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黃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車試營運 江門至珠海車程縮短至約30分鐘

2024-12-22社會

黃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車試營運

江門至珠海車程縮短至約30分鐘

12月11日,黃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車試營運,這座「海上長虹」亮相於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以獨特的姿態閃耀在南海之濱,粵港澳大灣區跨江跨海交通網絡再添「關鍵一橫」,江門至珠海車程縮短至約30分鐘。熱鬧的車流穿梭於這條「海上長龍」,飛越黃茅海,不到半小時車程就實作「大橋兩端」的通達。

當天,記者與萬千充滿期待的民眾一道見證「家門口」「世界級大橋」通車的歷史時刻,近距離感受交通建設的高質素發展成果,現場見證大灣區新通道所開啟的更加美好的未來。

黃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車試營運,吸引不少車主前來打卡體驗。 郭永樂 攝

A 社會各界搶先體驗

12月11日14時,記者來到黃茅海跨海通道江門端的赤溪東收費站時,這裏早已排起車龍。來自台山市海宴鎮的黃先生是隊伍裏的「頭車」。「聽聞黃茅海跨海通道即將正式通車的訊息,我昨晚激動得睡不著,今日12時,距離正式通車前3小時就趕到這裏等候,想好好見證下這件發生在家鄉的大事。」黃先生說。

爭當上橋首批車輛的不少司乘人員,自發組織車隊穿越黃茅海跨海通道,以各種特別的方式,來紀念和見證這一歷史性時刻。排隊上橋的張女士告訴記者:「非常激動!見證了歷史性的一刻!黃茅海跨海通道通車後,從台山去珠海只需20多分鐘,生活更方便了。」

趙國斌是台山市鬥山鎮人,對這條「家門口」的跨海通道,他時刻關註著。「這條通道對台山乃至家鄉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趙國斌告訴記者,「我孩子在香港上學、工作,以前回台山一趟要3個多小時車程;今年深中通道通車後時間縮短至2個多小時;黃茅海跨海通道通車後,時間有望縮短至1個小時左右!」

來自珠海的沈女士與朋友們對台山黃鱔飯情有獨鐘,以往都因距離望而卻步。「我們透過新聞報道得知黃茅海跨海通道即將開通後,特意選定正式通車的時刻,透過跨海通道前往台山吃心心念念的黃鱔飯。」沈女士高興地說。

看著橋上車來車往,黃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工程部副主管郁德禮頗為激動。「這是我職業生涯首個超級工程,值得我驕傲一生。回想這段艱辛又充實的鋪路歷程,我深刻地體會到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成就感。」郁德禮滿懷感慨地說,「黃茅海跨海通道通車後,拉近的不只是江門、珠海兩地的距離,更為粵西地區往來大灣區拉直快速通道,助力地方經濟發展不再走‘彎’路。」

示意圖

B 橋上風景美不勝收

暖陽灑落,雲蒸霞蔚,波光粼粼的海面顯得分外柔和。目力所及,鋼鐵巨龍逶迤跨越山海,令人嘆為觀止。黃茅海跨海通道海域段采用「碧波遊龍」的設計,將大橋平面勾勒成C字形曲線,與周圍環境和諧相融。

記者驅車行駛在黃茅海跨海通道上,時而過高橋,時而鉆深隧,一路平坦順暢,幾乎感覺不到顛簸。整條路線最亮眼的無疑是高欄港大橋和黃茅海大橋。橋海相接,5座「海上小蠻腰」纖細的主塔凹凸有致、剛柔並濟,猶如芊芊少女亭亭玉立,又似鋼鐵巨人高聳入雲、矗立海面。

從遠處望去,整個跨海通道起伏連綿、身姿婀娜,山海相連的美景盡收眼底;從近處看,「小蠻腰」索塔塔基穩定堅固,塔柱靈動柔美,塔頂設計成獨特的燈塔造型,斜拉索宛若船帆。整個跨海通道總體展現出獨特的簡約和強烈的韻律之美,達到橋梁技術與藝術美學的完美融合。

