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定日震後度過高寒不眠夜

2025-01-09社會

記者/ 李晶晶 實習記者/陳書靈 蘇羅傑 鄧蔚楠

編輯/ 劉汨

1月7日晚,藍天救援隊搭建的安置點

截至1月8日10時,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6.8級地震已造成126人遇難,188人不同程度受傷。西藏自治區應急指揮部已決定將此次地震應急響應級別從二級升級為一級。

多位震區受訪者告訴北青深一度,抵禦嚴寒是眼下最緊迫的事,震區夜晚最低氣溫達零下18℃,暫時失去住所的人們用紙箱、牛糞燃起篝火,救援人員和當地青壯年徹夜不眠搭建安置點、搬運物資,一頂頂救災帳篷佇立起來,老人和孩子被優先安排住了進去。

據應急管理部訊息,目前,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國家糧食和儲備局向西藏緊急調撥的首批5800余件棉帳篷、棉衣被等中央救災物資已運抵西藏日喀則定日縣地震災區,其余1.6萬余件中央救災物資將於8日陸續運抵災區。

同時,應急管理部緊急啟動應急物資政社協同保障機制,協調愛心企業和有關基金會援助的應急食品、取暖爐、電熱毯、帽子、圍巾、手套、保暖衣等生活類救災物資也陸續運抵災區,全力支持地方做好受災群眾臨時安置和生活保障工作。

救援人員正在進行搜救 | 新華社

已搜救出被困人員407人

強震來襲時,遊客劉忻參加的旅行團正在返回日喀則市區的路上。開到一半,司機踩了剎車,突然回頭喊:「你們別晃了。」他們回答沒晃,司機有些氣惱,「沒晃?那怎麽車搖得這麽厲害?」

在大約幾十秒的時間裏,他們乘坐的越野車開始極快地左搖右擺,振幅漸漸變大。但公路邊沒有參照物,他們覺得沒事了,便繼續趕路。「越走發現越不對勁」,路邊的碎石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甚至出現了那種幾十斤重的大石塊。

前行不到一公裏,道路開始頻繁被落石阻斷,一行人不得不一次次下車搬石頭。來西藏的幾天,劉忻很少出現高原反應,但隨著頻繁上下車清理石塊,他感到缺氧,胸腔也劇烈的疼痛,「想吐血」。眼見落石越來越多,司機臨時決定改變路線,才回到了日喀則市區。

在地震發生後兩個小時,西藏藍天救援隊第一梯隊共18人,於1月7日11時從拉薩出發,驅車前往災區。救援隊協調中心主任張東旭介紹,首批出發的隊員分為救援組、指揮中心和醫護組三組力量,一同上路的越野車和物資裝備車共6輛。

張東旭回憶,從拉薩到定日縣長所鄉共有500公裏,有很長的環山路,沿途能看到不少山體塌方、碎石滾落的痕跡,隨著逐漸靠近震央,道路兩旁開始出現了坍塌的藏式民居,有的房子沒了屋頂,有的只剩下一扇窗戶還立在那裏。

1月7日傍晚,西藏藍天救援隊到達長所鄉森嘎村,在此之前,日喀則、定日縣原生的武警、消防已經第一時間展開了搜救。「下午6點我們抵達當地後不久,最後一名失聯人員也已經找到」,張東旭說,雖然搜救已經結束,當地後續的救災工作同樣繁重。他們要搭建帳篷安置災民,還要幫助當地人一起尋找走散或被壓住的牛羊,挽回他們的經濟損失。

據日喀則網信辦「雲端珠峰」訊息,2025年1月7日9時5分,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措果鄉附近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截至1月8日10時,地震已造成126人遇難,188人不同程度受傷。

截至目前,統籌調集部隊、公安、武警、消防、森林消防、邊境管理以及黨員幹部群眾共14668人參與抗震救災工作,共搜救出被困人員407人。設立187個轉移安置點,共搭建帳篷3705頂,轉移安置46525人,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受災群眾圍著篝火取暖

零下18℃的守望相助

1月7日中午,看著傷亡人數從最開始的9人躍增到50余人,在西藏經營著兩家民宿的馮天天覺得一定要做點什麽。

下午4點,他獨自從中尼邊境的吉隆鎮出發,路上買了25箱礦泉水、35桶泡面和30件防風大衣,還購買了藏民常吃的糌粑,備齊救災所需的鐵鍬、安全手套和安全帽等裝備,物資填滿了皮卡車的後鬥以及除駕駛座外的所有空間。

馮天天今年37歲,這是他在西藏的第5個年頭,他說,是藏族老鄉的簡單和純粹把他留在了當地。2020年,他辭掉香港上市公司的工作,一年中有大半時間待在西藏,和牧民一起放牛、放羊,跟著他們冬季轉場、夏季轉場,參加他們的婚禮、葬禮,慶祝新生兒的出世。

