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馬上評丨又見「發黴蛋糕」,校園食品安全為何屢屢失守?

2024-09-29社會
日前,有網友發帖稱:昆山多所校園「給學生發放的麪包中有過期發黴情況」。接到學校報告後,當地成立調查組介入調查。經初步調查,是因蛋糕在加工環節冷卻時間不到位導致。
相關部門已對配送和生產企業立案調查,暫停配送企業相關服務,責令生產企業停止生產,並對相關批次蛋糕回收封存和采樣送檢。當地衛健部門暫未接到因食用該批次可疑食物所導致的病例報告。
從目前的情況看,這次「發黴蛋糕事件」尚未釀成嚴重後果,但也不能掉以輕心。此前已經有網友留言稱,有學生出現過敏、咳嗽等情況。而且初步調查顯示,涉及發黴蛋糕的共有7所學校,這不是一個小數目,涉及的學生眾多。後續仍需關註事件進展,確保學生安全無虞。
事件前因後果仍在調查,但目前暴露的問題已足以令人疑竇叢生。據報道,涉事企業利眾食品公司曾於2022年、2023年多次被罰和被責令整改,經營記錄難言優良。在此次通報中,又出現了部份蛋糕「未達到冷卻3小時的工藝要求」這樣的低階錯誤,可謂屢罰屢犯,不禁讓人質疑:這家企業是否充分吸取了教訓、嚴格規範生產?
客觀來看,關於校園配餐的食品安全和質素問題近些年時有發生。2023年9月,江西贛州蓉江新區的多名中小學生家長發影片吐槽稱,午餐配送慢、質素差,有的孩子吃了還拉肚子,當地宣布停止對全區幼稚園進行中央廚房配餐;2022年3月,天津一學生配餐企業被爆臟亂差,後被相關部門吊銷營業執照、經營者被處100萬罰款……
頻發的校園食品安全事件也是一個提醒:對於校園配餐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恐怕不能孤立地當作個案看待,僅僅當作一次「生產事故」,這當中究竟有何共性問題,又存在哪些機制性因素,是應當認真探討的。
事實上,從網友的評論就能發現,不少家長和公眾都把質疑的方向指向了更深層的問題,比如企業招標是否公開透明、相關程式是否規範、企業資質是否健全等等。這些聲音都理應認真對待。
現實中,一些供餐企業和學校確實形成了某種利益鏈,導致校園食品安全風險放大。今年7月,廣西紀委監委就通報過一起案例,學校食堂供貨商透過行賄獨攬12年合約,導致學生食堂餐費偏高、食材質素不穩定、食品配送缺乏競爭等問題;今年8月,四川內江東興區也查出33所學校營養餐由同一供應商承包,且供應商存在向部份校長行賄的情況。
當然,這並不是說每一起相關事件背後都必然有利益勾連,但這類現象既已不罕見,也是公眾關切,那麽就應當成為一個調查方向,深挖是否存在問題,用真相去澄清疑雲。調查也只有抵達這樣的深度,才能產生足夠的震懾作用。
早在2019年,教育部等多部門就下發了【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其中要求學校集中用餐應當堅持公益便利的原則,圍繞采購、貯存、加工、配送、供餐等關鍵環節,健全學校食品安全風險防控體系,保障食品安全,促進營養健康。
此次「發黴蛋糕事件」,再次敲響了警鐘:校園食品安全關系萬千青少年,應當具備最嚴格的保障,不能再事故頻發、屢失底線了。除了社會高度關註、職能部門嚴肅處理個案外,更要真正建立起嚴密的監督網格,確保監管不留任何一處死角。
澎湃特約評論員 柳早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