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拜登任期倒計時,對華關系新動向引人關註|鳳凰聚焦

2024-08-27社會
美國現任總統拜登,距離總統任期結束還有將近半年的時間,卻已經存在感微弱。不過最近有重磅訊息爆出,他把美國的核戰略重心第一次轉向了中國;又派出總統國安事務助理沙利文存取中國,這預示著什麽?大半生家事坎坷、政壇之路也多有曲折的拜登,要為棘手的對華關系留下怎樣的墨點?
Part.
1
美國大選臨近,民主黨代表大會剛剛在芝加哥落幕,盡管場外抗議示威者不斷,但場內總統候選人哈裏斯慷慨激昂,佩洛西、奧巴馬夫婦等一眾政客眾星捧月,支持者瘋狂歡呼,現場熱鬧非凡。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現任總統拜登這位耄耋老人的潸然淚下。
此前,拜登的小女兒艾什莉在演講中,將父親形容為她眼中「最好的朋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領導人之一」。拜登一邊與小女兒擁抱交談,一邊掏出手帕擦著眼淚,在現場持續數分鐘的歡呼聲、掌聲以及呼喊聲中站到了演講台前,反復說著「謝謝」。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時殷弘:
「拜登雖有意連任總統,但因身體狀況及黨內支持不足而落淚。但我猜測,更大的可能性是他對民主黨及其所標榜、宣揚的價值觀深感忠誠。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人氣高漲,全黨團結,他或許因此動容。」
這是拜登自1972年以來參加的第13屆民主黨大會,其中有至少8屆他發表了演講,這也是他作為現任官員發表的最後一場演講。有媒體分析認為,美國民主黨大會重磅人物往往在臨近尾聲時出場,但現任總統竟被安排在第一天接近午夜時間登場,給人一種「人走茶涼」的感覺。更有評論稱,這不再是拜登的大會、拜登的派對,美國很快也不再是他的時間,新的篇章即將到來。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時殷弘:
「讓他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首位發言,正是對他的感激與尊重,絕無小看之意。拜登激流勇退,決定結束大選,確保了黨內團結,也大大提升了民主黨贏得選舉的希望。因此,全黨對他非常感激,這在大會不同人的演講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拜登的總統之路頗為坎坷。
1942年11月20日,拜登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普通家庭。和他日後在美國政壇口若懸河不同,年輕時期的拜登曾經深受口吃的困擾,好在經過他不斷地磨練,克服了這一困難。1965年,拜登在對第一任妻子娜莉婭求婚時曾表示,他有兩個人生目標,30歲前當上參議員,然後做總統。很快,1970年,拜登作為一名註冊獨立派人士,以民主黨人的身份競選特拉華州紐卡素縣議會議員,並成功當選。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時殷弘:
「獨立派偏向民主黨,但他最終以民主黨黨員身份參與公選,贏得了其公選生涯中最初也是最低的職位。」
Part.