這次運送物資的行程比他想象的要漫長。震後許多道路斷行,晚上10點,他才繞路進入定日縣長所鄉。

入夜,氣溫降至零下18℃,老人、小孩被安置在汽車修理站的大棚裏,用牛糞餅燃起爐子取暖。因為廚具大多被壓在了房子裏,許多村民已經一天沒有吃飯。

淩晨1點左右,當地終於有了食物和電,發電機「隆隆」作響,馮天天的戶外電源接滿了老鄉的手機,帶來的燈泡也終於派上了用場。他開啟了車子的遠光燈,照亮了忙碌的人群,青壯年們支起一頂頂帳篷、讓老人和孩子先住了進去,人們圍著火堆歇一會兒,便又繼續開始搬運物資。

一個藏族孩子領著馮天天走到自己家房屋前,拿著他的手機拍下倒塌的車棚,說:「房子全毀了,車子都壓壞了。」一天的跋涉,馮天天疲憊不堪,他預備睡在車裏,第二天繼續參與救災,「和老鄉們做一樣的事,能幫什麽就幫什麽。」

1月7日13時52分,西藏航空保障震後首個救援航班從拉薩貢嘎國際機場順利起飛,緊急協調提供氧氣瓶等儲備物資4箱。隨後包括北京、上海等多地,都有載著救援物資和專家的航班馳援震央。

當晚11點,平措康桑酒店的店長張超凡還等在日喀則定日機場,「我們接到通知有救援隊陸續會來,我就在這裏等,店裏的員工已經收拾好了房間,等待救援人員的入住,給他們提供食宿。」

張超凡的酒店距離機場約70公裏,距離震央100公裏,此次受影響較小,只有宿舍樓的墻體輕微開裂。地震發生後,入住的50多名遊客經過安撫,已經全部安全疏散,張超凡還安排那些有親屬受傷的員工返回家中,其余的員工全力準備接待救援人員。

藍天救援隊幫助村民搭建安置點

倒塌房屋多為土石結構

1月8日零點,在搭建好6頂帳篷後,西藏藍天救援隊剛剛吃上了全天的第一頓飯。張東旭發現,拿在手上的礦泉水已經結了冰,他和隊員們一邊大口吃著泡面,一邊等待剩下的20余頂帳篷運送過來,「今晚註定是個不眠之夜。」

據他介紹,長所鄉作為受災最嚴重的鄉鎮之一,很多地方都還沒有恢復供電,需要保暖物資,如帳篷、行軍床、棉被、羽絨睡袋、羽絨服等,還有取暖用的柴火爐和煤炭。1月8日下午,定日縣傳來好訊息,縣委宣傳部釋出公告,經過各方積極響應、慷慨解囊,目前定日縣各項物資儲備充足,停止接受物資捐贈。

在對一些當地藏民進行走訪、統計需求時,一位60多歲的藏族阿媽抱著為他們搭建帳篷的救援人員哭了起來,一些當地老人語言不通,只能拉著救援人員的手,用懇切的眼神表示感謝。

在震央措果鄉,一位村民告訴深一度,他家是村裏少數的幸運兒,因為房子是磚混結構,只有一些裂痕,但村裏80%是土石結構房子,震後倒塌。他的外甥在睡夢中罹難。「孩子才12歲,村裏一共4人遇難,有老有小。」

一位建築隊出身的當地村民也提到,自己的村子裏土石結構的房屋基本都倒了,村裏常住居民以老人和孩子居多,此次地震央有3人遇難。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徐錫偉認為,此次地震與2023年甘肅積石山地震有相似之處,傷亡主要發生在農村地區,主要原因在於土石結構的農村房屋抗震效能差。

此外徐錫偉分析,此次震央定日縣及周邊地區位於較寬闊的山谷,可能會有沙土、礫石等松散沈積物,會對地震波形成放大效應,相對同震級的地震,震感會相對強烈。「西藏地區本身位於地震帶上,地震頻發,發育了一系列南北走向呈拉伸狀態的震斷層,這些斷層觸動就會產生地震,一般為6.5-7級左右,過往震央多為青藏高原人跡罕至的中西部地區,此次地震發生地在中南部,人口較為稠密,故傷亡較多。」

徐錫偉認為,地震發生後最緊迫的問題是高原地區寒冷天氣下人員的安置問題,「當地氣溫驟降,夜晚十分寒冷,房屋倒塌後如何及時安置是最為重要的問題,應急部門應將保暖的帳篷及時搭建起來,當地居民應註意遠離危房,防止余震發生帶來的危險。」

一位多次勘察西部地區破壞性地震現場的專家表示,震源機制解顯示此次為正斷型地震,表現為上盤的地殼板塊沿著斷層面向下運動,對斷層上盤的建構築物破壞相對較重,影響範圍更廣。

這位專家提到,此次地震除了房屋等建構築物的破壞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外,因為震區處在陡峭的山區,還要註意防範山區滑坡、崩塌等地震地質災害,同時可能誘發冰川失穩以及冰湖潰決等災害鏈,需引起當地相關部門的高度關註,並做好預防工作。

(應受訪物件要求,文中劉忻使用化名)

【版權聲明】本作品的著作權等知識產權歸北京青年報【北青深一度】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