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滬蘇湖高鐵通車:橫貫長三角,啟用經濟圈

2025-01-04社會
一頭是中國經濟第一城上海,一頭是歷史文化名城湖州,一條高鐵線帶來了長三角經濟發展的新路線:2024年12月26日,第一條橫貫長三角的高鐵路線滬蘇湖高鐵正式開通,在填補太湖南岸鐵路空白的同時,還將湖州與上海的通勤時間縮短為55分鐘。開通當天,隨著G9508號列車從湖州東站駛出,上海松江、練塘、蘇州南、盛澤、湖州南潯、湖州東等新建車站也正式啟用。交通線是經濟發展線,橫貫江浙滬的滬蘇湖高鐵,帶來出行便利的同時,還啟用了沿線經濟圈,為長三角帶來新動能。
上遊新聞(報料郵箱:[email protected])記者了解到,滬蘇湖高鐵通車以來,湖州東站的日均發送旅客就近2000人次,單日進站人數最高峰達5700人次。蘇州南站更因為是全國首座「六邊形」結構的交通樞紐綜合體而出圈。
這條在滬蘇浙「橫著走」的高鐵線,為長三角高鐵再添「新動脈」的同時,也是「環太湖高鐵圈」的首條路線,以湖州為代表的沿線城市如何利用關鍵「一橫」進行新的發展,值得期待。
滬蘇湖高鐵是第一條橫貫長三角的高鐵路線。 圖片來源/長三角鐵路
為沿線城市帶來更便利出行
2024年12月26日,湖州市民王先生早早就等在了湖州東站門口,想體驗一下1小時抵達上海的高鐵速度。
「心裏還是有點激動,我是做貿易出口生意的,平時往來蘇州和上海很頻繁,從湖州開車到上海開車兩個多小時。湖州到上海只有140多公裏,可在高鐵網密集的長三角區域,卻沒有一條是上海通往湖州的。」1月2日,王先生說,自己多年前就知道有規劃要修高鐵,這一等就是近20年。
這條路為啥需要近20年?上遊新聞記者梳理發現,2005年時,為了融入上海和蘇州,位於長三角中心區域的浙江湖州就開始謀劃修建一條貫穿上海、蘇州、湖州的高鐵路線。2006年,湖州委托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啟動路線設計工作。2008年,滬蘇湖鐵路被納入【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08年調整)】。從2008年起,湖州市多次與周邊省份溝通協調,但因涉及路線選擇、沿線設站等問題,進展並不順利。2018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開始推進,同年10月,國家發改委批復【新建上海經蘇州至湖州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
2020年,作為長三角一體化重大專案的滬蘇湖鐵路開工儀式在湖州舉行。4年後這條被稱為「中國最橫高鐵」的滬蘇湖鐵路終於開通執行。執行當天,包括湖州、蘇州吳江、上海松江在內的多地市民及相關領導,都在朋友圈曬出了開通執行的訊息。
這條高鐵線在建設上每一步都不容易。在浙江省政府官網上,詳細介紹了該路線的修建過程,並提到滬蘇湖高鐵在業內有著「江浙滬第一天路」之稱。其中,在技術攻堅層面,滬蘇湖高鐵穿越了江南水鄉,沿線河道、湖泊星羅棋布,所經沖積平原地質復雜,施工難度極高。工程跨越百余處高等級道路和航道,架設了松湖特大橋等38座橋梁,全線橋梁長度占比約九成。施工時,復雜路線交叉跨越問題相當棘手,特殊橋梁建設亦面臨巨大挑戰,各環節皆需精心打磨,並經反復試驗最佳化。
湖州市民排隊檢票乘車。圖片來源/湖州釋出
作為文化遺產集聚的江浙滬地區,道路沿線古跡古村古鎮錯落,單是南潯古鎮,便坐擁超百處國家及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路線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湖州,透過了元蕩湖、三白蕩等重要濕地,穿越多處生態保護紅線和黃浦江上遊水源保護區。建設者需要在現代交通建設、文化傳承、生態和諧間謹守精妙平衡。
此外,路線的開設還需要尋求各地發展最大公因數。上海是國際化大都市,蘇州以制造業與園林文化聞名遐邇,湖州則在生態旅遊等領域獨具魅力。由於鐵路沿線各城市在自身特色與發展規劃等方面存在差異,當遇到路線走向、站點設定、環評執行標準等問題,便涉及大量的溝通、協調與論證。如何平衡區域間的資源分配、產業布局與人口流動,是決策者需要仔細權衡的復雜課題。
經過20年的磨礪,一小時內穿行江浙滬的滬蘇湖高鐵一開通就為沿線城市帶來了更便利的出行體驗。上遊新聞記者從中國鐵路上海局獲悉,滬蘇湖高鐵自上海虹橋站引出,途經江蘇蘇州市,終至浙江湖州市湖州站,路線全長164公裏,設計時速350公裏,設上海虹橋、上海松江、練塘、蘇州南、盛澤、湖州南潯、湖州東、湖州站等8座車站,其中上海虹橋、湖州站為既有車站,其余均為新建車站。
滬蘇湖高鐵最高時速按350公裏營運。上海虹橋至上海松江、蘇州南、湖州南潯站分別最快16分鐘、26分鐘、43分鐘可達,上海虹橋至湖州站最快55分鐘可達,較經由滬昆高鐵上海虹橋至杭州段、寧杭高鐵杭州至湖州段壓縮55分鐘;上海虹橋首開至杭州西動車組列車,最快78分鐘可達。
至此,長三角鐵路營業裏程突破1.5萬公裏,其中高鐵營業裏程超7700公裏,長三角成為中國高鐵網最密集的區域。加上正在建設的南通至寧波高鐵線和鹽泰錫常宜鐵路,「環太湖高鐵圈」正在形成。
G9508號列車從湖州東站駛出。圖片來源/湖州釋出
164公裏帶來交通「蝶變」
這條164公裏的滬蘇湖高鐵為啥一開通就成為長三角地區的「團寵」?
