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首席觀察」破局與新生:比特幣、黃金和美元的避險進化論

2024-12-11社會

經濟觀察網 歐陽小紅/文 全球市場風雲激蕩,資本的避風港在何處?

比特幣狂飆,黃金黯然承壓,美元強勢延續。這三大資產的此消彼長,不僅反映了經濟邏輯與市場結構的深度變遷,也對映出當下金融文明與監管秩序演進的趨勢。

「比特幣突破10萬美元,黃金承壓,匯市震蕩。」這絕非普通的金融波動。比特幣的狂飆背後,是技術賦能的金融產品對傳統經濟體系的強烈沖擊,同時也折射出資本在全球化與去中心化趨勢中的選擇與試探。

新華社報道指出,比特幣狂飆,一定程度體現美國下一政治周期政策走向,關乎監管與資本的長期博弈,關乎美國經濟是否持續「脫實向虛」。究竟是放松監管加入資本狂歡,還是改善治理發展普惠金融,看似簡單的抉擇背後蘊藏著深遠的影響。

這不僅是經濟邏輯的演化,更是一場深刻的文明沖突:是鼓勵創新還是強化監管?是擁抱虛擬貨幣,還是鞏固傳統金融秩序?這些問題在比特幣、黃金與美元的博弈中尤為凸顯。

對於投資者而言,黃金、比特幣與美元之間的博弈,究竟是在宣告一種秩序的破局,還是在開啟新生的篇章?

比特幣:數碼黃金,還是資本的投機工具?

「10萬美元!比特幣突破歷史新高,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某幣圈投資者在朋友圈感嘆道。11月13日,當比特幣價格創下9萬美元新高時,他與朋友在泰國為比特幣的新高開香檳慶祝。

但這種狂歡能持續多久呢?事實上,這是一個關於「全球資本在尋找去中心化與非主權貨幣作為分散投資手段」問題的縮影。

比特幣近期的市場表現堪稱驚心動魄,稱其為政策加持下的數碼狂飆並不為過。在美國大選結果明朗後,比特幣價格從約6.8萬美元迅速攀升,12月5日一度突破10萬美元關口,月漲幅超過40%。這一驚人的漲勢,與同期黃金下跌4%、標普500指數上漲約6%的表現形成了鮮明對比。

與此同時,全球金融環境的不確定性和地緣風險也促使部份資金流向去中心化、非主權資產進行分散化配置。例如,俄烏沖突和歐洲局勢多變等因素,增強了投資者對「數碼黃金」敘事的認同。在美元強勢與黃金承壓的背景下,比特幣被高風險偏好的投資者視為具備更高回報潛力的替代方案。

然而,比特幣的暴漲同時揭示了其投機性與波動性。一日振幅超過5%的行情並不罕見。投資者需警惕其價格隨政策走向與市場情緒而劇烈波動的高風險特征。

從歷史價格增速來看,比特幣在過去十余年間經歷了多輪大幅上漲與深度回呼。從所謂的「極客實驗品」到突破1000美元,比特幣用了3年(2010—2013);從1000美元到1萬美元用了4年(2013—2017);從1萬美元到5萬美元又歷時4年(2017—2021);從5萬美元到10萬美元,僅用了3年(2021—2024)。尤其是從9萬美元漲到10萬美元,僅僅不到一個月。這種加速現象表明比特幣價格正以愈發快速的節奏攀升。

從時間線來看,以下裏程碑記錄了比特幣的發展歷程:

2010年5月22日,比特幣首次用於實際商品交易。程式設計師Laszlo Hanyecz用1萬個比特幣購買了兩個披薩,這一事件被視為比特幣走入現實經濟套用的開端。

