無休止地打下去,早晚要停下來。」丁隆說。
美國方面,它已走到新舊政府更叠的節點。拜登、特朗普連同卡塔爾、埃及等斡旋方共同促成了協定。值得一提的是,協定實施時間是1月19日,這個時間選得很「藝術」——這讓拜登積累了外交遺產,特朗普則可將其視作新任期的外交「開門紅」。
落實前景如何?
丁隆認為,停火得到落實的希望還是比較大的。
第一,之前的黎以停火協定目前遵守得比較好。第二,哈馬斯、以色列有比較明顯的厭戰情緒。第三,以方撤軍後,以色列與哈馬斯直接接觸減少,協定被破壞的可能性會降低。第四,美國、埃及、卡塔爾等國際社會成員將實施有效監督保障措施,包括用紅外檢測器材監控人員行動等。
「但最主要的是,雙方停火的意願是明確的,否則協定不可能達成。」
但與此同時,鑒於協定包含三個階段,中東地區復雜的地緣政治局勢造成的「信任缺失」也令後續情況存在一些不確定性,不排除帶來變數。
第一,哈馬斯能否控制己方人員的行動,要打個問號。
第二,如果哈馬斯有動作,以方會不會借機報復,也是個問題。歷史上停火被破壞不乏先例。
第三,特朗普上台後,對以色列會采取何種支持政策,縱容到什麽程度,無人知曉。
第四,如果以色列在定居點等問題上觸及巴方利益,或者在3月齋月到來時上演沖突,也可能成為新一輪戰爭的導火索。
第五,一些具體事件也可能導致協定破產,例如人質交換等技術問題。
「總而言之,不確定性仍有不少,持謹慎樂觀態度。」
中東往何處去?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說,拜登政府正在向即將上台的特朗普政府送出一份詳細的路線圖,以確保中東地區得到廣泛支持的持久和平。
丁隆指出,拜登和特朗普目前圍繞停火協定都在「爭功」,但美國的身份,其實既是斡旋方,又是拱火方。美國對以色列在政治、軍事、財政上的全方位援助,是巴以「這把火」滅不掉的重要原因。
展望2025,中東局勢整體上會呈現「降溫之中有熱點」的態勢。
目前,「抵抗之弧」陷入困境。以色列下一步的重點是直接針對伊朗,會借機再壓伊朗一頭。
對抗胡塞武裝方面,以色列主要把任務「外包」給英國和美國,雖不排除以色列加大打擊,但這是「難啃的骨頭」,胡塞武裝「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丁隆說,需要註意的是,巴以沖突延續時間之長,傷亡損失之大,人道主義災難之深重,外溢範圍之廣,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說,巴以沖突從來不是雙方之間的沖突,巴勒斯坦問題作為根源性、基礎性問題,牽動整個中東和全球的安全。
「停火協定雖達成,但只能說是臨時性的方案。15個月的沖突給世界敲響警鐘,要致力巴勒斯坦問題長期公正解決,仍要回到‘兩國方案’這一全球共識上來。」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本文作者:解放日報 張全
題圖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