湖州市一政府部門負責人向上遊新聞記者表示,地處長三角地理中心的湖州,一直無法全面與上海接軌,和上海挨著,但乘火車就要到杭州繞一圈才能到上海,因此在規劃和融入上海都市圈上始終存在短板,這也是這些年湖州與周邊「萬億級」城市始終存在較大差距的癥結之一。因此,滬蘇湖鐵路開通後,湖州提出要打造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金西翼」,透過聚力實施產業共鏈、人才共育、文旅共興、民生共享等六大工程,以此來承接「高鐵紅利」,實作在產業、政策及文化上的深度協同。
上遊新聞記者註意到,在滬蘇湖高鐵開通前幾天,湖州已在上海舉行過多場對接活動,湖州市委書記陳浩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要「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滬蘇湖高鐵開通前,湖州還開通了寧杭高鐵和商合杭高鐵。透過南京接入京滬高鐵,透過合肥接入沿江高鐵,並打通了連線杭州的雙鍊結。此外,2024年12月27日開工建設的鹽宜高鐵、錫宜城際S2線也將延伸到湖州,這為湖州帶來更大發展潛力。
蘇州南站是中國第一個六邊形車站。圖片來源/吳江釋出
對於蘇州來說,這164公裏的高鐵線同樣意義非凡。開通當天,蘇州吳江區官宣稱,滬蘇湖高鐵的開通實作了吳江境內高鐵裏程零的突破。作為長三角核心城市,蘇州的發展一直備受關註,交通自然也不例外,近年來,隨著蘇州園區站、蘇州北站、太倉、張家港、常熟等多地高鐵站的投入使用,一條條高鐵線成為連結蘇州發展的關鍵,而較為集中的平行交通線,卻難以照顧到蘇州吳江區及周邊區縣,滬蘇湖鐵路正好起到了補缺的作用。
「蘇州南部增加了一條直達上海虹橋站的通道,蘇州也有了首條直接聯系浙江的高鐵。」蘇州市鐵路與航空事業發展中心副主任王睿說,滬蘇湖高鐵將為蘇州南部區域居民的商務出行、文化交流等提供極大的便利。
蘇州大學商學院教授孫俊芳認為,近年來,科技創新已成為推動蘇州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滬蘇湖鐵路的開通,有助於蘇州企業更好地融入長三角區域創新生態圈,與上海等城市的科創資源、高端人才和資本市場建立更為緊密的合作。蘇州南站‘創新樞紐’功能也將快速得到塑造。」孫俊芳說。
上遊新聞記者了解到,滬蘇湖高鐵中心站蘇州南站還是中國第一個「六邊形」車站,將成為長三角區域配置資源要素、蘇州南部區域全面「融滬通浙」的重要樞紐。此外,2025年1月5日調圖後,借由滬蘇湖高鐵,蘇州還將成為江蘇第一座擁有進港直達列車的地級市,江蘇省實作進港列車「零」的突破。目前,蘇州南到香港西九龍車票已開售,全程僅需7小時34分鐘。
對於杭州來說,也打通了新的高鐵脈絡。在滬蘇湖高鐵開通前,杭州西站向北只能通達合肥、南京方向,向南連線金華、溫州方向。作為杭州城西片區的重點站,雖然與杭州東站規模相當,卻因缺少上海方向的路線一直被「忽視」。滬蘇湖高鐵開通後,杭州市民出行可以借道滬蘇湖高鐵前往上海,在為杭州東站減壓的同時,也將推動杭州鐵路樞紐格局從單一樞紐向多樞紐轉型,利好城市空間格局的最佳化。
與長三角地區飛快的高鐵建設速度相比,上海自2011年京滬高鐵通車後,已有13年未開通新的高鐵路線。僅以上海站、虹橋站為主要進出站的上海,近年來明顯出現鐵路樞紐容量不足的問題。有媒體報道稱,作為整個長三角最大鐵路樞紐,上海去年旅客到發量低於北京、廣州,僅為全國第三。因此,滬蘇湖高鐵的開通執行,能有效解決這一弊端。具體來說,2025年1月5日調圖後,滬蘇湖高鐵日開行列車114.5對,占上海鐵路樞紐到發量8%以上。因此,上海當地媒體在報道中提到,滬蘇湖高鐵是「湖州期盼已久,對上海意義更大」。
列車在滬蘇湖高鐵路線上跨江行駛。圖片來源/長三角鐵路
今年建成軌域上的長三角
