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特朗普正式就任僅剩約一周時間,然而「搶地」成了關鍵詞。特朗普「購物清單」上包括格陵蘭島、巴拿馬運河、加拿大三個目標時,多數人一開始視為笑話,但眼下外界已逐漸開始正視特朗普的意圖。 如果翻翻美國的歷史,會發現這三個目標中,最有可能成功的就是格陵蘭島,而且美國奪取格陵蘭有現成的路徑模版,成功可能性真的不低。
得州「孤星共和國」模式
美國建國時只有13個州,而如今有50個。美國獲得這些州的過程中,對於奪取格陵蘭最有參考性的就是德薩斯州。簡單來說,就是「全面滲透」「宣布獨立」「靠攏美國」「公投入美」四部曲。
德薩斯州原本屬於墨西哥,然而墨西哥獨立以後,由於西班牙本土移民過少,又面臨原住民部落的強大壓力,於是向鄰近的美國開啟了邊界,試圖用這些同樣源自歐洲的移民充實德薩斯的土地。然而在德薩斯境內的美墨移民比例達到壓倒性的4:1時,德薩斯的獨立運動就在1835年爆發了。
美國立即承認了德薩斯共和國,墨西哥則不承認德薩斯的獨立,並出動軍隊試圖將德薩斯重新並入其領土,然而得到美國武器援助的德薩斯民兵成功擊敗墨西哥軍隊,連率隊的墨西哥總統也成為俘虜,從此墨西哥再也無力阻止得州獨立。
之後,德薩斯以獨立國家身份存在了幾年,由於國旗只有一顆星,這面國旗當時被稱之為「孤星旗」,「孤星共和國」成為了德薩斯共和國的昵稱。最終在決定是否與美國合並的全民公投中,絕大多數擁有投票權的德薩斯人投了贊成票(7664票對430票)。在德薩斯獨立9年後,美國參眾兩院終於透過議案,接納德薩斯為美國的第28個州。
夏威夷模式
在部落征戰中脫穎而出的酋長卡美哈梅哈,在1810年建立了夏威夷王國。此後,夏威夷與英法美等國建立了外交關系,開始了與外界的交流與互動。不幸的是,由於長期與外界隔絕,夏威夷原住民對外來疾病缺乏免疫力。麻疹、天花和梅毒的流行導致原住民人口急劇下降,僅在兩代人時間內,夏威夷人口便從80萬銳減至4.5萬。而夏威夷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成為了19世紀英法美三國爭奪的焦點。對於他們,這裏不僅是一個可以停靠的中轉站,更是一個控制太平洋的戰略要地。
1877年,美國透過戰爭威脅,阻止了英國和法國繼續對夏威夷的控制。美國表面上是為了保護夏威夷的獨立,但實際上目的早已不言而喻。
1893年,夏威夷王國的末代女王莉莉烏歐卡拉尼試圖修改憲法,恢復王權。但這引起了歐美移民的不滿,美國借機扶持了一個親美的傀儡政府,迫使女王退位。
1898年,美國正式吞並夏威夷,將其變成了自己的海外屬地。不過美國並沒有立即將夏威夷升格為州,直到二戰後的1959年,夏威夷才正式成為美國的第50個州。這次的升格不僅是為了防範外部威脅,也是為了平息島內不斷湧現的獨立運動。不過根據2020年美國人口普查數據,夏威夷州的總人口約為144萬,但其中尋求獨立的原住民只占10.2%,基本沒有獨立的可能了。
格陵蘭島主流傾向獨立
現在再來看看格陵蘭島的情況,可以發現它與美國奪取得州和夏威夷前的情況有不少相似之處。
歷史上,格陵蘭島曾是挪威的殖民地,後來又被丹麥統治,1953年,丹麥宣布格陵蘭島不再是殖民地,而是本土一個州,試圖強化統治。但這一舉措引發了格陵蘭居民的強烈不滿。經過不懈抗爭,1979年5月1日,丹麥政府允許格陵蘭島內部自治,可外交、防務和司法大權依舊攥在手中。此後多年,格陵蘭島持續為爭取更多自主權而努力,2008年,格陵蘭島舉行自治公投,超過75%的人支持自治。第二年,即2009年,格陵蘭島與丹麥達成了【格陵蘭自治法】,格陵蘭島獲高度自治,丹麥僅保留防務與外交最終定奪權。
盡管如此,格陵蘭人依然有著很強烈的獨立傾向。根據自治政府在去年2月發表的聲明,獨立是他們的最終目標,或將於今年4月的下屆議會選舉期間「邁出新步伐」。