在黃茅海跨海通道沿途,還隨處可見白鷺與大橋共舞的和諧場景,肆意飛舞的白鷺與「海上長龍」動靜相宜,讓黃茅海跨海通道增添了一抹瑰麗的生態亮色,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圖景徐徐展開。

極具僑鄉風韻的黃茅海服務區,是展示江門城市形象的又一視窗。整個服務區掩映在朱瑾、三角梅等紅花綠樹中,服務樓前11座憨態可掬的小海豚雕塑躍於噴水池上,充滿靈動之美。

黃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工程技術部主管張歌介紹,作為黃茅海跨海通道唯一的服務區,黃茅海服務區在設計上以「碉樓新韻,揚帆起航」為主題,充分融入了江門台山僑都的歷史文化與地域特色。服務樓如一座海邊燈塔,指引遊子回家;建築外形充分吸收江門碉樓特色,大幅運用羅馬柱、拱形門窗等中西合璧設計風格。樓內中庭是僑都江門微展廳,詳細展現江門各地風景名勝、非遺技藝、特色美食等。

入夜後,黃茅海跨海通道更是另一番風景,跨越黃茅海的跨海大橋如銀龍閃耀,885盞路燈似串串珍珠點綴其上,隔海可覽「海上生明月」以及大橋如夢如幻的燈光。

黃茅海跨海通道是繼深中通道後我省又一個融通珠江口東西兩岸、連線粵東粵西的超級工程。周華東 攝

C 沿線風貌煥新發展向好

記者走訪黃茅海跨海通道江門側沿線發現,各鎮各村持續推進黃茅海跨海通道沿線風貌整治提升工作,最佳化高速出入口景觀設計,久久為功建設美麗圩鎮、和美鄉村,生動展現了江門「百千萬工程」的新成效、新氣象。

赤溪鎮是黃茅海跨海通道到江門的首站,記者在這裏發現,沿途新種上了鳳凰木、黃花風鈴木、宮粉紫荊等樹種,讓人心情愉悅;長達10多公裏的「連心綠廊」環境提升效果也很明顯,黃茅海跨海通道赤溪東出入口「大廣海灣RCEP經貿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景觀墻、西出入口「濱海客城,能源重鎮」的形象標識及周邊風貌提升雛形初顯,到處煥然一新。

黃茅海跨海通道的終點,正是鬥山鎮。記者走進廣東省農產品加工示範區(江門台山)鬥山園區,這裏立足本地及周邊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優勢,著力打造「一區三園一基地」,即鰻魚產業園、絲苗米產業園、麻黃雞產業園、江門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到處都是嶄新的園區道路、在建廠房、繁忙車間,展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記者了解到,廣東省農產品加工示範區(江門台山)鬥山園區目前已落戶企業22家,總投資約48億元;已投產企業10家,2023年產值達46億元,其中鰻魚全產業鏈產值達13.7億元。位於園區內的廣東合興食用油有限公司是香港合興集團旗下獨資企業,鬥山廠區投資總額達10億元。該公司董事長林榮燦介紹,黃茅海跨海通道的開通將大幅降低企業的運輸和時間成本,進一步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同時,便捷的交通將促進企業研發團隊與香港總部的溝通與合作,推動企業創新發展。

此外,與黃茅海跨海通道連線的新台高速,為迎接黃茅海跨海通道通車後車流量增大的挑戰,已對南延線軟基路段進行養護處置,並對標線標牌全面「補妝」,不斷提升路域通行環境;新台高速合水服務區西區也完成了升級改造,富有僑鄉碉樓建築特色的服務樓讓人耳目一新。