2
1972年11月,30歲的拜登順利當選為美國聯邦參議員。也就是在這一年年底,他遭遇了淪陷性的家庭創傷,一場車禍奪走了妻子和幼女的生命,兩個兒子身受重傷。經歷過這場重大變故後,拜登曾考慮放棄參議院席位,照顧年幼的兒子。時任總統尼克遜聯系上了拜登,表示了哀悼,並祝賀了拜登當選議員。也許是為了踐行對妻子的承諾,拜登幾經權衡後,1973年1月,在孩子的病房裏,宣誓就職。
在當時的照片中可以看到,病房中,拜登年幼的兒子左腿骨折受傷綁著繃帶,在眾多記者的見證下,年輕的拜登舉起右手進行宣誓。
1974年,拜登這位新上任的參議員就被當時的【時代】雜誌評為「200個未來有所作為的新面孔」。
1987年,羽翼漸豐的拜登首次參加總統競選,並被認為是民主黨提名的主要候選人,但他被媒體扒出了競選演說抄襲時任英國工黨領袖金諾克的演講稿,並且他還誇大了自己的學術履歷,這在當時引發了軒然大波。
重壓之下,拜登突發顱內動脈瘤破裂,所幸經搶救後保住了性命,這場政治和健康的危機讓他提前結束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初選,也因此,拜登沒有參加1988年總統大選。
首次參選總統折戟後,拜登重返參議院,接連起草了反家庭暴力和加強毒品控制的法律,力圖重整旗鼓。
進入90年代,拜登進入司法委員會,並在美國外交政策上不斷發聲,在克林頓和布殊的時代,拜登一直是美國外交高參。轉眼到了2007年1月,眼見時機成熟,拜登宣布第二次參與總統競選,這個時候,他已經65歲了,而這次競選即使在民主黨內,他也完全沒有優勢:一個是60歲的希拉里,一個是46歲的奧巴馬,而拜登的競選支持率只有1%。無奈之下,他只得宣布結束。2008年,奧巴馬成為美國總統,在他的提名和支持下,拜登成為副總統。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時殷弘:
「他的口才不及奧巴馬,甚至也不如希拉里·克林頓;其二,他在民主黨內被視為老好人,有時顯得猶豫不決,難以下定決心;其三,他任總統前,政策想象力有限。」
在擔任副總統的八年時間裏,拜登作為國會聯絡人和關鍵決策前的最後一位顧問,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第二任副總統任期即將結束時,拜登又遭遇了一場家庭悲劇。2015年,他的兒子博·拜登因腦癌去世,終年46歲。那一年拜登已經73歲了,博的死對拜登的政治前途影響很大,拜登曾考慮在2016年競選總統候選人提名,但最終決定放棄。他曾表示,之所以決定不參選總統,更多的是考慮到自己的家庭,而非政治因素。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呂祥:
「2016年是他參選的最佳時機,天時地利,身體狀況良好,資源豐富。若那時參選,他將獲得包括奧巴馬等人的支持,黨內勝算超過希拉里。但因家庭變故,他錯失了這個良機。」
2020年,已經77歲高齡的拜登決定再次參加總統競選,那一年,他在民主黨初選中慘敗,在愛荷華州排名第四,在紐咸西州排名第五,但他繼續前往更加多元化的州進行競選活動,憑借著黑人選民的廣泛支持,拜登在南卡羅來納州大獲全勝。隨後,拜登贏得了民主黨提名,並在大選中擊敗特朗普,成為美國第46任總統。他獲得了超過8120萬張選票,是有史以來獲得選票最多的總統候選人。
Part.
3
即便是已經進入卸任的倒計時,拜登依舊沒有停止一貫對中國的遏制政策。8月20日,美國【紐約時報】發文稱,拜登批準了一項高度機密的核戰略計劃,首次將美國的威懾戰略重心轉向所謂「中國擴充套件核武庫」帶來的威脅。文章稱,美國國防部認為,未來十年,中國核武庫的規模和多樣性將能與美國和俄羅斯相媲美,因此做出了這一轉變。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時殷弘:
「美國已形成廣泛共識,認為在戰略核武器方面,中國至少從中期乃至長期對美國構成最大威脅。因此,美國勢必加速追趕或大力維持其正在縮小的優勢。【紐約時報】披露,美國正在采取新的重要步驟來最佳化其戰略核武器。」
事實上,從拜登上任至今,對待中國就一直采取打壓的態度。
2021年3月,美國政府宣布繼續執行自上屆特朗普政府以來對進口中國商品征收附加費和限制中國政府要員入境的政策。
2021年12月,拜登政府就曾公開「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一些盟國也紛紛效仿,暫停政府官員存取北京。
2022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台,導致中美關系緊張。
2022年10月美國商務部宣布采取嚴厲措施,限制先進的電腦和半導體相關公司對中國出口。隨後2023年又多次對中國高新企業實施制裁。
進入2024年更是變本加厲,多次提出對華加征關稅。就在幾天前,美國政府又對42家中企實施制裁,拜登對華的態度在民主黨網站上的黨綱中已經十分明確,對華論述第一段就寫著,拜登總統認識到,中國是美國最具後果的戰略競爭對手,中國是唯一將從根本上重塑美國領導的國際秩序的意圖與不斷增強的軍事、經濟、外交和技術能力相結合的全球行動者。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呂祥:
「他比特朗普更甚,意圖在中國周邊營造一個不利的發展環境。透過美日同盟、美菲同盟等一系列盟友關系,構建對中國不利的外部環境,限制中國的國際發展空間。同時,在政治上加強對中國政治制度乃至中國領導人的激烈攻擊。」
Part.