格陵蘭島雖然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島嶼,但人口稀少,約為5.7萬,這有點像夏威夷。不過與夏威夷不同的是,夏威夷是由於原住民大量因病死亡,才讓移民逐漸占據主流,進而改變主流民意。而格陵蘭島則是由於過於寒冷,來自丹麥本土移民不多,5.7萬人主要是原本居住在島上的愛斯基摩人,使得其主流民意對丹麥認同感並不強。
美國深入滲透,曾三次提出「購島」
得州獨立前,美國不但大量鼓勵美國人移民進入得州,而且有些美國移民甚至在美國有從政經歷,比如在1825年成功將300個美國家庭帶入德薩斯的「史帝芬·奧斯丁」,曾在密蘇裏州立法機關任職,這種人前往德薩斯,其背後目標不言而喻。而夏威夷獨立前,來自美國的商人和移民已經具備了相當大的影響力。
如今再看看格陵蘭島,格陵蘭島與美國的淵源很深,1860年,時任美國總統安德魯·莊遜就曾委托調查格陵蘭島,雖然報告指出這個地方的自然資源可能適合進行戰略投資,但美國並沒有進一步推動這個專案。1867年,時任美國國務卿威廉·西沃德首次提出購買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島嶼。
二戰期間,當時美國為了保護格陵蘭島不被德國控制,出兵占領了該島。二戰結束後,1946年,杜魯門總統曾向丹麥開價1億美元等值的黃金,附帶一塊阿拉斯加油田權益交換格陵蘭島,但第二次購島提議被丹麥拒絕,最終美國將格陵蘭島歸還給了丹麥。
兩次購島不成後,美國在格陵蘭島建立皮圖菲克軍事基地。近年來,美國對該基地不斷加大軍事投入。2023年,美國空軍F-35A戰機首次部署該基地。軍事基地的存在,使得美國對格陵蘭島有比較強的影響力。
而特朗普在第一個總統任期時就表示有意購買格陵蘭島,甚至考慮用美國海外屬地波多黎各換取該島,當時遭到格陵蘭島自治政府的拒絕後,特朗普曾一怒之下於2019年8月取消了原定的丹麥之行。
特朗普的兩手:「購島」 OR推動「獨立」
美國早有以金錢換領土的先例,1803年,美國以1500萬美元從法國買下了5.3億英畝的北美土地,又在1867年以720萬美元從俄羅斯購買了阿拉斯加。因此,本次特朗普的首選方案還是「購島」,從美國角度來說,「購島」其實是風險小,收益高、時間短的優先選擇,國際上負面影響比較小,還可以避免北約內部的矛盾。雖然丹麥已經一再表示,格陵蘭是「非賣品」。但是在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和軍事威脅下,丹麥能撐多久仍是未知數。畢竟當時墨西哥還可以對得州叛亂使用武力,而丹麥軍隊相對美軍,基本毫無戰鬥力。
即使「購島」不成,特朗普也有B計劃,即推動格陵蘭島先「獨立」再加入「美國」。以該島民意來看,只要美國出手,「獨立公投」透過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而一旦獨立,格陵蘭島如此少的人口,是很難獨立生存下去的。從經濟角度剖析,格陵蘭島漁業是經濟支柱,可漁業收入並不穩定,每年靠丹麥政府提供5億丹麥克朗,約7000萬美元的支持。島上雖有稀土、油氣等 「寶藏」,但開采難度極高,也沒有足夠的資金、技術。軍事上,格陵蘭島幾乎沒有自己的軍隊,僅有少量警察維持治安。一旦獨立,無力自保。這種情況下,獨立後過幾年再公投加入美國並不難想象。而且經濟上,要丹麥每年提供7000萬美元,對其國力來說負擔不小,但是對於美國來說,就算翻一倍,給1億多美元,也只是龐大軍費的九牛一毛。
美國在1951年與丹麥簽署協定,承諾保護格陵蘭免受攻擊。然而74年後,潛在威脅卻是美國。不禁讓人想起這句話: 「做美國的敵人是危險的,做美國的盟友是致命的!」
作者丨陳人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