2013年11月29日,比特幣價格首次突破1000美元。

2017年11月28日,比特幣價格突破1萬美元。這一年,比特幣及整個加密貨幣市場迎來了「牛市年」:價格從2017年年初不到1000美元漲至年底接近2萬美元。

2021年2月16日,比特幣價格突破5萬美元。2020—2021年間,在新冠疫情和全球貨幣寬松政策的背景下,比特幣作為「數碼黃金」和通脹對沖工具的敘事逐漸強化。

深入分析比特幣的發展,其背後既有技術驅動的「去中心化」理念,也有資本逐利的本性,以及美國新一屆政府的政策助推。例如,在特朗普當選後,「親比特幣」政策預期曾助推市場行情。他提名的監管高官(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候選人保羅·艾堅斯)多為加密貨幣支持者,強化了市場對寬松監管的預期。加密貨幣行業透過政治捐款等方式,直接影響美國政治議程,使比特幣從一種邊緣資產躍升為主流關註焦點。

此外,在美元強勢周期的背景下,比特幣也成為一種另類選擇。在美元指數高位執行、黃金承壓的情況下,比特幣被部份資金視為避險資產的替代選擇。盡管比特幣的波動性遠高於傳統資產,但其「去中心化」和「數碼黃金」的特性,仍吸引了尋求更高回報的投資者。

然而,快速上漲的背後,投機性與不穩定性並存。作為避險資產,比特幣的穩定性遠不及黃金。其價格波動大,受市場情緒和政策影響顯著。

突破10萬美元的裏程碑,標誌著比特幣從小眾加密圈子邁向全球宏觀投資舞台的成熟階段。未來,比特幣是否會像黃金一樣,成為資產配置和價值貯藏的工具,仍有待觀察。

黃金:避險地位真的被比特幣「搶走」了嗎?

此時,黃金的光芒似乎正在黯淡,但其避險地位是否已被比特幣完全取代,仍存在爭議。

美國大選後,黃金價格明顯承壓。在美元走強、美國經濟數據表現偏強的背景下,以美元計價的黃金難逃下行壓力。然而,黃金的長期價值錨仍然穩固。數千年的歷史沈澱與全球央行的儲備配置,使黃金在深度危機中依然具備無可替代的避險地位。在短期內,受政治和政策因素的擾動,資金更傾向於追逐政策利好、上漲預期更強的新興資產(如比特幣)。

但當市場再次進入高不確定性或系統性風險上升的階段,黃金依然是許多投資者信賴的「終極避險錨」。

強美元與市場輪動共同作用,使黃金價格的波動較為劇烈。兩個重要時間節點尤為突出:2024年9月,美聯儲降息,黃金價格飆升,一度成為市場表現最亮眼的資產;11月5日美國大選結果出爐,黃金價格跌幅明顯,投資者對此總結為「跌得多,漲得少」。

黃金近期的表現受到美元強勢的直接壓制。美聯儲的縮表操作疊加強勁的經濟數據,令美元指數維持高位,進而對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形成直接拖累。但從長期來看,黃金的稀缺性與全球公認的避險內容,仍是其核心價值所在。

美元:強勢周期的延續,還是危機的前兆?

相較於比特幣的劇烈波動與黃金的承壓,美元顯得相對穩定。美聯儲在降息周期內繼續推進縮表操作,強化美元的稀缺性與吸重力;與此同時,美債收益率在高位徘徊,為國際資本提供正向回報,吸引資金回流美國。美元強勢周期的延續,不僅反映了美國經濟基本面的韌性,也得益於全球對美元流動性、信譽度和安全性的長期認可。

作為全球儲備貨幣和避險資產的核心,美元的穩固地位由結構性、政策性和市場行為共同支撐。

然而,從長期看,強勢美元政策可能加劇全球金融體系的不平衡。其中,新興市場貨幣承壓,資本外流現象加劇,全球金融體系脆弱性上升。此外,部份國家推動的「去美元化」行程,也為美元的長期霸主地位埋下潛在變數。不過,在短期至中期內,美元的地位依然難以被輕易撼動。

新時代的避險秩序

這場比特幣、黃金、美元的博弈,遠超出金融資產輪動的範疇,更是新舊秩序的交鋒。

在技術與資本力量的推動下,比特幣拓寬了避險資產的內涵與想象空間。然而,其高波動性和投機內容,使其在短期內難以取代黃金與美元的地位。盡管受到挑戰,黃金和美元仍在風險偏好轉換的過程中發揮著各自獨特的作用;其核心功能並未被完全取代。在全球金融波動性不斷加劇的背景下,穩定性和可預期性依舊是投資者最為看重的特質。