4
拜登曾先後四次到訪中國,可以說親眼見證了中美關系40多年的風風雨雨。早在中美建交初期,1979年4月,拜登就曾作為美國參議院代表團成員,隨一群資深參議員訪華,並曾與鄧小平見面,這是中美建交後第一個存取中國的美國代表團。
2001年,拜登以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的身份再次存取中國,期間他表示美中關系對兩國十分重要,對世界也十分重要,美國希望與中國發展相互信任的合作關系。2011年,拜登以美國副總統的身份存取中國,在北京一家特色炒肝店用餐的情形如今依舊讓很多中國人記憶猶新。當時,拜登帶著孫女納奧米等5人,在炒肝店點了炸醬面、包子和涼拌菜等菜品,共計79元,最後付了100元。期間,他還對在座的中國食客豎起了大拇指,而這份79元的「副總統套餐」也一度被賣爆。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呂祥:
「自2010年起,美方單方面挑起南海問題。2011年時,作為副總統且具備外交經驗的他,是否仍希望避免南海問題導致雙方更多的分歧?因此,他當時努力營造與中國友好的局面,註入輕松因素。」
2020年,拜登贏得大選,在他擔任總統後,對華態度卻突然發生轉變。有分析認為,拜登所堅持的是自克林頓時期以來民主黨對華「溫和遏制」的策略,拜登的友好只是表面上的,實際上則暗藏玄機。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時殷弘:
「美國對華態度的急劇轉變,是在2018年元旦,盡管這是總統特朗普的作為,但是那個時候美國國內兩黨輿論已經形成了一個越來越廣泛的共識,強大的中國是美國的對手,而非美國的真正的朋友。」
值得一提的是,拜登在成為總統後,四年任期中,都沒有存取過中國,而在拜登之前,布殊、克林頓、小布殊、奧巴馬,甚至是一向對中國並不友好的特朗普,都曾在任內到訪中國。拜登在四年時間裏「零訪華」的舉動,顯然有些不同尋常。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呂祥:
「2021年因疫情限制未能訪華,2023年雖有機會,但‘氣球事件’導致雙方關系延誤半年多。直至下半年,雙方才重新開機部一級官員接觸,隨後有元首非正式會談。今年為選舉年,訪華事宜對其而言頗為敏感。」
8月27日,美國總統國安事務助理傑克·沙利文抵達北京,對中國進行三天的存取。根據美國政府匿名官員透露,這次中國行,沙利文會就中美合作、台灣問題、區域沖突等主題進行會晤,但外界普遍猜測,這會否是拜登在最後的總統階段訪華的前奏。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時殷弘:
「中美之間尚存諸多重大問題待議,包括加強防止軍事沖突的雙向努力、確認啟動中美人工智能安全會談、交流中東戰爭立場及政策,以及進一步了解中國對俄烏沖突的態度。盡管中美在某些問題上的立場差距顯著,且難以實質性彌補,但仍需坦誠溝通,共同尋求解決方案。」
還有不到5個月,拜登半個世紀的政治生涯即將結束,在民主黨大會的演講中,他參照了詩句「美國,我把最好的獻給你」,現場瞬間沸騰。
他的聲音被現場的吶喊所淹沒,也同樣被硝煙和絕望、炮火與無助所淹沒,拜登轉身離開,紛亂的世界卻還要繼續。
拜登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發表完演講之後,就登上了「空軍一號」去往加利福尼亞度假,他身後是如火如荼的民主黨新動員,但是再無拜登。不過,「拜登治國」並沒有停歇,對他可能訪華的猜測,他為巴以沖突談判與內塔尼亞胡的電話交談,美國可能放松烏克蘭使用援助武器限制等等,都顯示拜登在努力保持著有韌性的姿態。
制片人:何冀寧
編導:張萌
編輯:王津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