赤溪東收費站前排起車龍。畢松傑 攝

D AI技術協同保障通行安全

跨越14公裏的海域,黃茅海跨海通道的通行安全是市民群眾關註的重中之重。

「黃茅海跨海通道主線橋梁植入了雷視融合和AI智能分析技術,采用智能融合感知器材,可實作對跨海大橋全要素即時數碼孿生展示,能有效減少交通事故發生。」黃茅海跨海通道專案機電工程施工承建單位廣東新粵交通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為管好用好黃茅海跨海通道,確保其「安全、順暢、舒適、智慧」執行,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一體化建設,作為黃茅海跨海通道的委托營運單位,廣東交通實業投資有限公司西部沿海分公司精心打造了一支綜合指揮、快速反應、協同作戰的專業化管理團隊,收費、路政、養護、監控等部門人員24小時堅守崗位,構建多部門聯動的「多位一體」協同保障體系,全力保障全線執行安全暢通,並與海事、航道、應急等部門建立共建共線上制,共同開展「水路聯巡」,提升橋梁的安全管理能力。

此外,黃茅海跨海通道全線布局293個監控攝像器材,即時掌握路面動態;搭建路運一體化、路政電子巡查、雷達事件檢測、橋梁防撞預警、交通監控等智慧系統整合平台,以科技賦能,提升管理效能,讓廣大司乘人員出行更有保障。(文/畢松傑)

黃茅海跨海通道上的黃茅海服務區:

僑鄉文化元素拉滿,展示江門城市形象新視窗

通車首日,黃茅海服務區吸引眾多遊客打卡。郭永樂 攝

「我們到服務區後,本想買瓶水、上個廁所就走,卻發現這裏別有洞天,這完全就是個旅遊景區呀!」昨日,珠海市民馬先生帶著家人自駕來到黃茅海服務區,對這個全新亮相的服務區非常滿意。

黃茅海服務區以「碉樓新韻,揚帆起航」為設計主題,融入了僑鄉歷史文化與地域特色,已經成為展示江門城市形象的新視窗。走進該服務區,仿佛置身於夢幻街區。這裏有五邑特色美食區、港澳特產中心、樂驛便利店、網紅咖啡館等區域,能為旅客提供豐富多彩的體驗。不僅如此,該服務區還精心構建了僑鄉文化長廊,將僑鄉的自然風光與人文底蘊展現得淋漓盡致。

走進服務區的僑都江門微展廳,你可以快速了解僑都江門:僑鄉美食選單介紹了陳皮宴、海晏牛雜等特色美食,告訴你來江門該吃什麽;全域旅遊導覽詳細羅列了江門眾多景點,詳細展示崖門戰場、海絲古跡、蔡李佛拳、泮村燈會等僑鄉地方特色與文化,為過往旅客提供「沈浸式」的地方文化體驗之旅。

「走進服務區後,我發現江門有這麽多地方值得我們去了解。」黃茅海服務區濃厚的僑鄉文化氛圍令珠海市民彭先生眼前一亮,他表示將向更多朋友推薦江門。

服務方面,黃茅海服務區同樣做足功夫:區內規劃了超400個停車位、40條新能源充電槍及加油站,能滿足各類車輛需求;公共衛生間設定了372個廁位及無障礙衛生間、第三衛生間和母嬰室等貼心設施,能確保旅客享受便捷舒適的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服務區的衛生間是可根據人流量變化,靈活調整廁位配置的「潮汐公廁」。當鎖住男衛一側的潮汐門時,廁間就調整為由女士使用,可實作男女廁位快速轉換,既緩解廁位緊張狀況,又能保證私密性,讓過往旅客享受細致入微的關懷與便捷。(文/朱磊磊)

25年來江門對澳門進出口總值超120億元

12月9日,江門海關釋出了澳門回歸以來,江門與澳門之間的進出口貿易概況。江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米袋子」「海鮮鋪子」,25年來對澳門累計進出口總值達120.4億元,年平均增長4.7%,為澳門的民生需求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文/淩雪敏 通訊員/江關宣)

江門200多棟歷史建築有了3D身份證

江門市首次歷史建築數碼化建檔工作近日完成。此次建檔覆蓋全市157處共計200多棟歷史建築,為其逐一打造了獨一無二的3D身份證。

據了解,特色歷史建築遍布五邑大地,這些建築不僅結構復雜,而且往往與周邊的農居相互交融,給傳統的測繪工作帶來了極大挑戰。(文/張浩洋 潘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