與此同時,比特幣倡導的去中心化理念,與傳統金融體系的監管邏輯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美國大選結果塵埃落定、全球政治經濟格局仍暗流湧動的背景下,投資者的選擇早已不再局限於比特幣、黃金和美元之間的「此消彼長」,而是需要在高度不確定性與快速變遷的宏觀環境中,構建更加穩健、多元的資產配置策略。

市場資深人士指出,中短期的投資邏輯在於辨識政策周期和市場預期變化。新一屆美國政府對加密貨幣與金融科技創新的政策態度、美聯儲貨幣政策訊號的調整,以及地緣政治摩擦的潛在升級點,都可能在短期內顯著影響風險偏好與資金流向。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11月非農新增就業22.7萬人,失業率意外上升至4.2%。在此背景下,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或將在12月17日—18日會議上降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至4.25%—4.50%。

美聯儲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表示,傾向於12月降息。他認為,此舉可進可退,但對暫停降息亦持開放態度。與此同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強調,降息決策需謹慎,將密切關註通脹、就業等經濟數據,以決定下一步政策路徑。

在資產配置上,投資者需要將多元化與風險管理並重。

從長期看,僅以「此消彼長」判斷資產間的優劣並不明智。相反,將比特幣、黃金、美元、債券和股票等多種資產納入組合,進行分散化與跨周期考量,能更好地在不確定環境下平滑收益並分散風險。

黃金憑借數千年的價值錨定功能,在深度危機時依然展現出韌性。對長期面臨通脹與主權信用風險擔憂的投資者而言,黃金依舊是核心配置品之一。

美元資產(尤其是美國國債)在全球避險情緒濃厚時往往成為「最後的流動性避風港」。在跨周期策略中,持有一定比例的美元資產與高評級主權債券,有助於在危機時提供穩定的現金流和低相關性回報。

與此同時,在區塊鏈與數碼經濟崛起的浪潮中,比特幣及其他數碼資產為價值儲備與金融創新開啟了新空間。對於具備較高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而言,將其視為組合中的「成長型對沖資產」是一種選擇。但需長期關註監管動態、技術趨勢與基礎設施的成熟度,才能在不確定性中捕捉潛在超額收益。

穩健增長的關鍵

在市場劇烈波動與政策走向不明的環境中,理性評估尤為重要。投資者既不能盲目迷戀新興資產的短期暴漲,也不能固守傳統避風港的既有優勢。真正的價值在於多元化布局、前瞻性視角,以及建立嚴謹的風險管理體系。

這一理念在當前歷史關口顯得尤為突出。正如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所言,11月特朗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疊加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使得美元指數走強,全球資產價格整體上揚。美元指數環比上漲1.7%,歐元、英鎊兌美元匯率分別下跌2.8%、1.3%。在債券市場方面,10年期美債收益率環比下降10個基點至4.18%。

溫彬還強調,近期系列增量政策提振了資本市場信心,人民幣資產對外資的吸重力顯著提升,對外匯儲備的穩定構成了有力支撐。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主任金鵬輝指出,在全球貨幣政策分化加劇的背景下,人民幣資產的投資與避險內容正在凸顯,對全球投資者的吸重力不斷增強。

中銀國際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直言,超預期政策舉措是扭轉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的關鍵。面對「不確定性就是最大的確定性」的現實,制定周全預案與前瞻預測尤為重要。「當前形勢下做多的風險要小於做少的風險,政策出台越早、見效越快。」管濤認為,中國經濟前景既取決於近期一攬子增量政策的規模與實施效果,也取決於相關改革的穩步推進。

在不確定的世界裏,投資者的目光應立足於宏觀政策框架、全球風險格局及技術創新周期,以更廣闊的視角與全域思維動態最佳化資產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