交通線更是經濟發展線,上遊新聞記者註意到,就在滬蘇湖高鐵開通前一天的2024年12月25日,在上海舉行的「推動高質素發展」主題系列新聞釋出會上,對於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五年的成績,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改委主任顧軍介紹,示範區自2019年11月揭牌成立以來,累計形成154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48項已面向全國復制推廣,推進兩輪共計180個重點專案。其中,交通網絡持續最佳化,就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
中鐵上海局相關負責人提到,滬蘇湖高鐵是長三角高鐵聯網、補網、強鏈的重點專案,是長三角一體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重大專案,也是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互融互促的交通大動脈。這條脈動的經濟線將進一步吸引高端產業在沿線集聚,高鐵沿線城市將更緊密地融入G60科創走廊的建設中,形成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的深度融合,提升長三角整體科技創新能力。同時,沿線城市間的時空距離縮短,有助於人員、資金、技術等要素的高效流動,提升區域內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各城市協同發展,推動科創資源共享與協同創新。
在不斷擴容的高鐵網絡中,如今長三角鐵路的日均客流已超200萬人次,而從2025年1月5日零時起,全國鐵路將實施2025年第一季度列車執行圖,此次調圖後,長三角鐵路安排開行圖定旅客列車1391.5對,較調圖前增加57對。
依托滬蘇湖高鐵,僅湖州東站每日開行旅客列車就達85列,列車開行輻射範圍覆蓋11個省級行政區,旅客乘坐列車可直達上海、南京、合肥、杭州、蘇州、溫州、宣城、黃山、蕪湖、南昌、福州、廣州、廈門、鄭州、武漢、青島、西安、蘭州等城市。
滬蘇湖高鐵路線走向。圖片來源/長三角鐵路
區域經濟一體化,交通是先導。不僅是滬蘇湖高鐵,據中鐵上海局公布數據顯示,2024年,長三角開通4條高鐵新線、開工5個專案、推進32個重點續建專案。長三角鐵路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超1400億元,創歷史新高。另據【長江三角洲地區多層次軌域交通規劃】,到2025年基本建成軌域上的長三角。幹線鐵路營業裏程約1.7萬公裏,其中高速鐵路約8000公裏,形成長三角與相鄰城市群及省會城市3小時區際交通圈。
根據規劃,屆時,長三角鐵路網密度預計將達到507公裏/萬平方公裏,高鐵裏程將達到9200公裏,通達所有地級及以上城市,覆蓋80%的城區。規劃中還提到,長三角鐵路將建成幹線鐵路網、城際鐵路網、市域(郊)鐵路網、城市軌域交通網「四網融合,內暢外通」,並達到三個層次的建設目標:一是幹線鐵路營業裏程約1.7萬公裏,其中高速鐵路約8000公裏。對外構成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寧波為樞紐節點,以「三縱三橫」幹線通道為主骨架,面向北、西、西南3個方向的放射狀鐵路網絡,形成長三角與相鄰城市群及省會城市3小時區際交通圈;二是城際鐵路營業裏程約1500公裏,長三角地區相鄰大城市間及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寧波與周邊城市形成1-1.5小時城際交通圈;三是市域(郊)鐵路營業裏程約1000公裏。上海大都市圈以及南京、杭州、合肥、寧波都市圈形成0.5-1小時通勤交通圈。
「滬蘇湖高鐵不僅圓了湖州人的高鐵夢,還形成了一條全新的交通走廊。對於我一樣經常需要往返上海和湖州之間的人來說,僅從交通成本上就帶來諸多利好條件。」湖州市民王先生說,作為普通市民,他看到的是交通的便利。對城市發展而言,他更希望這條高鐵能串聯起長三角城市之間的貿易通道,為城市發展帶來新機遇。
上遊新聞記者 時婷婷