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邱利 陳鋒 北京報道
2024年以來,IPO發行節奏明顯放緩,截至12月12日,A股僅有94家公司成功IPO,合計募資613.05億元。與此同時,年內已有433家公司終止IPO,其中418家公司「主動撤回」,占比超過九成。
「今年以來監管趨嚴,加強了對IPO稽核的監管力度,提高了上市門檻,確保市場穩定健康發展。」世界院士專家聯合會執行秘書長、中國民協新質生產力委員會秘書長吳高斌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隨著上市公司質素提高,市場結構持續最佳化,有助於推動A股IPO市場加速發展。
募資額同比降八成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2日,2024年以來A股共94家公司正選上市,合計募資613.05億元,創下2014年以來新低,IPO數量與募資金額分別同比驟降68.56%和82.34%。
值得一提的是,年內「巨無霸」IPO現象難尋,前三大IPO分別是永興股份、艾羅能源、達夢數據,募資金額分別為24.30億元、22.26億元、16.52億元。
再回顧2023年全年,IPO數量達313家,募資金額共計3565.39億元;而2022年IPO數量更是高達428家,募資金額則為5868.86億元。
「國內監管政策持續收緊,對IPO企業的稽核標準更為嚴格,部份企業難以滿足上市條件,導致今年IPO數量減少。」新智派新質生產力會客廳創始發起人袁帥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A股市場出現IPO撤單潮,也加劇了IPO數量和募資額的下降。
「今年A股IPO市場經歷了顯著降溫,此番變化背後折射出宏觀經濟、政策調控與企業戰略調整的復合影響。」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碩士生企業導師支培元對本報記者表示,全球經濟增長乏力、金融市場動蕩疊加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導致投資者情緒謹慎,企業估值普遍回呼,抑制了上市意願。
他進一步稱,「零容忍」政策與全面註冊制改革持續推進,提升了IPO稽核標準,強化了財務真實性和資訊披露質素的要求,令眾多企業面臨更為嚴格的審視,直接催生了大規模的IPO撤回潮。
418家IPO「臨陣逃單」
IPO數量驟降的背後,則是高比例的撤單量。今年以來,A股出現了一波顯著的IPO撤單潮。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2日,年內已有433家擬上市企業終止IPO(包括主動撤回、稽核不透過、終止審查及其他)。其中,因申請人或保薦機構主動撤回上市申請的公司有418家,占比超過九成。
IPO撤回原因,則包括財務指標不達標、持續經營能力受到質疑、上市前突擊「清倉式分紅」等多方面因素。
談及影響,吳高斌表示,IPO數量和募資金額的下降,意味著企業透過資本市場融資的難度加大,可能影響企業的擴張和發展。
袁帥指出,A股出現顯著的IPO撤單潮,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方面,部份企業的財務指標不達標,持續經營能力受到質疑,導致其在IPO稽核過程中被否或主動撤回申請。另一方面,一些企業在上市前突擊進行「清倉式分紅」,被市場質疑其上市動機和盈利能力,也導致了IPO申請的撤回。此外,監管政策的收緊和稽核標準的提高,使得企業面臨更大的上市壓力和不確定性,也是導致IPO撤單潮的重要原因之一。
支培元表示,今年證監會持續加大對欺詐發行的懲罰力度,強調堅持「申報即擔責」的原則,提高了違法違規成本,迫使不符合條件的企業自行撤回上市申請。
發行市場生態持續最佳化
安永在近日釋出的報告裏指出,2024年A股IPO活動大幅放緩,資本市場監管政策加碼,企業上市門檻提高。估計全年完成IPO的企業將在100家左右,籌資約為700億元。
展望2025年,安永認為,隨著強監管系列新規陸續落地,A股資本市場「1+N」政策框架將更加清晰。此外,中長期資金的入市、降低外資戰略入股A股門檻,這些措施均有利於改善A股預期回報和投資環境,從而對IPO活動產生積極影響。
「2025年A股IPO活動預計整體平穩,有改善跡象,逐步實作IPO發行節奏常態化。」安永大中華區上市服務主管合夥人何兆烽表示,資本市場資源要素將繼續向「新質生產力」集聚。
支培元認為,市場最佳化、從嚴監管,有利於清除市場「不良分子」,提升上市公司的整體質素,為投資者創造一個更加公平、透明的投資環境。盡管短期內市場可能會因撤單潮而顯疲軟,但從長期視角看,伴隨經濟基本面改善,加之制度紅利釋放,優質企業仍有機會脫穎而出,帶動A股IPO市場重拾活力。「未來IPO審批將更加側重於選拔具備成長潛力且合規的優質企業,而非簡單追求數量增長。」
支培元還表示,A股IPO市場的變化,既是對外部復雜環境的自然反應,也是內生治理機制的必要環節。展望未來,在穩健的政策引導與日益完善的市場機制下,IPO市場將步入健康有序的發展軌域,展現出更強韌性和可持續性。
責任編輯:麻曉超 主編: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